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4章

张苍稍作迟疑,也带着李涛跟了出去。

村口处,只见一位绿袍红脸的虬髯大汉骑着骏马,在十余轻甲游缴护卫下威风凛凛地驻马而立。

当那双丹凤眼骤然抬起时,锐利的目光令张苍顿觉锋芒在背,寒毛直竖。

“李校尉,此人如何?”

李涛默然不语,握剑的手心已然沁出冷汗。

此时关云长轻抖缰绳,策马朝二人缓缓而来。

与此同时,治所内。

“云长可接到张苍了?”

赢子宇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位御史大人到访五日却迟迟不来拜会,倒是有趣。

对于张苍其人,赢子宇心知肚明——这位日后的大汉丞相,李斯同门师弟,不仅治国才能出众,更是以长寿著称的博学之士。

若论政治才能,堪称七星级别的能臣。

不过终究是父皇的臣属,赢子宇并未过分在意。

赢子宇自然不会与秦始皇争夺人才。

况且他麾下已有不少能人。

张太岳的综合能力远胜张苍,因此他并未对张苍特殊对待,甚至不打算亲自出面,只让张太岳负责纸张销售事宜。

与赢子宇的冷淡态度不同,张苍见到关羽后,立刻被其震撼。

“天哪!这刀法!”

“这力量!”

“这气魄!”

“李校尉,让关云长统领一群游缴,是否太过屈才?”

在县城的驿站中,张苍难掩惊讶,向李涛发问。

“御史大人,以末将之见,关大哥若上战场,必能轻易晋升为将军!”

李涛发自内心地赞叹。

此前他与关羽切磋武艺,身为大秦校尉的他,竟连关羽一刀都接不住!

若非关羽用的是木刀且留手,李涛恐怕早已重伤不起。

正因如此,他对关羽心服口服,即便官职更高,仍尊称其为“大哥”

“李校尉,关云长的军事才能如何?”

张苍继续追问。

“御史大人,实不相瞒,末将自幼研习家传兵法,自认精通韬略,但在关大哥面前……唉!”

李涛满脸羞愧。

他出身将门世家,曾与同辈较量沙盘推演,胜多败少。

然而与关羽对弈时,却未尝一胜,甚至连平局都未曾有过!

差距之大,令人叹服。

“奇怪,如此人才怎会甘愿做一名近臣?四公子究竟如何招揽到他的?”

张苍百思不得其解。

文武双全,勇猛过人,谋略出众——这般人物不去军中建功立业,反而追随赢子宇,实在令人费解。

“难道四公子的魅力真有这么大?”

正思索间,一名侍从匆匆入内禀报:

“御史大人,四公子事务繁忙,不便相见,将由内政大臣代为主持事宜,您有任何需求,皆可与他商议。”

奴仆退下后,张苍正愣神间,驿站外忽然响起一阵脚步声。

十几名游缴在前开道,一辆马车徐徐停在驿站门前。

车帘掀起,一位蓄着浓密胡须的中年男子大步迈下,衣袖一甩,径直朝张苍走来。

——

张太岳踏出驿站时,夕阳已染红天际。

原本只需商谈纸张售卖事宜,张苍却执意邀他品茶。

近来无事缠身,张太岳便顺水推舟多留了片刻。

“了不得!”

驿站内,张苍拍案惊叹,“此乃宰辅之才!四公子从何处觅得这般人物?屈居边陲简直是暴殄天物!”

方才对坐论道时,他故意抛出诸子百家的难题试探,不料张太岳竟对儒、法、墨、阴阳、纵横各家如数家珍,更在法家学说上另辟蹊径,令他茅塞顿开。

张苍甚至萌生拜师之念——这般造诣,莫说师兄李斯,恐怕唯有兼通儒法的恩师荀子能与之比肩!更骇然的是,张太岳连兵家韬略也信手拈来,此等本事连荀子都望尘莫及!

“若此人入仕,必是出将入相的栋梁!四公子能得此等贤才相助,当真深不可测!”

张苍心潮澎湃。

先前关云长已令他称奇,如今这张太岳竟更胜一筹,且非略高一筹,而是断层式的碾压!

“大、大人……”

李涛踌躇道,“差事既了,是否该启程回京?”

“不急。”

张苍提笔蘸墨,“你且带信呈交丞相,就说我要在此盘桓几日。”

“这于礼不合……”

“有何不妥?我不过小小御史,丞相又是我师兄,耽搁几日无妨。”

李涛苦笑:“末将奉命护卫大人,若独留您在此……”

“哦?”

张苍挑眉,“李校尉之意是?”

“我也留下吧,派我的亲兵去送信。”

李涛挤眉弄眼地说道。

与关云长沙盘推演后,他觉得自己在兵法上大有长进。

更何况,关云长还能指点他武艺。

这样的师父可不好找。

“哈哈,好!”

张苍笑着拍了拍李涛的肩膀。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真是志同道合!

