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课题方向后的一周,阮云舟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完成得七七八八。
他搭建了详细的分析框架,梳理了相关的供应链理论,并整理了关于那家名为“棱镜”的买手店所有能在公开渠道找到的信息。
他将整理好的资料发给了江景,附言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进展,并询问企业参观的安排。
江景的回复依旧简短,直接定下了周五下午参观,并说会搞定预约和交通。
周五中午,阮云舟提前跟玛丽亚打了招呼,说明下午有小组活动,会晚点回家准备晚餐。
玛丽亚爽快地答应了,还叮嘱他注意安全。
下午一点五十分,阮云舟站在学校门口等候。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干净清爽,背着他那个装满了笔记本和资料的书包。
一点五十五分,一辆线条流畅、颜色低调的黑色跑车悄无声息地滑到他面前停下。
车窗降下,露出江景戴着墨镜的脸。
“上车。”他言简意赅。
阮云舟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
车内空间宽敞,内饰精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高级的皮革和香氛混合的味道。
这是他第一次坐江景的车,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处于一个完全属于江景的、奢华的私人空间里。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双手放在膝盖上,目光望向窗外。
江景似乎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熟练地启动车子。
跑车平稳地汇入车流,性能极佳,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噪音。
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只有低沉的爵士乐在缓缓流淌。
“资料我看过了。”最终还是江景先开了口,打破了沉默。他单手扶着方向盘,姿态放松,“框架很清晰,理论部分也够用。”这算是难得的正面评价。
“谢谢。”阮云舟应道,依旧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
“不用那么紧张。”江景似乎轻笑了一声,“就是次参观,问几个问题而已。”
阮云舟抿了抿唇,没有回答。
他并非紧张,只是不习惯这种独处的、封闭的空间,尤其是和江景一起。
“棱镜”买手店位于城中的一个创意园区,由一栋旧仓库改造而成,外观保留着工业风,内部装修却极具现代感和艺术气息。
江景显然不是第一次来,前台小姐看到他,立刻露出热情而熟稔的笑容:“江先生,下午好,罗伯特先生已经在办公室等您了。”
被称为罗伯特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休闲西装、气质精干的男人。
他看到江景,立刻笑着迎上来:“Jing!好久不见!这位就是你的同学吧?”他的目光转向阮云舟,带着友善的打量。
“罗伯特,这是我同学,阮云舟。”江景介绍道,态度是阮云舟从未见过的、一种介于熟稔和礼貌之间的自然,“云舟,这是罗伯特,‘棱镜’的采购总监。”
“罗伯特先生,您好,很高兴见到您。”阮云舟用流利的英语打招呼,不卑不亢。
罗伯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显然对阮云舟的沉着和语言能力有些意外。“欢迎欢迎,Jing可是很少推荐人来的。听说你们在做关于全球供应链的课题?选我们公司可是选对地方了。”他幽默地说。
接下来的参观和访谈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罗伯特非常专业,耐心地带领他们参观了仓储区、展示区,详细解释了“棱镜”如何从世界各地的小型工作室、独立设计师那里采购商品,涉及的物流、清关、库存管理等复杂环节。
阮云舟准备充分,提问切中要害,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
而江景则在一旁,偶尔会插话,提出的问题往往更侧重于商业策略和实际运营中的挑战,角度刁钻而实际,让罗伯特也频频点头,直呼“问到点子上了”。
阮云舟在一旁听着,心里有些诧异。
他原以为江景只是靠着关系来走个过场,没想到他对商业运作的理解如此深入。
那种漫不经心的外表下,似乎藏着敏锐的洞察力。
访谈结束时,罗伯特对两人赞不绝口:“你们这个组合很棒,理论和实践结合。期待你们的报告!Jing,代我向你哥哥问好。”
回程的路上,车内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一些。
夕阳透过车窗,给车厢内镀上一层暖金色。
“没想到你对这些这么了解。”阮云舟看着前方,最终还是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的语气是纯粹的陈述,不带任何情绪。
江景似乎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怎么?以为我真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
阮云舟被他的话噎了一下,有些尴尬:“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什么。”江景看着前方的路,声音平静了些,“家里做这个的,从小听到大,看也看会了点。”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自嘲,“不然怎么当好一个合格的‘纨绔子弟’?”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阮云舟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他隐约感觉到,江景那玩世不恭的表象下,似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但他无意探听别人的隐私。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似乎不再那么僵硬,反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彼此窥见对方另一面的微妙感。
车子在学校门口停下。
阮云舟解开安全带,低声道:“谢谢。今天收获很大。”
“嗯。”江景应了一声,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敲,忽然说,“报告的数据分析部分,我今晚弄一下,明天发你。”
阮云舟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他原以为江景会继续拖延,或者干脆把这块难啃的骨头丢给他。“好。”他点点头,“那我负责整合和撰写最终报告。”
“成。”江景爽快地答应,然后像是随口一提,“下周三下午最后对一遍?老地方,图书馆。”
“……好。”
阮云舟下车,看着黑色的跑车汇入车流,很快消失不见。
他站在原地,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带着暖意。
这次企业参观,不仅为课题收集了宝贵的素材,似乎也在他和江景之间,撕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
他看到了江景专业、敏锐的一面。
一种新的、复杂的认知,开始悄然取代旧有的、单一的印象。
阮云舟转身走向公交车站,心里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恐怕再也无法回到最初那种简单的、带着厌恶和警惕的状态了。
命运的织线,正在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悄然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