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3章

清晨的青藤街被一层薄薄的霜覆盖,老槐树的枝桠上挂着晶莹的冰晶,阳光一照,像撒了满树的玻璃珠。周明远天没亮就起了床,把老座钟的发条上得足足的,又用软布把玻璃罩擦得锃亮——今天是周三,苏晓棠要来调研的日子。

林小满比他更早,天刚蒙蒙亮就蹲在街角的老槐树下,手里捧着颗最大的玻璃珠,把阳光折射到杂货铺的门板上,在“暖阳杂货铺”的木牌上投下片晃动的光斑。青藤猫蹲在他脚边,尾巴尖轻轻扫着结霜的石板路,留下串细碎的划痕。

“周叔,您看像不像流星?”少年举着玻璃珠跑进铺子,珠子里的光斑在货架上跳跃,照亮了林慧的照片、周磊的军功章,还有苏晓棠小时候留下的布娃娃。周明远正在柜台后摆玻璃罐,听见声音回头,眼里的笑意像化开的春水:“像,等晓棠来了让她也看看。”

货架上的玻璃罐被摆成了青藤的形状,最中间那罐放着裂了缝的星星珠,旁边贴着周磊的字条:“晓棠妹妹的宝贝”。周明远把苏晓棠寄来的方案图铺在柜台上,用镇纸压住边角,图纸上的玻璃珠风铃长廊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像是在确认每个细节。

七点刚过,赵叔就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周老哥,都准备好了!”他把布包往柜台上一放,里面滚出个红色的绸带,“这是街坊们凑钱买的,等晓棠丫头来了就系在老槐树上,算咱们给她接风。”布包里还有面小旗子,上面绣着青藤花纹,正是李奶奶连夜赶制的。

林小满把绸带抢过去,拉着青藤就往街角跑:“我去系绸带!要系在最高的树枝上!”黑猫灵巧地跳上树干,帮少年叼住绸带的另一端,一人一猫在晨光里忙活,红色的绸带在风中舒展,像条跳跃的火焰。

阿哲背着画板赶来时,壁画前已经围了不少街坊。他昨晚几乎没睡,在壁画的留白处添了最后一笔:用荧光颜料画了串风铃,风铃下挂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正是苏晓棠方案里的青藤街改造图。“这样她一到就能看到自己的设计了。”阿哲指着画中的模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李奶奶挎着竹篮挤到前面,篮子里装着刚烙的南瓜饼:“这是给晓棠丫头留的,热乎着呢。”她把饼放在壁画旁的小台子上,旁边摆着老王头修鞋摊的招牌、张大姐的搪瓷碗,还有街坊们拿来的各种老物件,像是在举办一场时光展览。

八点整,远处传来汽车的引擎声。林小满第一个跳起来:“来了!肯定是晓棠姐姐!”街坊们瞬间安静下来,纷纷探头往街角望,连青藤猫都竖起了耳朵,尾巴紧张地来回晃动。赵叔掏出相机,对着街角的方向举了半天,手都有些发抖。

汽车缓缓停在老槐树下,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街坊们脸上的期待淡了些。就在这时,另一个身影从副驾驶座下来——穿着米色风衣,手里抱着个文件夹,扎着简单的马尾,眉眼间还带着当年的清秀,正是长大成人的苏晓棠。

“晓棠丫头!”李奶奶第一个喊出声,眼泪瞬间涌了上来。苏晓棠抬起头,看到街角的红绸带和围拢的街坊们,手里的文件夹“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站在原地愣了几秒,忽然快步朝大家走来,眼泪毫无预兆地滑落:“李奶奶!赵叔!我回来了!”

