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天命人途》是“天不孬凉快滴”的又一力作,本书以屹丞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悬疑灵异故事。目前已更新85727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天命人途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那压低的、带着哭腔的外地口音,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破庙周遭凝固的寂静。
“请问……请问庙里可有高人?救、救命啊!我娘子……我娘子她撞了邪了!”
屹丞的心脏猛地一缩,下意识地屏住呼吸,按照道人的手势,飞快且无声地缩到那尊斑驳神像后巨大的阴影里,尽可能收敛起自身所有的气息。昨夜那黑气扑面的恐怖记忆再次浮现,让他对“撞邪”二字充满了惊悸。
明虚道人依旧隐在门旁的阴影中,并未立刻回应。他如同蛰伏的老猎手,透过门缝,冷静地审视着外面的不速之客。
月光下,隐约可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褂、农户打扮的年轻男子,正站在庙门外几步远的地方,不住地搓着手,身体微微发抖,脸上写满了惊惶和无助,不时恐惧地回头张望来路,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追他。
“高人?求您发发慈悲!俺是从三十里外李家庄来的!俺叫李二狗!俺娘子她……她……”门外的男子见庙内久无回应,声音更加焦急,带着哭音,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朝着庙门磕头,“俺实在没法子了!听闻土地庙这边有高人落脚,求您救命啊!”
他的恐惧不似作伪,那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对无法理解之事的纯粹害怕。
又过了几息,明虚道人似乎确认了门外并无其他异常,这才缓缓拉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破庙木门。
门外的李二狗见门打开,露出明虚道人清癯沉静的面容,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磕头更急:“道长!您就是高人吧?求您救救俺娘子!”
“何事惊慌,慢慢说。”明虚道人的声音平稳如古井,自带一股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李二狗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喘着粗气,语无伦次地讲述起来。原来他娘子三日前去后山拾柴,回来后便有些魂不守舍,当天夜里就开始发癔症,时而胡言乱语,说些谁也听不懂的怪话,时而力大无穷,三四个人都按不住,眼神直勾勾的吓人,还发出不像人的笑声。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和神婆来看,都束手无策,反而像是更严重了。
“她、她今天下午,突然用指甲在墙上抠……抠出了好多奇怪的印子!俺看着……看着像……像是一张鬼脸!”李二狗说到最后,声音都在发颤,显然恐惧到了极点。
明虚道人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直到李二狗说完,他才缓缓问道:“她可曾提及姓名、来历,或有何未了心愿?”
李二狗茫然摇头:“尽是些听不懂的胡话……哦对了!她、她好像很怕水!一碰水就尖叫挣扎得更厉害!”
明虚道人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秽气缠身,惊扰神魂。未必是甚厉害东西,只是缠得紧了些。”
他转身走入庙内阴影中,片刻后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用黄色符纸折成的三角护符,递给了李二狗。
“将此符置于她枕下。再去取三斤糯米,混入艾草灰,撒于卧房四周。取无根水(雨水)一碗,置于床头。明日此时,若情况稍缓,你再来寻我。”
李二狗双手颤抖地接过那枚轻飘飘的符箓,如同捧着绝世珍宝,连声道谢,又磕了几个头,才慌忙起身,跌跌撞撞地跑走了,身影很快消失在月色下的荒野小径上。
庙门重新关上,隔绝了外界。
屹丞从神像后探出身,脸上还带着未褪的惊疑。这就解决了?一枚符箓,一些糯米艾草灰,一碗水?
