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寻找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小说的最新更新章节

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男频衍生小说,作者“小羽生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陈默林晚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1章,总字数101812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主要讲述了:老周手里的那张纸,在昏暗的屋里格外扎眼 —— 是邻县收购商的报价单,上面用红笔写着 “大果:1.5 元 / 斤,小果:0.7 元 / 斤”,下面还盖着收购商的公章。李大爷弯腰捡起笔,手指有点抖,他看着…

寻找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小说的最新更新章节

《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精彩章节试读

老周手里的那张纸,在昏暗的屋里格外扎眼 —— 是邻县收购商的报价单,上面用红笔写着 “大果:1.5 元 / 斤,小果:0.7 元 / 斤”,下面还盖着收购商的公章。李大爷弯腰捡起笔,手指有点抖,他看着报价单,又看着陈默,眼神里满是犹豫。

“李大爷,您看!” 老周把报价单往桌上一拍,“大果一块五一斤,比小陈总给的小果价还高!您家有三亩大果,要是卖了,能赚不少钱,何必跟小陈总冒风险收小果?小果那玩意儿,肉少核大,做什么都不划算!”

张婶凑过来看报价单,小声说:“一块五?比去年高了三毛钱呢!小果确实麻烦,去年我家试着熬酱,熬了一下午还是稀的,最后全倒了。” 赵叔也点头:“是啊,收购商说小果做山楂干出成率低,做条没嚼头,就是次品!”

屋里的气氛瞬间变了,刚才还支持陈默的农户,现在都开始动摇。陈默看着老周,心里又气又急 —— 老周不懂加工特性,只会跟风;张婶的失败,是因为没掌握小果的加工窍门。他往前站了一步,拿起桌上的透明塑料盒,里面装着几颗小果,对着窗户透进来的光晃了晃:“李大爷,张婶,您看这小果的果肉 —— 虽然个头小,但果肉里的果胶丝能看见吧?”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塑料盒上,果然看到果肉纹理间缠着细细的透明丝。陈默继续说:“咱们做山楂酱,最关键的就是果胶。果胶就像酱的‘筋骨’,天然就能让酱变稠,不用加卡拉胶、黄原胶那些化学增稠剂。我上周送了小果去县农科所检测,报告上写着咱们北坡小果的果胶含量是 1.8%,而大果只有 1.5% —— 这 0.3% 的差距,就是小果做酱的优势!”

他拿起李大爷刚才尝过的酱瓶,倒出一点在瓷勺里:“您再看这酱,没加任何增稠剂,放凉了能挂勺,不会像稀粥似的往下淌。这就是小果果胶足的好处。张婶您去年熬酱稀,是因为火没控制好 —— 小果熬酱得用小火,温度控制在 85 到 90℃,慢慢熬 40 分钟,让果胶充分释放出来。要是像煮开水似的大火煮,果胶会被煮破坏,酱自然就稀了。”

张婶愣了愣:“原来是这样?我去年就用大火煮,想着快点熬稠,结果反倒是稀的。”

老周脸色有点不好看,插嘴道:“就算果胶足,小果核大肉少,去核多费功夫?厂里工人都是手工去核,一天也剥不了多少,效率太低!”

“老周,您这话就错了。” 陈默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铁皮做的小工具 —— 是个带圆孔的小铁片,边缘磨得光滑,“这是我爸当年做山楂糕时用的去核器,专门针对小果设计的。小果的核比大果小,直径也就 5 毫米左右,用这个工具对准果蒂,轻轻一按,核就能完整取出来,还不浪费果肉。我测过,工人用这个工具,去小果核 10 秒一个,去大果核得 15 秒 —— 小果去核效率反而比大果高 20%!”

他说着,拿起一颗小果,演示给众人看:左手捏着果子,右手拿去核器对准果蒂,“啪” 一声轻响,一颗小小的果核就掉在桌上,果肉完好无损。“您看,这样去核又快又干净。而且小果的果肉软,后续榨汁、熬酱时,出汁率比大果高 10% —— 咱们库房里那台老榨汁机,榨小果时不用反复榨,一次就能出汁,还能省电费。”

李大爷看着桌上的果核和完好的果肉,眼神动了动,伸手拿起那个去核器,在手里掂了掂:“这玩意儿,真这么好用?”

