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专业课上,林诗韵对枯燥的法条和案例提不起半分兴致。
当白发的老教授点名让她评述一桩疑难案件时,她站起来顾左右而言他。
【今日奖励二选一:】
【A. 人气光环(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获得他人好感)】
【B. 早起一小时,专注力+50%】
林诗韵毫不犹豫地选了A。
她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反而用一种俏皮又恳切的语气说:“教授,我觉得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条文,它背后是鲜活的人。这个案子听起来太让人难过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法律的温情去弥补伤害。”
一番话偷换了概念,却引得课堂里不少同学点头附和。
老教授皱了皱眉,正要让她坐下,林诗韵忽然指向我挑衅的笑:“教授,我的同桌每天起早贪黑泡在图书馆,想必对这个案子有更‘专业’的见解,不如让她来说说?”
全班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我身上。
老教授看了我一眼,推了推眼镜:“那这位同学,你来谈谈你的看法。”
我站起身,因为最近一直在图书馆,那些艰涩的理论和盘根错节的案例在我脑中早已条理清晰。
我沉稳地开口:“我认为评述此案,应首先厘清被告行为的法律构成要件,特别是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或间接故意。其次,要分析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是否完整且唯一……”
我话音刚落,老教授就露出了久违的赞许神色,重重地点了点头:“很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才是学法之人该有的态度。”
说罢,他挥手让林诗韵坐下。
林诗韵不情不愿地坐下,经过我身边时,她压低声音嘲讽道:“读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个没朋友的书呆子。”
我没看她,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法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表演的。”
话毕我面前的光屏上,只剩下一个选项。
【B. 早起一小时,专注力+50%】
那之后,我从每天六点到图书馆变成了五点到图书馆。
临近毕业,法学院与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场高端法律沙龙。
这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许多人眼中结识权贵的绝佳平台。
林诗韵为此准备了一周。
【特殊场景奖励二选一:】
【A. 顶级名媛气质卡(获得无可挑剔的仪态与谈吐举止)】
【B. 法律实务案例库(解锁海量真实卷宗与判例)】
林诗韵选了A。
当她走进会场时,优雅的举止和自信的笑容,确实吸引了许多目光,其中就包括一位年轻英俊的律所合伙人。
沙龙的自由讨论环节,主持人抛出了一个近期备受争议的热点刑事案件。
林诗韵在那位合伙人鼓励的目光下,第一个拿起了话筒。
她仪态万方,声音悦耳,引经据典,听起来头头是道。
然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忽然打断了她:“这位同学,你刚才提到被告不具备主观恶性,那么请问,根据现有证据链,你是如何排除其间接故意的可能性的?”
林诗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她所说的不过是些从网上看来的皮毛,被这样一问,瞬间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那位英俊的合伙人不动声色地移开了半步,与她拉开了距离。
全场的寂静,让她的处境愈发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