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2章

转眼又是京市的炎夏。

今天是个大太阳天,李盼娣陪着曾玉芬去医院,准备了水,扇子,帽子,以防人挤人,热到母亲。

每次去看病,光挂个号都要天不亮就在医院门口开始排队,生怕抢不到号。

人挤人互相推搡,还要吵架,天气又热,在医院外,好几次差点中暑。

可两人到了这家私立医院,这些事儿都没发生。

专家们围坐在胸片前研讨,她则安静地和母亲一起挨着坐。

到说明的时候,医生叫母亲出去了。

只同她说:“简单来讲,乳腺癌三期,已经是中晚期了,动手术的话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些位置并不能完全切除,但成功的话可以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依旧复发的可能性,按照曾女士的身体情况来看,我们更建议保守治疗,但是生存期大概就只有3-5年。”

李盼娣深深呼了一口气,问:“保守治疗会痛苦吗?”

医生说:“放疗会脱发,身体也会有一定症状,你可以先去了解下。”

医生递给她一份宣传册:“但是不做,更没有生存希望,可能撑不过今年,做了,如果疗养地好,这几年过寻常日子是没问题的。”

李盼娣竟没想到两人的母女缘分会这么短暂,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治病的机会,却没想到命运如此捉弄人。

“手术的风险大吗?”李盼娣小心翼翼地问。

“有一定死亡风险,这个我们也不能打包票。保守治疗是可以延长一些寿命的。”

李盼娣最后同意了保守治疗,当天医生们就确定了治疗方案,曾玉芬也被接到了疗养院。

落日前,李盼娣在疗养院同曾玉芬告别。

“妈妈,你就在这里安心住着,开开心心的,别惦记我,无聊呢,就多交交这里的朋友,我会来看你的。”

曾玉芬咳嗽了两声:“会不会给你添麻烦,这么大的房间,跟别墅似的,这些人到底是谁啊?你…”

她打断妈妈的担忧:“哎呀,妈妈你别担心了,我昨天都见过那人了,他就和大哥哥一样,人家有钱愿意给你看病呢,没什么的。”

李盼娣最后交代:“对了,这手机你可拿好,想我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已经存好电话号码了,你按下这个按键就可以打给我。”

曾玉芬点头,把手机放在床头。

手机是昨天陈前和丽姨带她去店里买的,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用手机呢。

有了手机,就算不准和妈妈经常见面,也可以联络对方了。

办完母亲的事,晚上到家,陈前就把课程表发给她了,还问她:“会不会太满,强度太大你就和我说?”

李盼娣看了下除了睡觉的时间,全都排满了课。

可她一点不觉得满,难得的可以好好读书学习的机会,她感激还来不及呢,赶紧说:“不满,陈叔,就这么安排吧。”

她也刚结束高考,学校那边暂时不用去,其他课程都安排在家里,老师们来家里给她补课,需要外出的课,陈前都会安排车子接送。

第一天普通话课上,老师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她脱口而出:“我叫李盼…”意识到不对,便戛然而止:“我叫李依斐。”

自此,李盼娣每次上课前,都会一遍遍提醒自己,自己再也不是那个贫穷的李家村出身的李盼娣了。

她是李依斐,是杭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李依斐,从小受父母宠爱长大的独生女李依斐。

丽姨负责照顾她生活起居,那日陪她买衣服回来,就和她住在一起了。

这些天,她渐渐发现丽姨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盯着她给沈明盏汇报进度。

她总是避着她偷偷打电话,有次她从书房出来,无意间听到丽姨在说她的情况,猜测到对面可能是沈明盏。

她不想给沈明盏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害怕丽姨说她学的不好学得慢,到时候不要她,那妈妈和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便开始有意讨好丽姨,在丽姨面前展现她快速适应的一面。

“丽姨,你不要总是叫我李小姐,我不是什么大小姐,叫我依斐就好了。”

丽姨一怔,连连点头:“诶,好的,依斐,只是规矩是规矩,沈家家规严格,小沈先生一直都是这么要求的。”

李依斐没想到这有钱人家还这么多规矩呢。

她不想她为难,便说:“那今后,只有我们两个的时候,你叫我依斐就行了,也不用等我吃饭,一起吃就行了,不需要那么多规矩。”