…………

张苍和李涛留了下来。

此后,张苍每日都往县衙跑,几乎寸步不离地跟在张太岳身边。

得到赢子宇的准许后,张太岳便让张苍协助自己处理事务。

而李涛则像个小跟班似的,整天黏在关云长身后。

赢子宇索性让关云长把李涛收作副手。

送上门的帮手,不用白不用。

对于二人滞留不归的行为,李斯压根没放在心上。

张苍不过是个小小御史,可有可无。

李涛更只是个校尉,少他一个也无妨。

又过了二十多天,赢子宇手下的官吏们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土豆要收获了!

这是封地上的第一批土豆,赢子宇极为重视。

粮食是发展的根基!

粮食是扩张的保障!

无论古今,粮食都是一切的根本!

因此,赢子宇特意叮嘱张太岳,务必亲力亲为,不得懈怠。

张太岳能力出众,内务一直由他打理。

赢子宇若贸然插手,反而不妥。

况且张太岳是系统召唤的武将,忠诚毋庸置疑。

赢子宇对他绝对信任!

知人善任,才是为君之道。

所以,尽管赢子宇十分关注,仍将收获事宜全权交给张太岳。

张太岳没有让他失望。

很快,他便动员封地所有劳力,展开抢收。

并宣布:各村收获最多者,可免一年赋税!

一时间,无论是秦人百姓还是戎人奴隶,都热情高涨地投入挖土豆的行列。

然而没过多久,众人便察觉到了异样……

土豆源源不断地运往赢子宇的官署,车队络绎不绝!

县城的粮仓转眼间就被塞得满满当当。

新建的粮仓尚未完工,成堆的土豆露天堆放,很快便垒成了小山。

“统计显示,秦人耕种的熟田,新粮亩产达45石!”

“戎族开垦的生地,亩产也有38石!!”

张苍捧着文书,双手不住颤抖。

他激动得难以自持——秦人耕作的熟田竟能产出4500斤粮食!要知道大秦最富庶的中原之地,亩产最高不过1石半(150斤)。

贫瘠之地甚至不足1石,全国均产仅1石(100斤)左右。

而这新粮的产量,竟是寻常田地的45倍!即便是戎族新垦的荒地,产量也是全国均产的38倍!!

张苍的认知被彻底刷新了。

可赢子宇听完汇报,却不满地撇了撇嘴。

系统明明标注良种土豆应有5000斤亩产。

“秦人的耕作方式还是太落后了。”

赢子宇暗自叹息。

这三个月来,他已将现代农业知识倾囊相授于张太岳。

虽然这位能臣组织能力出众,但短短时日仍难扭转秦人根深蒂固的耕作习惯。

加之百姓因新粮需纳税而敷衍应付,最终产量远未达预期。

察觉到赢子宇的不悦,张苍小心翼翼提议:”四公子,今年收成如此喜人,是否与民同庆?”

“这也叫丰收?还好意思庆祝?百姓的脸皮是城墙砌的吗?!”

赢子宇怒目而视的呵斥让张苍目瞪口呆。

45石的亩产还算少?

不想庆祝就直说!

这般吝啬的做派让张苍暗自腹诽,却不得不承认:这位四公子确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很快,赢子宇封地亩产45石的奇闻便传遍陇西,继而震动整个秦国,在朝野掀起轩然 !

咸阳宫内。

秦始皇紧急召集群臣议事。

“子宇培育的新粮种竟有亩产四十五石之效!”

“此乃国运昌隆之兆!”

“朕决议在全国推广此等神物!”

龙颜大悦的始皇帝难掩激动之情。

大秦现有亩产几何, 心知肚明。

这新粮种的产量竟是寻常田地的四十五倍!若能在举国推广,何愁百姓食不果腹?

昔日秦法规定,百姓除口粮外需尽数纳官。

这般严苛税制,实因军需所迫。

然今有此神物,何须再行盘剥?纵使征收九成,余下四百五十斤亦足百姓温饱。

从此灾年饿殍遍野之景,将永绝于大秦疆土!

思及此处,素来威严的 亦难抑澎湃心潮。

自赢子宇离宫后,始皇帝常思其言。

身为天下共主,他渐觉秦法确如子宇所言弊端丛生。

尤以税制最伤民生,却苦无良策。

赋税乃军粮官俸之本,若行改制,既得利益者必生怨怼,大秦锐士亦将断炊。

而今这金灿灿的土豆,却为 开辟新途!

四十五石之产!既可解万民饥馑,纵减赋税,所得仍是往昔数十倍。

届时军需官俸,不过九牛一毛!

“朕有子宇,实乃天佑大秦!”

始皇帝龙心大悦,更坚定了推广土豆的决心。

有此神物,税制革新再无阻碍!

“陛下圣明!”

“神物当惠泽天下!”

“大秦基业必当永固!”

李斯快步上前,恭敬地说道。

他实在没料到赢子宇的新粮种竟有这般奇效!

亩产足足翻了四十五倍!

先前他还以为赢子宇只收半数耕地的五成税赋,必定难以供养封地官吏,迟早要出乱子。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