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之后,顾言和林晚的关系似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冰河期”。微信对话框沉寂了几天,周末的约会邀请也自然中止。林晚把自己埋进工作里,试图用忙碌麻痹那颗因恐慌而退缩的心。她反复问自己,是不是太过敏感和懦弱?可每当想起顾言与陈总谈笑风生的画面,那种根植于青春期的自卑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让她无法呼吸。
顾言没有纠缠,但也没有消失。他不再分享那些高深的建筑案例或艺术评论,而是开始发送一些极其生活化的内容。
周一早上,他发来一张照片,是他自己做的一份略显焦糊的培根煎蛋,配文:“挑战早餐失败,还是想念公司楼下的煎饼果子。” 语气里带着点自嘲的可爱。
林晚看着照片,几乎能想象出他在厨房手忙脚乱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那个高高在上的男神形象,似乎又接地气了一点。她回了一个“加油”的表情。
周二,他发来一段短视频,是他在路边遇到的一只粘人的流浪猫,他在镜头外轻声逗着猫,声音温柔。然后附言:“它好像有点怕生,但比某个人好接近一点。” 明显的意有所指,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林晚的心被戳了一下。她回复:“它很可爱。”
周三,他没有出现在瑜伽馆楼下。但林晚下课出来时,收到他的消息:“今天项目复盘,没法‘顺路’了。你安全到家了吗?” 这是一种保持距离却又透露着关心的方式。
林晚回到空荡荡的公寓,第一次觉得有些冷清。她忽然意识到,过去一个月,顾言已经以一种强势又温柔的姿态,渗透进了她的生活。他的缺席,比他的存在更让她在意。
周五晚上,林晚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时已是夜色深沉。初冬的寒风吹得她打了个哆嗦。她正想着是打车还是走回去,一抬头,却看见顾言就站在大楼门口的廊柱旁,穿着那件她熟悉的黑色大衣,手里提着一个小纸袋。
他似乎等了有一会儿,鼻尖冻得有点红。看到林晚,他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笑容,眼神里却藏着一丝紧张。
“你怎么来了?”林晚惊讶地问,心里有些东西在悄悄融化。
“猜你可能加班没吃饭。”顾言将手里的纸袋递给她,语气自然,“路过那家你说很好吃的粥铺,就带了一碗。还是热的。”
纸袋传递过来的温度,从指尖一直暖到心里。那家粥铺在相反方向,根本不算“路过”。
“谢谢……”林晚接过粥,声音有些哽咽。
“走吧,送你回去。”顾言很自然地接过她沉重的通勤包,仿佛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两人并肩走在清冷的街道上。这一次,沉默不再令人窒息,反而有种默契的宁静。粥的香气隐隐飘出来,混合着顾言身上清冽的气息,让林晚感到一种久违的安心。
走了一段,顾言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林晚,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觉得我的世界太高太远,你怕跟不上,怕勉强在一起最后还是会分开,对吗?”
林晚没有否认,低着头,用脚尖踢着路上的小石子。
顾言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但你可能误会了一件事。不是要你走进我的世界,或者我俯就你的世界。而是……我想和你,一起创造一个新的、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可以有你喜欢的古籍书店和独立音乐,也可以有我沉迷的建筑模型和结构力学;可以有你在厨房研究新菜式的烟火气,也可以有我在书房熬夜画图的咖啡香;可以有你安静看书时的侧影,也可以有我跟你分享奇闻轶事时的眉飞色舞。”
他的话语缓慢而坚定,像在描绘一幅温暖的蓝图。“这个世界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标准,它的唯一规则就是,我们在一起,觉得舒服和快乐。”
林晚抬起头,撞进他深邃而真诚的眼眸里。路灯的光线在他眼中闪烁,像盛满了星星。
“所以,别再说什么不是一个世界这种话了,好吗?”顾言的声音带着一丝恳求,“给我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试试看,一起搭建这个属于我们的世界。第一步,就从……共享一碗热粥开始?”
他说着,指了指林晚手里捧着的粥,露出了一个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的笑容。
那一刻,林晚所有筑起的防线,轰然倒塌。她看着眼前这个因为紧张而耳根微红、却努力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真心的男人,忽然觉得,那些所谓的差距、现实、不安,在“我想和你在一起”这个最简单纯粹的愿望面前,变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低下头,用勺子轻轻搅动着温热的粥,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她轻轻地点了点头,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好。”
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字,却让顾言如释重负,眼中迸发出巨大的惊喜。他没有再说什么煽情的话,只是伸出手,轻轻地、试探性地握住了她没有提袋子的那只手。
他的手心温暖而干燥,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林晚没有挣脱,任由他握着。两人就这样,手牵着手,捧着温暖的粥,慢慢地走回公寓。
初冬的夜晚依然寒冷,但交织的掌心温度,和那份简单却充满心意食物带来的暖意,仿佛真的开始构筑起个崭新世界的雏形。这个世界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下并肩而行的两个人,却又很大,大足以装下所有关于未来的、温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