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她根本就不可能会给真的题目。
为了儿子的教育情况,杜香如和谢逸平一拍大腿,咬牙答应了下来。
谢挽书拿着8张百元大钞,喜滋滋的离开了杜家。
她也不必担心,到时候谢家明没考上天盛中学,谢逸平和杜香如会狗急跳墙把他供出去。
毕竟……他们可都是纺织厂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两人,一个在厂办,一个在车间,大小算是个领导,最看重的就是那张脸面。
要是让人知道他们为了儿子上学,竟然动了买题的心思,还失败了?
那可真成了整个纺织厂天大的笑话。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谢家明这辈子也别想抬头做人。
还会影响到女儿谢思静的婚事。
这种损人不利己,还把自己老底都掀翻的蠢事,精明如谢逸平和杜香如,是绝对干不出来的。打落了牙齿,他们也只会和血一起吞了。
谢挽书太懂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和人心的那点算计了。
这八百块,不过是个开头,一点甜头罢了。
后面啊,“打点”的路还长着呢。
哪个关键人物不得打点到位?逢年过节,领导的“心意”不能少;摸底测验前,得给“关键老师”表示表示;就算侥幸进了复试,那“活动经费”更是海了去了……
名目多得是,每一桩、每一件,都够她慢慢从这对“爱子心切”的父母口袋里,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连本带利地掏回来。
谢挽书心里清楚,这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她并没把谢逸平和杜香如真当傻子糊弄。
她之所以敢抛出“天盛中学”这个诱饵,是因为有现实的依据。
她记得很清楚,书里写过,大嫂胡淑丽的女儿,她的侄女秦玉琼,明年就要上中学了。
大哥大嫂早就卯足了劲,一心要把女儿送进天盛中学。
秦玉琼那孩子,从小在秦家大院长起来,家里长辈个个都有点学识,除了秦从砚,虽然都不算很高,但是也都是超过了小学的。
她耳濡目染,基础打得极好。在机关小学的成绩一直不错,甚至有时候还能名列前茅,是个读书的苗子。
更重要的是,凭着秦从砚的关系,机关小学的校长已经点头,愿意亲自给秦玉琼写推荐信去天盛中学。
这件事,在书里是真实发生,并且成功了的。秦玉琼进入天盛中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其实,这件事事情最核心的帮手其实是,这本书的女主林静禾。
林静禾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
她在整个大院里都是最优秀的女生,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后来她出国留洋深造,在大院里才稍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算算时间,今年正是她学成归来的年份。
而婆婆崔怀英,和林静禾的母亲是多年的老交情,关系一直很亲近。
大嫂胡淑丽为了女儿的前程,没少求崔怀英出面,请林静禾在回国后,抽空给秦玉琼补习功课。
以林静禾的品性和两家的关系,这种举手之劳的小事,她自然不会拒绝。
更巧的是,天盛中学为了提升师资,早就向林静禾抛出了橄榄枝,开出的薪资待遇极为优厚,希望她能去任教。
有林静禾这样既有真才实学又有留洋背景的老师亲自辅导,加上秦玉琼自身的努力和秦家的关系,她进入天盛中学,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谢挽书正是要借着这股东风,让谢逸平和杜香如深信不疑,她确实“有门路”。
说起来,林静禾还是重生回来的人。
上一世,她眼界高,一心向往国外,对大院里那些关于她和秦从砚是“金童玉女”的调侃颇不以为然,最终选择了出国留洋。
那时,她心里多少是有些看不上秦从砚的,觉得他不过是个当兵的,前途有限。
可她没料到,秦从砚在部队里能那般拼命,立功受奖如同家常便饭,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成了大院里最耀眼的存在。
重生回来后,知晓了这一切的林静禾,在秦从砚双腿受伤前,心里确实掠过一丝悔意——若当初没有出国,或许……
然而,当她得知秦从砚因伤致残,不得不退居二线后,那点刚刚萌芽的惋惜和后悔,也就慢慢淡了。
她只是在无人处轻轻叹息了一声,感慨命运弄人,随即便将这点涟漪压下,不再多想。
毕竟,她林静禾重活一世,有着更广阔的天空要去翱翔,一个双腿残疾、前途尽毁的男人,已不值得她过多驻足。
这么看来,谢挽书和林静禾本该是两条平行线,没什么交集。
可原主作死的心拦不住。她在秦家受了委屈,也一点好处都捞不着了。
于是铁了心要跟秦从砚离婚,又深知军婚难离,如果过错方在自己,绝对讨不了好。
于是,一个恶毒的念头滋生出来——把过错推到秦从砚身上。
秦从砚虽双腿残疾,但职位还保留着,依旧是军人。
若是能制造他和林静禾的“绯闻”,坐实他生活作风有问题,那自己不仅能顺利离婚,还能以受害者的身份拿到一笔丰厚的补偿。
这算计在她看来简直完美。
原主自觉年轻貌美,即便生过孩子,风姿也不减当年,离了秦从砚这个“残废”,说不定还能攀上更高枝。
她甚至胆大包天地瞄上了首长家的儿子,做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美梦。
可她不知道,首长家的儿子和政治部主任家的女儿林静禾,在命定的轨迹里本就是官配。
她这点拙劣的算计,在重生归来、洞悉先机的林静禾面前,根本无所遁形。
结果可想而知。原主的阴谋不仅没能得逞,反而被林静禾和秦从砚联手揭穿。
将她那点恶毒心思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最终自食恶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被抓去劳改,整整三十年,最终被蹉跎至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