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的光刚漫过黄土坡的山梁,林卫东就和赵铁柱带着村民们往田里赶 —— 按照系统提示,霜冻过后的覆盖物必须在日出后一小时内移除,不然麦苗会缺氧捂坏。
田埂上还结着薄霜,踩上去 “咯吱” 响。林卫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在麦苗上的草席,底下的秸秆还带着潮气,扒开秸秆一看,麦苗的叶片依旧翠绿,甚至比昨天更挺拔了些,叶尖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好家伙!这秸秆盖得真管用!” 李大叔凑过来,捏着一片麦苗叶,眼里满是惊喜,“你看这叶杆,硬挺挺的,一点冻害都没有!去年这时候,西坡的麦苗早冻得发黄了。”
林卫东心里松了口气,指尖碰了碰麦苗的基部,突然发现有细小的嫩芽从根须旁冒出来 —— 是分蘖!这说明麦苗长势比预期还好,已经开始分蘖了。他刚想跟大伙说,系统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叮!宿主已及时移除覆盖物,麦苗无缺氧损伤,且提前进入分蘖期(正常需三叶期后 5-7 天),“麦苗三叶期管理” 任务 100% 完成!】
【任务奖励发放:麦苗分蘖专用营养液 15 斤(可促进有效分蘖),高考英语高频词汇卡(含 200 个必考词),积分 400,民心值 25 点。】
【新任务发布:麦苗分蘖期养护 ——10 日内完成分蘖肥施用(需用专用营养液)与田间除草,确保有效分蘖数达到 3-4 个 / 株。】
“大伙快来看!” 林卫东站起身,指着麦苗基部的嫩芽,“麦苗开始分蘖了!只要咱们好好养护,每株能长出 3 个以上有效分蘖,明年亩产肯定能超三百斤!”
“真的?” 村民们都围了过来,王桂兰大婶甚至摘下头巾,小心翼翼地拂去麦苗上的碎秸秆,“俺活了四十多年,还是头回见麦苗这么早就分蘖!卫东,你这法子真神了!”
赵铁柱更是激动,拉着林卫东的手说:“等明年收了麦子,俺就去公社报喜,让黄土坡村当模范村!到时候给你申请个‘农业技术能手’的奖状!”
正说着,苏晓梅提着个竹篮跑过来,篮子里装着热水和烤红薯:“卫东哥,大伙歇会儿吧,喝口热水暖暖身子。我娘说麦苗分蘖是大好事,特意让我烤了红薯给大伙尝尝。”
她把红薯分给村民,最后递了个最大的给林卫东:“卫东哥,你多吃点,昨天熬夜盖秸秆,肯定累坏了。” 红薯还冒着热气,林卫东接在手里,暖得从手心传到心里 —— 苏晓梅总是这样,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
吃红薯的时候,林卫东发现坡顶的几垄麦苗有点蔫,叶子不像其他地方那样舒展。他走过去一看,土表都干裂了 —— 这里地势高,水渠的水引不过来,昨晚盖秸秆时又耗了不少水分,难怪会缺水。
“村长,坡顶这几垄缺水,得引水过来。” 林卫东指着干裂的土地,“咱们可以在渠边挖个小支渠,再用木桶接力浇水,把水引到坡顶。”
“俺去拿木桶!” 李大叔率先响应,扛着锄头就往村里跑;其他村民也跟着动起来,有的挖支渠,有的回家抬木桶,连苏晓梅都帮着递铁锹,土坡上又热闹起来。
林卫东则拿着系统奖励的分蘖专用营养液,按 1:15 的比例兑水,装在水桶里 —— 系统说这营养液能促进有效分蘖,还能增强麦苗的抗旱性,正好用来救急。苏晓梅帮着抬水桶,两人踩着田埂往坡顶走,她小声说:“卫东哥,俺昨天听陈老师说,你上次模拟卷考得可好了,再过二十天高考,你肯定能考上。”
“借你吉言。” 林卫东笑了,“等我考上了,就带你去县城玩,咱们去吃供销社的糖糕。”
苏晓梅脸一红,低下头,脚步却轻快了不少 —— 县城的糖糕是她从小就想吃的,只是家里穷,从来没舍得买过。
中午的时候,坡顶的麦苗终于喝上了水,蔫了的叶子慢慢舒展开来。林卫东蹲在田边,看着营养液顺着土壤渗进麦苗根部,系统提示 “麦苗抗旱性提升至 85%,有效分蘖数预计可达 3.5 个 / 株”,心里彻底踏实了。
下午回到家,林卫东刚拿出《高考英语范文选》,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自行车铃声 —— 是林清月,她背着帆布包,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
“卫东,我来给你补英语!” 林清月走进屋,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拿出几张油印的英语试卷,“这是县中学的英语模拟卷,里面的时态题和阅读理解是重点,我帮你划出来了。你上次说英语时态总搞混,今天咱们专门练这个。”
她坐在桌对面,翻开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英语时态的用法,还有例句:“你看‘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前者强调过去的动作,后者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比如‘I saw him yesterday’和‘I have seen him before’,你试着造两个句子……”
林卫东跟着她的思路学,遇到不懂的就问,林清月也耐心地一遍遍讲解,甚至用中文标注发音 —— 那时候没有英语磁带,只能靠老师口授,林清月的发音还是她父亲教的,标准又清晰。
苏晓梅也来了,她没打扰两人,只是坐在灶边帮林卫东烧热水,还把早上剩下的红薯切成块,煮了锅红薯汤。等林卫东练完英语,她端着红薯汤过来:“卫东哥,林知青,喝碗汤吧,甜滋滋的,能解乏。”
林清月喝着汤,笑着说:“晓梅姐的手艺真好,比知青点的玉米糊好喝多了。卫东,你有晓梅姐照顾,真是太幸福了。”
苏晓梅脸一红,低下头收拾碗筷,林卫东则赶紧转移话题:“清月,你上次说想考北京的大学,想报什么专业?”