“您要是不信,明天可以让王婶带几个工人来试试。” 陈默笑着说,“王婶,您去年去核最快,您说说,要是用这个工具,是不是能更快?”

王婶接过去核器,试了试:“嗯,这孔大小正合适小果,比我用刀子挖省事多了,还不扎手。”

老周还想反驳,陈默没给他机会,继续说:“还有,小果的酸度比大果高 0.5 个 pH 值,做酱时不用加太多糖就能平衡酸甜味。现在消费者都喜欢低糖食品,咱们的酱用小果做,糖添加量能比市面上的大果酱少 15%,标签上写‘低糖无添加’,反而更受欢迎。我昨天熬的这瓶酱,糖只加了 20%,您再尝尝,是不是酸甜适中,不齁嗓子?”

李大爷拿起酱瓶,又蘸了一点尝了尝,点头道:“嗯,是不怎么甜,酸得也爽口,不像有些酱,甜得发腻。”

“这就是小果的优势 —— 果胶足、去核快、低糖适配,这些都是咱们能利用的‘事实’。” 陈默把去核器放在桌上,“老周说的‘别人的路’,是用大果做网红条,靠巧克力和糖掩盖涩味;咱们的路,是用小果做低糖酱,靠天然果胶和口感赢市场 —— 这不是冒险,是根据小果的加工特性,走适合咱们的路。”

屋里的农户都安静下来,看着陈默手里的酱瓶和去核器,眼神里的犹豫少了些,多了点好奇。张婶小声说:“要是真能这样,小果倒也不是次品了…… 我家三亩小果,要是能做成酱卖钱,也省得烂在树上。”

赵叔也说:“是啊,要是低糖酱好卖,咱们也不用只盯着大果了。小陈总,你说的分红,是真的吗?卖一瓶酱给我们提五毛钱?”

“是真的。” 陈默点头,“我打算成立合作社,农户不仅能按 1.2 元 / 斤卖小果,还能按酱的销量分红。比如咱们一个月卖 1000 瓶酱,每户就能分 500 块,加上卖小果的钱,比单卖大果赚得多,还稳定。”

老周急了,指着陈默:“您这是画大饼!就算小果适合做酱,熬酱要多少锅?要多少柴火?要多少人工?这些成本都没算!万一酱卖不出去,这些成本谁承担?”

“成本我早算过了。” 陈默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成本核算表,放在桌上,“熬酱用的是厂里的旧锅炉,烧的是山里的杂木柴,不用额外买燃料;工人用去核器去核,效率高,人工成本比去核大果还低 5%;包装用玻璃瓶,是县城罐头厂的回收瓶,一斤才两毛钱。算下来,一瓶 200 克的酱,成本也就 8 块钱,卖 15 块钱,能赚 7 块 —— 就算一个月只卖 500 瓶,也能赚 3500 块,足够支付工人工资和农户分红了。”

李大爷拿起成本核算表,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他看着上面的数字,又看了看手里的酱瓶,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他把表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小陈总,我不是不信你,是我老婆子常年吃药,需要现钱。去年我把小果摘下来,结果没人要,烂了一地,我心疼得好几晚没睡着觉。”

陈默心里一酸,知道李大爷是被坑怕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块钱,递过去:“李大爷,这是我个人的钱,您先拿着给阿姨买药。我跟您保证,要是一周内,我送的十瓶酱在县城糕点铺卖完,咱们就签合同,先付您一半的小果收购定金;要是卖不完,我按 1.5 元 / 斤的价格,把您家的小果当大果收,绝不让您亏一分钱。”

李大爷看着手里的五百块钱,眼眶有点红。他没接,只是说:“小陈总,您这是……”

“我不是可怜您,是相信小果的加工价值。” 陈默把钱塞到他手里,“这些年,咱们山里人总觉得小果是次品,其实是没找到适合它的加工路。现在咱们找到了,就该试试。”

老周急了:“小陈总,您这是破坏规矩!用个人钱垫,要是厂子亏了,您怎么办?”