丽姨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这么好说话,同她接触过的世家小姐完全不一样。

那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规规矩矩,客气礼貌,实则骨子里凉薄冷漠,而她看上去毫无章法,不懂礼貌,却细心善良,对人并没有尊卑之分。

“好,谢谢你,依斐。”丽姨开心道。

*

每日清早五点,天还没亮。

李依斐就起床,拿着手机录音一遍遍大声朗读普通话课文,努力去改变她的乡音,她牢记要改变她的方言腔。

古筝是最难学的,她没有音乐天赋,从小也没学过乐器。

每节课都要被老师狠狠打手,越打越不自信。

正在自怨自艾呢,抬头一看书房书桌上的挂历,已经到九月了,开学在即,半月已过,她还弹得如此糟糕,心中很是急躁,便在每晚睡前,温习曲谱,不然就不能睡觉。

每每午夜困得想睡觉,她就会逼迫自己去想李家村那穷苦无依的日子。

如果失败,她将会回到李家村,一无所有,一遍遍用恐惧驱动着自己。

跳舞是另一门恐怖的课程,沈宝璐从小学习民族舞,可她已经是成年人了,身段不像小孩这么柔软,所以舞蹈老师只能用力压她,让已经长好的筋骨硬生生撑开,几乎是暴力地拔苗助长。

头一个月她都十分痛苦,每天骨头连带着筋都跟散架了似的,浑身上下都酸胀地不行,连握笔的手都忍不住发抖。

舞蹈老师说她手长脚长,身高又高,不像南方人倒像是北方人,只是骨头硬,没啥天赋。

老师每节课都要讽刺她,那一句句的没天赋没用,反倒成了滋养她的养料。

她知道如果老师是为了她好,要快速出成绩,这些辱骂算什么。

到第二个月,李依斐的柔韧度已经要好了很多,也能完整跳两支舞了,老师的态度也明显缓和许多。

书法和茶道对她来说竟是最不难的,就连书法老师都夸她有天赋,小时候为了赚钱帮着老师写过村里的族谱,那时候就学习了点书法,如今倒是用上了。

她种过茶树,采茶,摘茶,在灶上炒茶,装袋,茶叶的生产过程,她全都经历过,因此茶道学习也颇为简单。

转眼京市入秋了,十月,满地金黄的落叶,灰瓦灰墙,同南方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再也不见绿意盎然。

课程依旧紧凑,可她从前消瘦的身体,却没有再消瘦下去,反倒多了些红润。

在母亲去医院看病那会儿,她也在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医生说她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十八岁的身体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

不知是因为天天练舞,还是丽姨每天都给她做大补汤的缘故,她这两个月突然跟拔苗助长似的,蹭的一下子就抽条了,人也胖了些,不再是精瘦的样子了。

丽姨给她试穿衣服的时候还惊讶:“小丫头,又长个啦,马上要十八了,可是个大姑娘了。”

倒也确实她的周岁到十八了,李家村只讲虚岁,要在周岁基础上再加一岁,而京市讲周岁。

由于课程紧张,她让陈叔申请了延迟入学。

等到十月中,她把模仿沈宝璐的课学得差不多了,才去学校报到。

入学后,高三课程在哪里都紧张,但班级里新来了个转学生,还是南方转学来的,大家都不免好奇。

班主任介绍时说她是杭城来的,和京市隔了个天南海北。

杭城自古以来是江南富庶地带,很有名气,大家也不免好奇江南风景。

课间十分钟,每个同学都来问她许多问题,她都一一耐心回答,尽量和大家做好朋友。

她自然不是天生就这么游刃有余的,入学前,她就对杭城做了详细的调查,还见了养父母,假养母甚至比她专业,对杭城的情况写了一本详尽的笔记,并且很热心地借给她看了。

所有关于杭城的生活起居,都是她对着杭城的照片,上网查,一遍遍背出来的,结束后,她还会找养父母说一遍,以防三人说的不一样。

当和同学聊起城市里的生活时,她都能轻松应付,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从未过过口中编造的生活。

起初大家还有新鲜感,关注点都在她过往杭市的生活,两周新鲜感消失,大家又回到高三日常枯燥的学生生活。

可这时,李依斐才发现她根本融入不了他们的话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