“我想报农业大学的植保专业。” 林清月眼里闪着光,“我爹是农科所的,我从小就喜欢研究植物保护,要是能考上,将来就能像你一样,帮乡亲们解决种地的难题。”
“那咱们说不定能成校友!” 林卫东心里一动 —— 他前世就是农业大学毕业的,要是这次还考农业大学,就能和林清月一起学习了。
正聊着,院门外又传来赵雅芝的大嗓门:“林卫东!在家没?有好东西给你送过来!”
两人赶紧迎出去,见赵雅芝推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支带橡皮的铅笔、两块绘图橡皮,还有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 是供销社刚到的硬壳本,封面印着 “为人民服务”。
“这是给你高考用的!” 赵雅芝把布包递给林卫东,“我听公社教育组的人说,高考得用 2B 铅笔填答题卡,俺特意给你留了几支;这笔记本你用来记重点,比草纸方便。”
“赵同志,太谢谢你了!” 林卫东接过布包,心里满是感激 —— 赵雅芝总是这样,看着泼辣,却把高考需要的细节都想到了。
“谢啥!” 赵雅芝摆了摆手,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高考报名得要一寸黑白证件照,你们村有谁会拍照不?没有的话得去公社照相馆,还得开介绍信,我明天可以帮你一起去。”
“拍照?” 林卫东愣了 —— 他穿越过来这么久,还没拍过照,村里也没人有相机。
“俺去开介绍信!” 赵铁柱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烟袋,“明天俺陪你去公社,照相馆的老王是俺战友,让他给你拍得精神点!”
苏晓梅也凑过来说:“卫东哥,明天你穿俺爹那件新做的蓝布褂子,俺再给你梳梳头,保证拍得好看。”
林卫东看着眼前的几个人,心里暖得发烫 —— 从复习资料到考试用品,再到证件照,乡亲们把能想到的都帮他安排好了,他要是考不上大学,都对不起大伙的心意。
第二天一早,林卫东穿着苏晓梅父亲的蓝布褂子,跟着赵铁柱和赵雅芝去公社。苏晓梅特意早起,帮他梳了头发,还在他口袋里塞了块水果糖:“卫东哥,拍照时别紧张,笑一笑才好看。”
公社照相馆在供销社旁边,是间不大的土坯房,门口挂着 “工农兵照相馆” 的牌子。里面人不少,都是来拍证件照的,赵雅芝走过去跟摄影师老王打了个招呼:“王师傅,这是俺们村的林卫东,要考大学,麻烦你先给他拍,赶时间呢。”
老王一看是赵雅芝介绍的,又听说林卫东要考大学,赶紧点点头:“行!小伙子过来坐,挺胸抬头,看着镜头,笑一笑……”
“咔嚓” 一声,闪光灯亮了一下,林卫东的第一张 70 年代证件照就拍好了。老王说三天后来取,赵雅芝又跟他叮嘱了几句,保证照片能按时拿到。
从照相馆出来,赵雅芝又拉着林卫东去供销社:“俺给你买两本《高考作文选》,里面有去年的满分作文,你回去好好看看,说不定能用上。” 她掏钱的时候,林卫东要给,她却按住了:“别跟俺客气!等你考上大学,回村请俺吃糖糕就行!”
回到村里时,已经是下午了。陈老师正在林卫东家等他,手里拿着批改好的英语模拟卷:“卫东,你这次考得不错,72 分!比上次进步了 10 分,就是阅读理解还得加强,我帮你整理了常考的词汇,你每天背 20 个。”
林卫东接过试卷,上面的红勾密密麻麻,错题旁边还写着详细的解析。他坐下开始背英语单词,苏晓梅帮他磨墨(复习时要抄题),林清月则帮他分析错题,土坯房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草纸的 “沙沙” 声。
晚上,林卫东做了一套数学模拟卷,成绩比上次又进步了 5 分,陈老师说按这个进度,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他打开系统面板,看着 “麦苗分蘖期养护(10%)” 的进度,还有 “距离高考剩余 18 天” 的提示,心里充满了干劲。
窗外的月光洒在田地里,麦苗在夜风里轻轻摇晃,分蘖的嫩芽已经清晰可见。林卫东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忙碌 —— 既要盯着麦苗的分蘖情况,又要冲刺高考,但有全村人的支持,有苏晓梅、林清月、赵雅芝的帮助,他一定能扛过去,既考上理想的大学,又带领黄土坡村种出高产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