林小满抱着玻璃珠冲过去,把珠子往苏晓棠手里塞:“晓棠姐姐!这是星星珠!周磊哥哥的星星珠!”苏晓棠接过珠子,指尖触到熟悉的裂缝,忽然蹲下身把少年搂进怀里,声音哽咽:“小满,让你受苦了。”青藤猫在她脚边蹭来蹭去,喉咙里发出温柔的“喵”声。

周明远站在杂货铺门口,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不知不觉湿了。苏晓棠松开林小满,快步走到他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周叔,我回来了。”她抬起头时,眼里的泪光映着晨光,和当年离开时一模一样,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周明远拍着她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他转身往铺子里让:“快进来暖和暖和,你的方案图我都看好了,画得真好。”苏晓棠的目光落在壁画上,看到画中的自己和玻璃珠风铃,忽然捂住嘴,眼泪掉得更凶了。

“阿哲哥哥画的!”林小满指着壁画上的建筑师模型,“他把你的方案都画上去了!”阿哲站在壁画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画得不好,你别嫌弃。”苏晓棠走过去,轻轻抚摸着画中的风铃:“画得很好,比我的图纸还有温度。”

街坊们簇拥着苏晓棠走进杂货铺,狭小的空间瞬间挤满了人。她的目光扫过货架上的玻璃罐、墙上的老照片、角落里的老座钟,手指轻轻拂过每个物件,像是在确认时光的痕迹。当看到老座钟时,她忽然停下脚步,钟摆“滴答”的声响让她想起了童年的每个清晨。

“这钟……”苏晓棠蹲在老座钟前,指尖抚过雕花纹路,“真的修好了?”周明远点点头,从钟底座的暗格里拿出那个木盒:“你看这是什么。”当苏晓棠看到林慧的信和周磊的玻璃珠时,再也忍不住,趴在钟上失声痛哭,积压了十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街坊们都安静下来,李奶奶悄悄抹着眼泪,赵叔背过身去调整相机,阿哲低头看着自己的画,眼圈红红的。林小满抱着青藤站在旁边,轻轻说:“晓棠姐姐,周磊哥哥说钟里有光,你看。”阳光透过星星珠,在信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是周磊在微笑。

苏晓棠哭了很久才渐渐平静下来,她擦干眼泪,打开文件夹拿出方案模型:“周叔,街坊们,这是我做的青藤街改造模型,你们看看。”模型做得格外精致,老槐树、杂货铺、壁画都栩栩如生,最显眼的是条玻璃珠风铃长廊,从街角一直延伸到杂货铺门口。

“这里要建个玻璃珠博物馆,展出街坊们的老物件。”苏晓棠指着模型里的小房子,“这里是钟表修复工坊,周叔您来当技术指导;壁画前要铺青石板广场,以后街坊们能在这里晒太阳、聊天;所有老建筑都保留原样,只做加固和翻新。”

街坊们凑过来看模型,发出阵阵赞叹。老王头指着修鞋摊的位置:“这不是我的摊子吗?连锥子都画出来了!”张大姐笑着说:“还有我的早点铺,冒着热气呢!”李奶奶最激动,指着模型里的老座钟:“这钟摆还能晃呢!晓棠丫头有心了!”

周明远看着模型里的青藤街,忽然想起林慧生前常说的话:“好的日子,就像老座钟的钟摆,稳稳当当,有来有回。”他拿起苏晓棠的方案图,指着玻璃珠风铃长廊:“这里的风铃,要用孩子们捡的玻璃珠做,这样才有青藤街的光。”

“我就是这么想的!”苏晓棠眼睛一亮,从文件夹里拿出张设计图,“我打算发起‘玻璃珠征集活动’,让所有在青藤街生活过的人都寄来自己的玻璃珠,串成风铃,这样每个人的记忆都能留在老街里。”

林小满立刻举起手:“我有一罐子!都捐给姐姐!”阿哲也说:“我壁画里的玻璃珠可以做成实体风铃,挂在长廊上。”赵叔笑着说:“邮局可以帮忙收玻璃珠,全国各地的都能寄来!”街坊们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小小的杂货铺里暖意融融。

中午,周明远留苏晓棠在家吃饭,李奶奶和张大姐送来饭菜,摆满了整个柜台。苏晓棠捧着李奶奶做的南瓜饼,咬了一口就红了眼眶:“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李奶奶坐在她身边,给她夹菜:“多吃点,这些年在外头肯定没好好吃饭。”

