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都市日常小说,那么《铁皮桶里的时光》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拾梦虫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小娃叔叔,林晓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铁皮桶里的时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三月末的风带着暖意,阳台的花盆里,去年埋下的红薯种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尖。我每天浇水时,都会想起小娃在视频里说的话:“叔叔,老家的槐树已经打花苞了,等你回来,正好能摘槐花蒸饭。”
清明前一周,我提前订了车票,收拾行李时,特意把铁皮桶擦得锃亮——这次要装满满一桶槐花带回来,也想让桶再沾沾老家槐树下的泥土。车子刚驶进村口,就闻到了熟悉的槐花香,远远看见老槐树下,小娃正踮着脚摘槐花,手里拎着的,正是我留在老家的那两个铁皮桶。
“叔叔!”小娃听见车子声,回头看见我,手里的槐花筐一放就跑过来,桶里的槐花瓣晃出细碎的白,“你看!我摘了好多槐花,奶奶说今天就给我们蒸槐花饭!”他拉着我的手往槐树走,树枝上的槐花雪白雪白的,风一吹就簌簌落下,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像一场温柔的雪。
爷爷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个小竹篮,正把小娃摘的槐花挑拣干净。“你来得正好,昨天刚下过雨,槐花最嫩。”爷爷笑着起身,帮我拎过行李,“小娃前几天就天天在村口等,说你该回来了。”
我们一起摘槐花,小娃站在小凳子上,够到最高的树枝,把一串串槐花捋下来,放进铁皮桶里:“叔叔,你还记得吗?去年我们就是在这里摘的槐花,你还帮我够到了最大的一串。”我点点头,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突然想起第一次带他摘槐花时,他还需要我抱着才能够到树枝,如今已经能自己站在凳子上,像个小大人。
摘满两桶槐花,我们拎着往家走。路过田埂时,小娃指着翻好的土地说:“叔叔,我已经把红薯种种下去了,就在去年的地方,还插了彩色的布条,你看!”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田埂边插着红的、绿的、黄的布条,在风里飘着,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和去年的场景一模一样,却又多了几分熟悉的温暖。
回到家,奶奶把槐花淘洗干净,和糯米拌在一起,放进蒸笼里。小娃蹲在灶台边,帮奶奶添柴火,眼睛盯着蒸笼,时不时问:“奶奶,槐花饭好了没?我都闻到香味了!”奶奶笑着拍他的手:“急啥,好饭不怕晚,等你叔叔尝尝,看比去年的甜不甜。”
槐花饭蒸好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甜香。小娃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伸手就要拿,被我拦住:“烫!”我给他盛了一碗,吹凉了递过去,他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亮起来:“比去年的还甜!叔叔你快尝尝!”我也尝了一口,糯米的软香混着槐花的清甜,和记忆里的味道分毫不差,那是老家的味道,是牵挂的味道。
晚饭时,爷爷拿出了去年晒的泥鳅干,煮了一锅泥鳅干槐花粥。“今年的泥鳅还没醒,先吃去年的,等夏天,再带你和小娃去摸新的。”爷爷一边说,一边给我盛粥,“小娃说,今年要在水沟边种些向日葵,这样摸泥鳅的时候,就能在花田里玩了。”
小娃听着,赶紧点头:“对!我已经跟小伙伴们说好了,等放暑假,我们就一起种向日葵,还要在花田里搭个小棚子,累了就能歇着。”我笑着答应,说暑假一定回来,和他们一起种向日葵,一起搭小棚子。
走的那天,小娃把两桶槐花分装在布袋子里,塞进我车里:“叔叔,这个你带回去,想老家的时候,就蒸槐花饭吃,就像在老家一样。”他还把我留在老家的铁皮桶洗干净,放在老槐树下:“这个桶就放在这里,等你暑假回来,我们直接去摸泥鳅。”
车子开远时,我从后视镜里看见小娃和爷爷还站在槐树下,小娃手里举着一串槐花,朝着车子的方向挥手,爷爷手里拎着空竹篮,站在他身边,槐花瓣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场温柔的告别。我摸了摸副驾上的槐花袋,闻到熟悉的香味,突然觉得,所谓故乡,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而是藏在这些牵挂里的温暖,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约定——只要这些约定还在,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回到城里,我把槐花分给邻居和同事,大家尝了都夸香,问我哪里买的。我笑着说:“是老家槐树上摘的,明年清明,你们要是想吃,我带你们去摘。”说着,我想起老槐树下的小娃,想起田埂边的彩色布条,想起铁皮桶里的槐花,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着暑假的到来,期待着和小娃一起种向日葵,期待着再一次拎着铁皮桶,蹲在水沟边,摸最新鲜的泥鳅,把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永远延续下去。
七月初的风带着暑气,我刚下火车,就看见小娃举着个向日葵花盘在车站等。他比清明时又高了些,穿着短袖短裤,手里的花盘金灿灿的,花瓣还带着露水。“叔叔!你可算来了!我们种的向日葵都开花了,可好看了!”