明虚道人看了他一眼,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小祟而已,惊弓之鸟,其势虽凶,根底却虚。符箓镇其躁动,糯米艾草阻其秽气流转,无根水映其形,令其自畏。先稳局势,再图后计。若贸然前往,恐激其鱼死网破,反伤及事主。”
他走到火堆旁,重新坐下,语气恢复平淡:“况且,求上门者,心诚与否,所言虚实,皆需印证。非救急之事,不必即刻回应。”
屹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人处理这事举重若轻的态度,与他昨夜对抗那黑气时的凝重截然不同,让他隐隐触摸到这其中似乎有着不同的层次和规矩。
经此一扰,破庙内的气氛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那种纯粹的、师徒授艺的密闭感被打破了,外界的光怪陆离和芸芸众生的苦难,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透进了这片方寸之地。
明虚道人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投向那卷《煞相图》和古砚的方向,眼神变得幽远而复杂。许久,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一丝决绝。
他重新看向屹丞,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郑重。
“屹丞。”
“弟子在。”屹丞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
“你可知,吾这一脉,源起何处?”明虚道人缓缓问道,却并未等屹丞回答,便自顾自说了下去,“源自上古巫覡,观星相地,沟通人神,本为祈福禳灾,导人向善。后流派纷杂,良莠不齐,多有借术敛财、愚弄百姓、甚至助纣为虐之辈,致使传承蒙尘,真法几近湮灭。”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深切的痛惜和无奈。
“吾师承‘天衍宗’,奉行‘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首重德性,次重天资。非心术端正、意志坚韧者,不传;非天赋异禀、灵觉通透者,不传;非机缘契合、因果纠缠者,不传。”
“授你术法,易如反掌。然,若心性不足,术法则成害人害己之利刃,终招致无边灾祸,此乃吾辈大忌。”道人的目光如同火炬,灼灼逼人,“昨夜之险,今日之事,你皆亲身经历。此间凶险,非常人所能想象。一步行差踏错,便是身死道消,甚至累及他人。”
他死死盯住屹丞的眼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现在,贫道最后问你一次——”
“你可愿拜入吾‘天衍宗’门下,承此衣钵,守吾门规:不欺心,不妄语,不敛不义之财,不助奸恶之徒,持身以正,守心以诚,以所学术法,于万丈红尘中,砥砺前行,济危扶困?”
“即便前路荆棘密布,凶险万分,甚至可能……不得善终?”
道人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得屹丞耳膜嗡嗡作响。不再是简单的“学本事”,而是拜师,是传承,是一生需要恪守的准则和需要直面凶险的承诺!
破庙内寂静无声,只有篝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屹丞站在火光与阴影的交界处,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恐惧依旧存在,对未知的,对那黑气的,对道人所说的“不得善终”的。
但,另一种更加汹涌的情绪,却从那恐惧的废墟中蓬勃生长起来——是一种找到了归属的渴望,是一种不再漂泊无依的安定,是一种想要变得强大、不再任人欺凌、甚至能帮助像李二狗娘子那样无助之人的冲动!
他想起了桥洞下的寒冷,想起了世人的白眼,想起了张婶的馒头,也想起了道人按在他肩上那稳定有力的手,想起了那丝微弱的、名为“炁”的温热。
这条路人迹罕至,布满荆棘,甚至通往深渊。
但这是他唯一能抓住的,通往另一种可能的路。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的颤抖和恐惧,向前迈出一步,脱离阴影,完全站在了火光之下。然后,他撩起那件破旧的外套下摆,对着盘坐在火堆前的明虚道人,缓缓地、却无比坚定地,屈膝跪了下去。
额头触碰在冰冷而粗糙的地面上,发出清晰的声响。
“弟子屹丞,”他的声音还带着稚气,却异常清晰、斩钉截铁,“愿拜入师父门下!愿守门规!此生不悔!”
明虚道人看着他跪伏在地的瘦小身影,看着他沾染尘土的额头,深邃的眼眸中,各种复杂的情绪——欣慰、凝重、担忧、决绝——最终都化为一片深沉的平静。
他缓缓抬起右手,掌心向上,虚按在屹丞的头顶。
“好。”
一个字,落地生根。
“自今日起,你便是吾‘天衍宗’第七代嫡传弟子。”
“起来吧。”
屹丞依言起身,垂手而立,感觉仿佛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这一刻,已经截然不同。
明虚道人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忽然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昨日教你辨认的‘七星莲’,其药性,记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