饭桌上,苏晓棠讲起这些年的经历:父母去世后被亲戚接走,考上大学选了建筑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改造青藤街;工作后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老街区保护,积累经验就等着机会;看到阿哲的壁画时,她知道时机到了,连夜赶制方案,说服领导保留青藤街。

“周磊哥哥的事,我一直很愧疚。”苏晓棠放下筷子,声音低沉,“当年要不是我贪玩跑进火场,他就不会……”周明远打断她:“不怪你,磊磊是英雄,他保护你是应该的。他生前总说,你是青藤街的希望,要你好好活着,把老街守好。”

林小满把周磊的军功章递给苏晓棠:“周磊哥哥是大英雄,晓棠姐姐也是!”苏晓棠摸着冰凉的军功章,忽然笑了:“我们都要当青藤街的守护者,像这老座钟一样,稳稳当当,不离不弃。”

下午,苏晓棠带着测绘工具在青藤街调研,林小满和阿哲当向导,街坊们跟着看热闹。她在老槐树下测量树围,在壁画前记录尺寸,在杂货铺门口画草图,每个角落都仔细查看,时不时停下来和街坊们聊天,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这面墙要保留原始肌理。”苏晓棠摸着壁画旁的砖墙,“阿哲的画要做防水处理,让颜料更持久。”她指着老座钟对周明远说:“这钟要放进钟表工坊当展品,让游客看看青藤街的时光印记。”周明远笑着点头:“听你的,你是专家。”

赵叔把大家的合影洗了出来,贴在壁画旁的黑板上。照片里,苏晓棠站在周明远身边,手里举着星星珠,林小满抱着青藤,阿哲和街坊们挤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格外灿烂,背景是飘扬的红绸带和“暖阳杂货铺”的木牌。

夕阳西下时,苏晓棠要回规划院了。街坊们送她到街角,李奶奶塞给她一包南瓜饼,老王头送她双亲手纳的鞋垫,张大姐给她装了袋刚炒的瓜子。林小满把自己捡的玻璃珠都倒进她的包里:“这些都给姐姐做风铃。”

苏晓棠抱着满满的礼物,眼圈红红的:“我下周再来,带修改好的方案给大家看。”她看着壁画上的青藤街,看着老槐树上的红绸带,看着杂货铺门口的老座钟,忽然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替我守着青藤街,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汽车缓缓驶离青藤街,苏晓棠摇下车窗挥手,红色的绸带在风中向她告别,壁画上的荧光风铃在夕阳下闪着光。周明远站在杂货铺门口,看着汽车消失在街角,忽然觉得心里无比踏实——那个扎羊角辫的女孩回来了,带着青藤街的希望和未来,回来了。

林小满把星星珠放回玻璃罐,青藤猫跳上柜台,趴在罐子旁边打盹。周明远给老座钟上了最后一次油,钟摆“滴答”的声响在安静的铺子里格外清晰。他拿起苏晓棠的方案模型,放在钟顶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模型上,给青藤街的未来镀上了一层银辉。

赵叔收拾好相机准备回家,临走时说:“下周我多准备些信封,把晓棠丫头的方案寄给在外的老街坊,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周明远点点头:“告诉他们,青藤街要变样了,欢迎他们回家看看。”

夜色渐深,青藤街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老座钟的滴答声在夜色里回荡。周明远坐在柜台后,翻看着苏晓棠的方案图,忽然想起林慧和周磊,他们一定也在某个地方看着,看着青藤街的新生,看着归来的脚步,看着这用爱和牵挂守护的家园,在时光里继续温暖地走下去。

林小满趴在柜台上睡着了,嘴角还带着微笑,梦里一定有玻璃珠风铃在响,有归来的脚步声在青藤街的石板路上,一步一步,温柔地靠近。而那台百年老座钟,依旧在“滴答”作响,像是在计数着重逢的日子,计数着青藤街崭新的未来,在每个温暖的时光里,生生不息。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