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华的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砸在陈风的心坎上。
激动的情绪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
他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舅舅,心中的最后一丝不确定也烟消云散。
林振华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老旧的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嘎”声,像是在为他的思考打着节拍。
他停下脚步,转身严肃地看着陈风:“小风,从现在开始,这件事就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报告,必须写,而且要写得万无一失。它不能是一份充满玄学词汇的道经,也不能是一篇只有高能物理学家才能看懂的尖端论文。它必须是一份能让最高决策层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其原理、看清其价值、并意识到其风险的,完美的报告。”
他走到书桌前,将那盆被催生得绿意盎然的文竹轻轻推到一旁,空出一大片地方。
“我们分工。”林振华的眼神锐利如鹰,“你,是这门功法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也是物理系的高材生。功法的核心原理,如何修炼,修炼后有什么效果,其中的科学逻辑,你来写。
记住,要用最严谨、最现代的科学语言去解构它,把它从玄学的范畴里拉出来,放到前沿科学的桌面上。我要让那些看报告的人明白,这不是神话,而是一门可以被理解、被复制、被优化的超级技术。”
陈风重重地点了点头。
林振华又指向自己:“我,则负责另一部分。这门功法的历史渊源,它与我们华夏古老道家文化的联系,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国家安全影响、以及我们必须建立何种制度来驾驭这股力量,由我来阐述。我要让决策者们看到,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我们文明根源深处的回响,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终极底牌!”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两位至亲之人心中的热血在奔流。
“开始吧。”林振手一挥,指向书桌旁的电脑,“时间紧迫,我们必须通宵完成。天亮之后,这份报告必须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陈风坐到电脑前,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摒除。
他闭上眼,再次内视丹田,感受着那缕金色能量的律动,感受着它与身体每一个细胞的共鸣。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的眼神已经变得专注而深邃。
他没有立刻开始打字,而是先在草稿纸上飞速地写下一连串的公式和模型图。
他试图用量子物理的概率云来描述气感,用弦理论的能量振动来解释经络的共振频率,用热力学定律来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
一个个熟悉的物理名词,被他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第一章:功法总纲《太阳真经》基础原理】
【1.1 能量来源:对特定频段太阳高能粒子的筛选性吸收】
他写下第一个标题。
在正文里,他详细描述了家传玉佩可能扮演的“谐振器”角色,它在高强度太阳耀斑的激发下,暂时改变了人体生物磁场的某种“通透性”,使得原本无法被直接利用的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能够以一种无害的方式进入人体。
他将这个过程比喻为一个极其精密的“粒子筛选器”。
【1.2 能量转化:基于丹田区域的生物能量场构建与稳定转化】
他将丹田描述为一个天然的“生物反应堆”。
吸收入体的“太阳真能”,在这里并非简单存储,而是通过一种未知的生物催化过程,与人体自身的生物电、化学能相结合,转化为一种更稳定、更高级的生命能量。
他甚至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冷核聚变”,其转化效率远超人类目前的一切能源技术。
【1.3 能量运转: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可控能量内循环网络】
所谓的“周天搬运”,被他定义为一个闭环的能量输送系统。
他绘制了一副简化的人体经络图,并在旁边标注了现代神经学和循环系统的解剖图。
他指出,经络很可能是一种人类尚未完全探明的、叠加在物理身体之上的“能量通道网络”,《太阳真经》的法门,就是激活并利用这个网络的“操作协议”。
每一次能量循环,都是对这个网络和身体细胞的一次强化和优化。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文字和图表飞速增加。
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修炼体验,在他的笔下,被一步步地剥去玄秘的外衣,露出了闪耀着科学光辉的内核。
而另一边,林振华则在他的书山里翻江倒海。
他从书架最深处抽出一本本用油纸包裹的线装古籍,有些书页已经泛黄发脆,散发着历史的霉味。
他翻阅《黄帝内经》,寻找关于“天人感应”的原始论述;
查阅《抱朴子·内篇》,对比其中关于“金丹大道”的记载与陈风的描述;
他甚至找出了一本地方县志,上面记载了明朝嘉靖年间一次剧烈的太阳活动后,当地出现“白日飞升”的民间传说。
他将这些零散的、被视为神话传说的片段一一摘录下来,与现代天文学的太阳活动周期记录进行交叉比对。
一个惊人的猜想在他脑海中成型:古代那些所谓的“仙缘”、“根骨”,或许本质上就是指某些人的身体,在特定的天体活动影响下,碰巧进入了可以吸收利用高维能量的“谐振状态”。
而陈风的《太阳真经》,则是将这种亿万中无一的偶然,变成了一套人人皆可掌握的必然!
