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引人入胜的双女主小说,胜诉方,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小兔华年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117443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胜诉方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林砚把车停在公寓楼下时,晨光已经漫过了三楼的窗台。她踩着地毯走进客厅,玄关的感应灯应声亮起,照亮鞋柜上那只米白色保温杯——是早上从医院带回来的,杯口还沾着点陈皮的碎屑。
“林律师,您回来得正好,早餐刚热好。”张阿姨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面粉,“今天做了小米粥,养胃的。”
“放桌上吧,我先换件衣服。”林砚把公文包放在玄关柜上,指尖划过包带的磨损处——是昨晚跑药店时被玻璃门夹的。她走进衣帽间,视线落在最左侧的挂杆上:那里挂着三件深灰色西装,款式几乎一样,只是袖口的袖扣不同,分别刻着“周一”“周三”“周五”的字样。
这是她维持了五年的习惯。自从三年前在法庭上记错举证日期后,就开始用这种方式标注工作日,连张阿姨都知道,每周二和周四,她会穿黑色西装。
换好家居服出来,张阿姨已经把早餐摆上了餐桌。小米粥冒着热气,旁边是碟切好的苹果,果肉上淋了层淡盐水——知道她不爱吃氧化发黑的苹果,张阿姨总这样处理。
“昨晚没睡好吧?”张阿姨看着她眼下的淡青,“凌晨三点给您热牛奶,看见书房灯还亮着。”
“整理点资料。”林砚舀了勺粥,温热的液体滑进胃里,忽然想起苏清秋喝菊花茶时的样子,睫毛垂在杯沿上,像蝶翼停在水面。她拿出手机,点开备忘录,最新一条是凌晨两点记的:苏医生胃药需补充,型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
这是她新添的习惯。自从驻院处理纠纷后,备忘录里多了个“苏清秋”的分组,记着她的排班表、胃药剂量,甚至还有护士站小王提过的“苏姐不爱吃香菜”。
“对了,上午有位陈先生送了个快递,说是您让买的东西。”张阿姨指了指客厅的角落,那里放着个半人高的纸箱。
林砚咽下嘴里的粥,起身拆开纸箱。里面是台小型咖啡机,银灰色的机身,说明书上标着“低噪音设计”。她想起苏清秋护士站那台老式咖啡机,每次启动都像在敲铁皮,上次凌晨三点,就是被那声音吵醒,才发现苏清秋趴在桌上补记录,手还按在胃的位置。
“这是……”张阿姨凑过来看,“您不是不爱喝咖啡吗?”
“给朋友的。”林砚把咖啡机放回纸箱,指尖在机身的按钮上顿了顿——特意选了带“热可可”功能的款,记得苏清秋说过,蜂蜜可可比咖啡暖。
吃完早餐,她走进书房。书架上整齐地摆着各类法典,最下层却突兀地放着本《急诊医学手册》,书脊上贴着张黄色便签,上面用红笔圈着“主动脉夹层术后护理要点”。这是上周从医院借阅的,原本该还了,却被她放在了手边。
打开电脑,屏幕上弹出小陈的消息:“林律师,3床家属那边已签订和解协议,附电子版。另外,您让查的苏医生去年纠纷卷宗补充材料,找到了当时的排班记录,确实连续工作36小时。”
林砚点开附件,目光落在排班表的签名处——苏清秋的字迹很清瘦,却带着股韧劲,连签名的最后一笔都用力得透出纸背。她想起协调会上,苏清秋攥着文件的手指,虎口那道疤在晨光里若隐若现,像藏着段没说出口的故事。
处理完工作,窗外的阳光已经斜斜地照进书房。林砚拿起那本《急诊医学手册》,翻到夹着书签的页面,上面用荧光笔标出了“应激性胃溃疡预防”的段落。这是她昨晚熬夜查的,看到“长期熬夜易引发胃出血”时,忽然想起苏清秋吐在垃圾桶里的半块能量棒,包装纸上还留着牙印。
手机在桌面震动了一下,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归属地显示本地:“林律师,今天谢谢你的陈皮水。另外,润喉糖很好吃。”
