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2章

头痛欲裂,像是被千斤重锤砸过。陈文远费力地睁开眼,模糊的视线里是一张焦灼的少年面孔,约莫十六七岁,穿着粗布短打,发髻松散。

“文远!文远你醒啦!”少年见他睁眼,激动地朝门外大喊,“掌柜的,文远醒了!”

陈文远挣扎着坐起,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简陋的木屋,土墙斑驳,木梁裸露,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苦涩气味。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入:他是“大盛”朝青州府官道上“云来驿”的伙计陈文远,三日前奉命送信至邻县,途中马匹受惊,他坠马昏迷至今。

然而,另一段记忆同样真实:他是2025年的供应链优化专家,在科技园的写字楼里被闪电击中。

“我…昏迷了多久?”陈文远声音沙哑。

“整整三日了!”少年急切地说,“郎中说你若今日不醒,怕是就…幸好老天开眼!”

陈文远揉了揉太阳穴,两种记忆在脑海中交织碰撞。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为那家全球零售商构建的供应链模型,每一个节点、每一条路径都清晰如昨。而现在的这具身体,也确实是他的,只是年轻了许多,约莫二十出头。

“赵小五,别嚷嚷了,让文远好生休息。”一个温和但带着威严的声音传来,一位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的中年人走进屋内,正是云来驿的掌柜李德全。

“掌柜的。”陈文远下意识地要起身行礼。

“躺着,躺着。”李德全摆摆手,“你能醒过来就是万幸。驿站的活儿不急,再休养几日。”

陈文远点点头,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这不是梦,他真的穿越了时空,来到了这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盛朝”。

接下来的几天,陈文远一边适应这个陌生的时代,一边悄悄收集信息。大盛朝类似于他熟悉的历史上的明朝中期,商业初显繁荣,南北货物流通频繁。云来驿位于青州府最重要的官道旁,是往来商旅、信使的必经之地。

然而,作为一名供应链专家,陈文远很快发现了这里物流系统的低效。

“又迟了!”一日傍晚,驿站厨娘王婶抱怨道,“说好今日到的江南粳米,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明日拿什么给过往的官员备饭?”

负责采购的伙计低着头,无奈道:“漕运那边说水位下降,货船耽搁了。”

陈文远正帮着整理驿站的登记簿,闻言抬头问道:“为何不先从本地粮商那里调一批应急?”

掌柜李德全叹了口气:“本地粮商的价钱要贵上三成,驿站经费有限啊。”

陈文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多重供应源、安全库存的概念。他忍住没有多说,毕竟现在的他只是一名普通驿站伙计。

当晚,陈文远在驿站仓库帮忙清点存货时,发现更严重的问题。仓储杂乱无章,货物记录残缺不全,近期到货与远期到货混放,导致不少时令货品因未能及时取出而变质。

“这批山货怎么还在这里?”陈文远指着一堆已经开始发霉的干菇问。

仓库管理员老张瞥了一眼,不以为然:“哦,前日就该送走的,估计是押货的人忘了点验。”

陈文远心中一震,这简直是最基本的库存管理问题——先进先出原则都没有执行。

更让他惊讶的是驿站的运输安排。次日清晨,他亲眼见到三辆前往同一方向的货车空车上路,而驿站却因为“车辆不足”而积压了大量发往该方向的货物。

“为什么不合并运输?”陈文远忍不住问赵小五。

赵小五一脸茫然:“合并?各家送各家的货,怎么合并?”

陈文远沉默了。在这个时代,物流是零散、割裂的,完全没有现代供应链的协同理念。

机会很快降临。半月后,驿站接到一桩急务——青州知府的母亲七十大寿在即,需从三百里外的滨海县急调一批新鲜海产。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知府大人极为孝顺,此事若办不妥,咱们驿站怕是…”李德全愁眉不展。

驿站的伙计们议论纷纷,却无人敢接这烫手山芋。

“掌柜的,我可以试试。”陈文远站了出来。

众人惊讶地看着他。在大家印象中,陈文远只是个老实本分的年轻人,识字不多,能力平平。

“文远,这可不是儿戏。”李德全皱眉道。

陈文远平静地说:“我有把握。但需要掌柜给我调配资源的权力,以及二十两银子打点。”

经过一番争论,在无人敢接的情况下,李德全勉强同意了。

陈文远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画出了一张从滨海县到青州府的路线图,标注了每一段路的最佳运输方式。不是简单地找最快的马车一路狂奔,而是设计了一个多式联运方案:

海上段用快船将海产运至离青州最近的口岸,然后通过事先安排好的冰窖保鲜,同时组织五辆轻便马车接力运输,每三十里换马换车夫,确保速度不减。

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运输知府的海产,还顺便联络了几家也需要向青州方向送货的商行,分摊成本,提高效率。

三天后,当新鲜的海产准时送达知府衙门时,整个云来驿都轰动了。

“文远,你是如何做到的?”李德全又惊又喜。

陈文远笑了笑,没有解释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只是说:“就是算了算时间,找了些帮手。”

此事很快传开,陈文远的名字第一次进入了青州商界的视野。

当晚,陈文远独自坐在驿站后院,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涌起一股奇特的感受。在现代社会,他优化的是全球供应链,节省的是数以亿计的成本,但那些成就似乎远不如今天这般实实在在。

“文远哥,你想啥呢?”赵小五凑过来坐下。

“我在想,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陈文远轻声道。

“更好?什么意思?”

陈文远没有立即回答。他的脑海中正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个物流原始的时代,引入现代供应链理念,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网络。

然而,他清楚记得,历史上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一个商业模式的革新,总会触动原有利益格局。就在他成功完成海产运输的第二天,驿站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为首的人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中既有审视,也有警告。

陈文远不知道的是,在青州府最豪华的酒楼“醉仙楼”顶层,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正听着手下汇报:

“老爷,查清楚了,就是云来驿一个叫陈文远的伙计,不知用了什么法子,三天就把海鲜从滨海县运来了。”

中年男子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眼神渐冷:“一个驿站伙计能有这等本事?继续查。若是那边派来的人…”

窗外,乌云密布,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陈文远不会想到,他凭借现代知识的一次小小尝试,已经搅动了青州地下的暗流。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一位亲王的书房内,一份关于“改进大盛朝漕运体系”的奏折刚刚被驳回,理由是“变更祖制,其心可诛”。

供应链的革命,从来不只是商业问题。陈文远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顽固的体系,以及那些不愿改变的既得利益者。

夜色渐深,陈文远回到简陋的住处,点亮油灯,铺开纸张。毛笔在他手中略显生疏,但他还是坚定地写下了第一个标题——《大盛朝物流系统现状及优化方案》。

窗外,电闪雷鸣,与那晚他被闪电击中时如此相似。陈文远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问:这场穿越,是意外,还是使命?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清楚,供应链专家的征程,已经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悄然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