他提起笔,在一张宣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自己的部分。
【第三章:历史渊源与文明价值】
【3.1 华夏先贤的探索:从神话传说到科学实证】
他从上古的夸父逐日传说写起,将其解读为先民对太阳能量的原始崇拜与渴望。
再到汉代的炼丹术,魏晋的玄学,唐宋的内丹学,他将这些历史文化现象串联起来,指出华夏文明的深处,始终埋藏着一条探索“生命升华”的暗线。
而《太阳真经》,正是这条探索之路在现代科学条件下结出的硕果,是祖先智慧的跨时空回响。
【3.2 国家安全维度: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一部分,林振华的笔锋变得异常犀利。
他写道,这项技术的出现,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战争模式。
一支由修炼者组成的军队,其单兵作战能力、续航能力、隐蔽能力将是常规军队无法比拟的。
它将是我们面对任何外部威胁时,最坚不可摧的盾牌,最无坚不摧的长矛。
但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巨大的风险。
如果功法外泄,或者被国内的野心家、犯罪分子掌握,其破坏力也将是空前的。
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最严格的管控体系,将功法的授予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第四章:社会影响与制度构想】
他展望了全民修行的未来。
国民平均寿命的大幅延长,医疗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能源结构的彻底颠覆,甚至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在他笔下徐徐展开。
他更是极富远见地提出了“功法绑定身份”、“修炼纳入征信”、“建立功勋兑换体系”等一系列初步的制度构想。
他强调,这股力量必须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必须与个体的家国情怀、社会贡献深度绑定,才能确保它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夜深了。
书房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桌上泡好的茶已经凉透,两人谁也顾不上去喝一口。
陈风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将玄奥的体验转化为精确的科学语言,其心力消耗不亚于进行一次高强度的修炼。
林振华的眼中则布满了血丝,亢奋与疲惫交织,让他的精神处于一种极度活跃的状态。
当时钟的指针指向凌晨四点,陈风终于敲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他长吁一口气,感觉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他将自己撰写的部分打印出来,与林振华手写的部分合并在一起。
林振华接过那叠还带着打印机温度的纸张,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他一边读,一边不住地点头,眼神中的赞赏越来越浓。
“好,太好了!”他看完最后一行字,将报告重重地放在桌上,“原理清晰,逻辑严密,价值惊天,风险可控!小风,这份报告,就是我们递给国家的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全新时代的钥匙!”
他看着报告的封面,那里还是空白的。
“给它取个名字吧。”
陈风想了想,开口道:“《太阳真经》修炼可行性分析?”
林振华摇了摇头:“太直白,也太像武侠小说。这份报告要上达天听,名字必须稳重、严谨,要符合官方文件的格式。”
他在书房里又踱了几步,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厚重的历史典籍和科学专著,最终定格。
“就叫……《关于利用太阳能进行生命层次跃迁的可行性报告》。”
陈风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顿时领会了舅舅的深意。
这个名字,既点明了能量来源(太阳能),又阐述了其核心效果(生命层次跃迁),同时以“可行性报告”作为后缀,姿态谦逊而科学,完美地隐去了其中惊世骇俗的修仙本质,却又将最重要的信息精准地传递了出去。
陈风郑重地在封面上,用黑体三号字打下了这个标题。
一份薄薄的,不过三十多页的报告,静静地躺在书桌上。
窗外,天际线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林振华拿起那份报告,用一个牛皮纸袋郑重地封好。
他走到电话旁,拿起那个红色的、线条古板的话机,深吸一口气,拨出了一个他已经十几年没有拨打过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就在林振华以为无人接听时,对面传来了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
“老林?”
“是我。”林振华的声音沉稳如山,“我有一件……可能需要你亲自过目一下的东西。它事关我们所有人,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