林砚的指尖在屏幕上悬了两秒,才缓缓敲出回复:“应该的。对了,明天上午十点去取资料,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按下发送键,她起身走到窗边。公寓楼下的香樟树抽出了新叶,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地面,晃得人眼睛发暖。张阿姨在客厅收拾东西,吸尘器的嗡鸣声里,隐约传来手机消息提示音。
林砚低头看着屏幕,那条短信下方,慢慢跳出新的回复:“不用准备,我在护士站等你。”
她合上《急诊医学手册》,把书放进公文包——明天带去医院,就说“顺路借的,现在还”。书架最下层空出的位置,刚好能放下那台没拆封的咖啡机,等下次苏清秋说“胃又不舒服”,就“顺路”带过去,说是“客户送的,用不上”。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一角,带着点楼下花园的青草香。林砚拿起桌上的米白色保温杯,走进厨房清洗,水流冲击杯壁的声音里,她忽然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爱说“顺路”了。
手机在料理台上震了震,是小王发来的消息,附了段视频,没什么多余的话,就一句:“刚忙完,这丫头总算不哭了。”
林砚擦了擦手点开视频。镜头有点晃,显然是匆忙间举起来的,却把急诊室的角落拍得清楚。苏清秋半蹲在病床边,白大褂的袖口卷着,露出手腕上淡淡的勒痕——大概是戴手套太久留下的,正拿着支蓝色马克笔,在病历本背面画着什么。对面的小姑娘刚拆了纱布,脸上还挂着泪痕,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那本子。
“你看这小熊的耳朵,”苏清秋的声音透过听筒飘过来,软得像浸了温水,“是不是跟你扎的小辫儿一样?”她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颗糖,糖纸在镜头里闪了下红光,“吃完这个,我们就和小熊一样勇敢,好不好?”
林砚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那颗糖,和上周她撞见苏清秋塞进口袋的一模一样,草莓味的,糖纸边角总被捏得发皱。
视频后面跟着条小王的语音,带着点没藏住的喘,大概是刚跑过走廊:“这丫头刚才缝针哭得差点掀了屋顶,苏姐哄了十分钟就乖了。说起来,苏姐抽屉里总备着这种糖,说是给小患者的,其实她自己低血糖的时候也吃,上次连台手术后脸白得像纸,含着颗糖坐这儿发呆,我递热水给她,她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呢……”
语音说到一半突然断了,想来是被苏清秋发现了。林砚把手机贴在耳边,能听见那头隐约传来苏清秋的声音:“小王,3床的输液单整理好了吗?”
“来了来了!”小王的声音一下子变得正经,接着就是匆忙挂断的忙音。
林砚看着暗下去的屏幕,指尖还停留在视频暂停的画面上——苏清秋正低头给小姑娘剥糖纸,阳光落在她发顶,有几缕碎发垂下来,被她下意识地用手背蹭开,动作里带着点疲惫后的慵懒,和协调会上那个眼神锐利的医生判若两人。
她忽然想起今早去护士站时,瞥见苏清秋的抽屉没关严,里面露出个玻璃罐的边角,隐约能看见红光闪闪的糖纸。当时只觉得“原来她也爱吃甜的”,现在才知道,那些糖里裹着的,是给别人的安抚,也是给自己的撑持。
小王大概是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就像上次她随口提“苏姐昨晚没吃晚饭”,大概也只是觉得“林律师好像挺关心苏姐”,便把知道的细节顺嘴说了出来。这姑娘在急诊室待久了,眼里揉不得沙子,谁对谁上心,看几眼就明白,只是不说破,只用这种最平常的方式,把那些没说出口的在意,悄悄递到对方手里。
林砚关掉视频,把手机放回口袋。水流还在哗哗地冲着保温杯,杯壁上的陈皮渍慢慢褪去,露出原本的米白色。她忽然觉得,那些总挂在嘴边的“顺路”,或许在别人眼里,早就不是什么需要掩饰的借口了。
就像此刻,她擦干保温杯,放进公文包的侧袋里——明天去医院,总得带点什么装水的容器,这理由听起来,总算还算“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