“规矩是死的,加工特性是活的。” 陈默看着老周,“老周,您总说实事求是,可实事求是不是跟风,是根据原材料的特性找路子。小果的果胶、酸度、去核效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特性,咱们利用这些特性做酱,就是最实在的‘实事求是’。”

李大爷攥着五百块钱,手有点抖。他看了看陈默,又看了看老周,突然说:“老周,对不起,我不去签合同了。我给小陈总一周时间,要是酱能卖出去,我就跟他合作 —— 就算赚得少点,也比被收购商坑强。”

老周愣住了:“李大爷,您…… 您怎么变卦了?”

“小陈总把加工的门道都说清楚了,还拿出了去核器、检测报告,不是瞎忽悠。” 李大爷说,“去年我的小果烂在树上,我心疼;今年要是能让小果变值钱,我愿意试试。”

张婶和赵叔对视了一眼,张婶说:“那…… 那我也等一周,要是酱能卖出去,我也跟小陈总合作。我家孩子喜欢吃酱,要是咱们自己做的低糖酱,给他抹面包也放心。” 赵叔也说:“我也等!小陈总说得在理,小果不是次品,是没找对路。”

老周的脸涨成了紫红色,他指着陈默:“您…… 您这是用歪门邪道说服人!”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报价单,摔门而去。

屋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了。李大爷把五百块钱递还给陈默:“小陈总,这钱我不能要,您的心意我领了。一周后,您要是能证明酱能卖出去,我就跟您签合同,还帮您动员村里其他种小果的农户。”

陈默把钱推回去:“您拿着,给阿姨买药。一周后,我会让您看到结果 —— 不仅酱能卖出去,咱们的小果,还能变成‘金果果’。”

走出李大爷家时,雾气已经散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王婶手里拿着那个去核器,笑着说:“小陈总,您这脑子真灵,连老周都被您说哑了。要是早知道小果这么适合做酱,去年也不会浪费那么多果子了。”

陈默笑了笑,心里却没底 —— 一周时间,十瓶酱能不能卖完?老周会不会再联系其他村的农户?但他看着手里的去核器,又想起小果熬酱时的果香,心里又有了点底气。这些实实在在的加工特性,总比跟风做网红条靠谱。

“咱们现在去县城,把酱送到糕点铺。” 陈默说,“刘老板跟我爸认识,要是他尝出酱的好,肯定会愿意合作。”

面包车往县城开,路上的车多了起来。陈默看着窗外的山楂树,心里想:小果的果胶、酸度、去核效率,这些都是 “事实”;根据这些事实做酱,就是 “实事求是”;不跟着别人做网红条,就是 “见路不走”。这条路,应该是对的吧?

到了县城的老糕点铺,老板刘建国正在柜台后算账。他五十多岁,头发有点秃,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看到陈默,笑着站起来:“小陈啊,你爸当年做的山楂糕,我到现在还想着呢。今天来,是有好东西给我尝?”

陈默把十瓶酱递过去:“刘叔,这是用北坡小果做的酱,没加增稠剂,低糖,您尝尝。”

刘建国打开一瓶,用勺子舀了一点,放在嘴里品了品,眼睛亮了:“嗯!这酱好!酸度够,甜度适中,还带着股天然的果香,果胶也足,挂勺不淌。我这糕点铺卖面包、馒头,正好缺这种低糖酱 —— 现在年轻人都怕甜,这种酱肯定好卖。”

他又舀了一点,抹在一片面包上,咬了一口:“绝了!比我从市里进的酱还好吃。这样吧,你把这十瓶放这,我标 20 块钱一瓶,要是三天内能卖完,我跟你签长期合同,每月要 200 瓶,每瓶给你 16 块钱 —— 比你说的 15 块还高 1 块。”

陈默心里一喜:“谢谢刘叔!您放心,我肯定保证品质。”

走出糕点铺时,已经是中午了。阳光很烈,照在脸上有点烫。陈默拿出手机,想给林晚打个电话,报个喜,却看到老周发来一条短信:“小陈总,你别高兴得太早。邻县收购商说了,愿意帮其他村的农户免费去核,还包运输 —— 你的小果,还是收不上来!”

陈默的手停在屏幕上,心里一沉 —— 老周竟然联系了邻县收购商,还让对方出免费去核、包运输的条件。免费去核?邻县收购商用什么工具去核?其他村的农户,会不会真的被吸引走?他的合作社,还能成立吗?

小说《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