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2章

第二日清晨,沈砚早早便醒了。经过一夜的休息,加上孙思邈开的药方效果显著,他的身体好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虚弱。

侍女送来早餐,还带来了李丽质的口信,说她一早便入宫面见父亲,将沈砚提出的“龙骨水车”和“沟渠储水”之法告知了唐太宗,让沈砚在府中等消息。

沈砚心中既期待又紧张。他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但自己毕竟是个无名书生,提出的建议能否被采纳,还是个未知数。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中不断回想贞观六年的朝堂局势:此时房玄龄、杜如晦担任宰相,长孙无忌、李靖等重臣辅佐,朝堂之上人才济济。若是自己的建议能得到认可,不仅能为百姓谋福利,还能引起这些重臣的注意,为自己日后的发展铺路。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午时。正当沈砚有些坐不住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李丽质的声音响起:“沈公子,好消息!”

沈砚连忙起身,只见李丽质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父亲听了你的建议,非常重视,当即召集群臣商议,房玄龄、杜如晦两位相公都认为你的方法可行,还说要亲自见见你呢!”

沈砚心中一喜,连忙拱手道:“多谢姑娘引荐,也多谢陛下和诸位相公的认可。”

“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李丽质笑着摆手,眼底的光亮比窗外的春日暖阳还要鲜活,“若不是你的法子实在精妙,父亲和两位相公怎会如此重视?方才在宫里,父亲还说,能在民间寻得你这样有实学的人才,是大唐之幸呢。”

沈砚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他知道唐太宗这话或许有鼓励成分,但能得到帝王的初步认可,已是超出预期的开局。“陛下谬赞了,”他语气谦逊,“在下不过是偶然想到些粗浅法子,能为百姓、为大唐略尽绵薄之力,已是万幸。”

“你倒不必过分自谦。”李丽质走到书桌旁,目光落在昨日沈砚画的龙骨水车图纸上,指尖轻轻拂过纸面,“父亲已命工部即刻赶制两架水车,先在长安城外的皇家田庄试验,若是效果好,便在关中各地推广。至于沟渠储水之法,户部也会派人去各州府传达,指导百姓操作。”

她顿了顿,转头看向沈砚,眼中带着几分俏皮:“对了,父亲还说,三日后要在太极殿召见你,让你亲自向诸位大臣讲解水车的构造和用法。你可得好好准备,莫要怯场才是。”

沈砚心中一凛。太极殿召见,面对的是满朝文武,这不仅是展示能力的机会,更是一场考验。他虽熟知历史,但若在细节上出现疏漏,或是应对不当,很可能前功尽弃。“多谢姑娘提醒,在下定会好生准备,绝不负陛下与姑娘的信任。”

接下来的三日,沈砚几乎都待在房间里,反复完善龙骨水车的图纸,细化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和制作工艺,甚至还模拟了大臣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想好应对之词。李丽质每日都会来看他,有时会带来宫里的消息,有时会陪他讨论水车的细节,偶尔还会带些精致的点心,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相处的时间久了,沈砚越发觉得李丽质并非只是温室里的娇贵公主。她不仅知书达理,对民生疾苦也有着真切的关怀,谈起朝政时虽有少女的青涩,却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她曾说,推广水车不能只靠官府强制,还需联合各地乡绅,给予农户适当补贴,才能让百姓愿意尝试。这样的通透与远见,让沈砚心中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终于到了召见之日。清晨,沈砚换上了李丽质为他准备的深蓝色圆领袍,腰间系着玉带,虽无官阶,却也显得身姿挺拔、气度不凡。内侍早已在府外等候,见他出来,恭敬地引着他上了马车,朝着皇宫方向驶去。

马车穿过朱雀大街,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百姓,他们或是提着菜篮,或是推着货郎车,脸上都带着安居乐业的平和。沈砚撩开车帘,看着这繁华的景象,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奇妙的归属感——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即将参与到这段辉煌历史中的一员。

不多时,马车抵达太极宫门外。沈砚跟着内侍穿过层层宫门,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威武的侍卫,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跟着内侍走进了太极殿。

殿内庄严肃穆,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威严却不失温和。两侧的文武大臣依次站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名臣赫然在列,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沈砚身上,有审视,有好奇,也有几分期待。

沈砚按照礼仪,上前一步,跪地行礼:“草民沈砚,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唐太宗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帝王的气度,“朕听闻,龙骨水车与沟渠储水之法,皆是你所献?”

“回陛下,正是草民。”沈砚起身,垂首而立,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好。”唐太宗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殿内大臣,“诸位爱卿,昨日工部已将水车模型送来,朕看过了,设计确实巧妙。今日召沈砚前来,便是要他为大家详细讲解,也好让诸位心中有数,便于后续推广。”

沈砚应了声“是”,上前一步,走到殿中早已准备好的案几旁。案几上放着一架缩小版的龙骨水车模型,是工部按照他的图纸制作的。他拿起模型,对着众人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此乃龙骨水车,主要由木架、齿轮、刮板、水槽四部分组成。木架固定整体,齿轮传动,刮板相连如龙骨,可将低处的水刮入水槽,再引至田间灌溉……”

他一边讲解,一边转动模型上的把手,演示水车的运作方式。刮板随着齿轮转动,将水槽中的水缓缓提升,模拟出灌溉的场景。殿内大臣们看得认真,不时有人点头,眼中露出认可之色。

“沈公子,”房玄龄上前一步,指着模型上的齿轮问道,“此齿轮需用硬木制作,可关中地区多杨木、柳木,质地较软,恐不耐久,不知你可有应对之法?”

沈砚早有准备,从容答道:“房相公所言极是。草民建议,可用桑木制作齿轮,桑木质地坚硬,且耐潮湿,适合水车使用。若桑木不足,也可将杨木浸泡在桐油中,晾干后再使用,可增强其耐用性。”

房玄龄闻言,点头赞道:“此法甚妙,既解决了材料问题,又无需额外耗费过多财力。”

紧接着,杜如晦又问道:“沈公子,沟渠储水之法虽好,但若是遇到暴雨,沟渠积水过多,恐会淹没农田,该如何防范?”

“杜相公顾虑周全。”沈砚拱手道,“草民建议,在沟渠末端挖掘排水口,连接河道,同时在排水口处设置闸门,暴雨时打开闸门排水,干旱时关闭闸门储水。此外,还可在沟渠两侧种植芦苇,既能加固沟渠边坡,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殿内大臣们纷纷点头,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佩。唐太宗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沈砚,你不仅有想法,更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属难得。朕看你是个人才,若愿入仕,朕可授你八品著作郎之职,不知你意下如何?”

著作郎虽品级不高,却能在秘书省任职,负责编撰国史,是许多寒门士子梦寐以求的职位。沈砚心中一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既能留在长安,又能接触到朝堂核心,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他再次跪地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草民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力,为大唐尽忠!”

“好!”唐太宗哈哈大笑,“即日起,你便入秘书省任职。待水车推广成功,朕另有封赏!”

“臣遵旨!”沈砚叩首谢恩,起身时,恰好对上李丽质的目光——她站在殿外的廊下,不知何时来的,眼中带着喜悦与骄傲,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沈砚心中一暖,回以一个温和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他在盛唐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身边这位聪慧温婉的公主,或许会成为他这段旅程中最重要的同行者。

太极殿的召见圆满结束,沈砚跟着内侍走出皇宫,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他抬头望向天空,湛蓝的天幕上飘着几朵白云,一如他此刻的心情——开阔而明朗。他的贞观仕途,就此正式开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