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3章

十月的望溪被暴雨缠了整三天。林砚踩着泥泞赶到教学点时,远远就听见走廊上的哭声——几个低年级孩子踮着脚贴墙站,布鞋早已泡得发胀,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冷水浸得泛白的小腿。教室门敞着,积水顺着门槛往屋里漫,漫过课桌腿时溅起细碎的水花,墙角的粉笔盒泡得开了胶,白粉笔在水里浮成一片碎雪。

“排水沟冲垮了,水还在往上涨!”张老师拄着拐杖站在走廊尽头,拐杖尖戳着泥地,在积水里划出一道歪歪的印子。李老师正蹲在地上,把哭鼻子的孩子往怀里揽,自己的裤腿早已湿透,贴在腿上冻得发僵。赵磊攥着铁锹站在操场边,急得直跺脚:“我刚才试着挖了两下,泥太沉,一锄头下去根本拔不出来!”

林砚的心沉得像灌了铅。他弯腰摸了摸教室地面的积水,冰凉的水顺着指缝往下淌,连铺在地上的旧水泥都泡得发潮。“必须立刻挖通排水沟,再等下去,课桌椅都要泡坏了。”他直起身时,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滴,“张老师,您经验足,麻烦用拐杖在垮塌的沟边画条开挖线,别让大家挖偏了;李老师,您带孩子们到屋檐下避雨,顺便找块塑料布,把教室里的课本先盖起来;赵磊,你去通知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带自家的小锄头来,就说跟老师一起修排水沟——记得跟家长说不用特意来,别耽误农活。”

分工刚定,林砚就扎进雨里。他骑着摩托车往镇上赶,雨帘密得像织网,挡风镜上的水珠糊成一片,只能凭着记忆往王大叔家开。车轮碾过积水潭时溅起半人高的水花,打在裤腿上,瞬间冻得人打哆嗦。“王大叔!求您借两把锄头!”他推开门时,头发梢还在滴水,话音刚落,就见王大叔扛着三把铁锹从里屋走出来,身后还跟着隔壁的李婶,手里攥着两把磨得发亮的小锄头:“早听村里广播说学校淹了,这些工具你尽管拿,不够再去后巷喊一声!”

等林砚载着工具赶回教学点,操场边已经聚了十几个半大的孩子。赵磊把自己的蓝外套铺在最泥泞的路段,让小同学踩着衣服走,自己则光脚站在泥里,正用铁锹撬沟里的碎石。“老师回来了!”有孩子喊了一声,众人齐刷刷回头,手里的小锄头在雨里晃出细碎的光。林砚把工具分给大家,刚抄起一把锄头,就觉着手掌一沉——锄头柄上还缠着新裹的布条,是王大叔怕他磨手特意缠的。

“挖的时候跟着张老师的记号走,力气小的不用抡锄头,帮着把泥捧到空地就行!”林砚话音刚落,就抡起锄头往泥里砸。雨水泥土混在一起,沉甸甸地黏在锄头上,每一拔都要费全身力气,没一会儿,手掌心就磨出了红印,旧伤处隐隐发疼。他瞥见旁边的小男孩正用双手捧泥,指甲缝里嵌满了黑泥,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把捧满泥的手往空地送时,还特意绕开了铺在地上的外套——那是赵磊的衣服,他舍不得踩脏。

李老师没闲着。她找来了学校仅有的两块塑料布,又把自己的雨衣剪了半块,凑成个简易的小棚子,支在孩子们旁边。棚子下摆着个豁口的搪瓷缸,里面盛着温热水,谁累了过来喝两口,她就顺手帮人擦去脸上的泥点。有个小丫头踩滑摔在泥里,刚要哭,就被李老师拉起来,往她湿乎乎的头发上裹了块干毛巾:“咱们是修排水沟的小战士,摔一跤才有力气挖得更快呀!”小丫头抹了把脸,抓起地上的小锄头就往沟边跑。

就在林砚的锄头第三次卡在石缝里时,远处忽然传来了锄头碰撞的声响。“林老师!等会儿!”有人喊着,声音裹在雨里却格外清晰。林砚抬头一看,心猛地一热——十几个村民扛着工具往这边赶,最前头的是陈冬的舅公,拄着拐杖走得急,裤脚沾了泥也顾不上擦,另一只手里还提着个布兜,兜口露出几叠干毛巾。

“您怎么来了?不是说不用麻烦家长吗?”林砚赶紧迎上去,想扶他。舅公却摆了摆手,把布兜往他怀里塞:“冬冬回家说学校积水,我琢磨着孩子们哪有这么大力气,就喊了巷口几个邻居。”他说着,往沟边瞥了一眼,看见陈冬正用小铲子扒泥,立刻扬声喊:“冬冬!把你手里的小铲子给我,你去帮李老师递水!”话音刚落,旁边的家长已经撸起袖子下了沟:“林老师,您歇会儿,这硬土让我们来挖!”

有了家长们搭手,场面顿时热闹起来。力气大的男人抡着锄头挖深沟,妇女们则蹲在旁边,用手把沟边的碎泥拍实,防止二次垮塌;几个年轻小伙找来木板,搭在排水沟上方当“小桥”,让孩子们能安全来回递工具。陈冬的舅公没下沟,却拄着拐杖在沟边转,见谁的锄头松了,就从布兜里掏出麻绳帮着绑紧;有孩子的鞋子陷在泥里,他就弯腰帮着拔,自己的布鞋早已糊满了泥。

雨还没停,却挡不住满操场的热气。林砚刚擦了把脸上的雨水,就见个家长递来半截玉米饼:“林老师,垫垫肚子,别饿坏了。”他刚接过来,又有个婶子把搪瓷缸塞给他,里面是温热的红糖水。不远处,赵磊正和两个家长合力撬一块大石板,石板松动时溅了他一身泥,他却笑得咧开了嘴;李老师的棚子下围了一圈人,有家长帮着拧孩子的湿衣服,有孩子把剥好的煮鸡蛋往家长手里塞。

傍晚时分,排水沟终于挖通了。浑浊的雨水顺着新挖的沟渠哗哗流走,教室门口的积水渐渐退去,露出湿漉漉的水泥地。李老师端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红薯从厨房出来,红薯香混着泥土味飘满操场。大家围着锅蹲下来,捧着烫手的红薯啃,连指尖都沾着甜香。陈冬的舅公咬了一口红薯,指着沟边新种的小树苗笑:“这树长得快,明年就能扎根,以后再下暴雨,沟就不容易垮了。”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只见那几棵小树苗歪歪地立着,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像刚哭过又笑了的孩子。

家长们走时,林砚要把工具送回去,却被众人拦了:“工具放学校吧,以后有事喊一声,我们再来帮忙!”看着他们扛着空锄头消失在雨幕里,林砚忽然发现,自己的手掌虽然磨红了,心里却暖得发烫。

夜里,他坐在书桌前写教案,窗台上摆着块从泥里捡回来的粉笔头——是下午收拾操场时,陈冬塞给他的,说“老师以后画板书能用”。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教案本上,他写下:“今日挖的不是排水沟,是把学校、家庭拧在一起的绳。当张老师的拐杖划出开挖线,赵磊的外套铺成小路,家长的锄头砸向硬土,我忽然懂了,乡村教育从不是孤军奋战。那些递来的红薯、裹紧的毛巾、踩在泥里的脚印,都是托着孩子们往前走的力量。”

写完,他把那截粉笔头放进笔筒,和陈冬落下的那截摆在一起。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在教学点的操场上,新挖的排水沟泛着浅浅的光,像一条藏在泥地里的银带,守护着这片小小的天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