跟着小娃往村里走,路边的田埂上,一片金黄的向日葵花田格外显眼,花盘都朝着太阳,像一个个小太阳。“你看!这是我们种的!”小娃拉着我的手往花田跑,花田里还搭了个小棚子,用竹竿和帆布搭的,棚子下摆着两个铁皮桶,正是我留在老家的那两个。
“这棚子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搭的,累了就能在这里歇着,还能看泥鳅。”小娃指着棚子边的水沟,“你看,水沟里的泥鳅可多了,我们昨天还摸了几条,放在桶里养着呢。”我凑过去一看,铁皮桶里的水清亮,几条小泥鳅在里面游来游去,偶尔碰一下桶壁,发出轻微的声响。
爷爷和几个邻居在花田边除草,看见我笑着招手:“来得正好,今天天不热,正好去摸泥鳅。”我们拎着铁皮桶往水沟走,小娃走在最前面,像个小向导,给我讲他和小伙伴们发现的“泥鳅窝”:“就在前面那个草根多的地方,那里的泥鳅又大又肥,昨天我还摸到一条最大的!”
蹲在水沟边,小娃先示范,小手轻轻伸进水里,没过一会儿就摸到一条泥鳅,举起来给我看:“叔叔你看!就是这里!”我跟着他的样子,在水里轻轻摸索,指尖触到滑溜溜的泥鳅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教我摸泥鳅的场景——那时爷爷的手掌裹着我的手,教我怎么顺着草根找,怎么抓住不放手。如今我握着小娃的手,教他怎么摸更大的泥鳅,时光好像在这一刻重叠了,温暖又熟悉。
那天下午,我们摸了满满两铁皮桶泥鳅。小娃把最大的几条挑出来,说要给张奶奶送过去:“张奶奶上次帮我们修棚子,还送了我们糖吃,这些泥鳅给她熬汤喝。”我们拎着桶往张奶奶家走,路上遇到几个小伙伴,他们围着铁皮桶,叽叽喳喳地问:“小娃,明天还来摸泥鳅吗?我们还想跟叔叔学!”
“来!”小娃拍着胸脯,“明天早上我们还来,让叔叔教你们怎么摸最大的泥鳅!”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跟着我们一起往张奶奶家走,花田里的向日葵在风里晃着,像在为我们的笑声伴奏。
晚饭时,奶奶用我们摸的泥鳅熬了汤,还炒了一盘泥鳅,满屋子都是香味。小娃坐在我旁边,不停给我夹菜:“叔叔,你多吃点,这个泥鳅最鲜了!”爷爷喝着酒,说:“等过几天,我们去挖红薯,今年的红薯长得比去年还大,到时候烤红薯吃。”
我点点头,看着眼前的一家人,看着窗外的向日葵花田,突然觉得,所谓幸福,不过就是这样——有牵挂的人,有熟悉的味道,有能一起分享的快乐,有藏在时光里的约定。而那两个铁皮桶,就像这幸福的见证者,装着我们的故事,装着我们的笑声,装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温暖,永远都不会褪色。
走的那天,小娃把一袋子向日葵花籽塞进我包里:“叔叔,这个你带回去,明年春天种在阳台,就能长出向日葵了,像老家的一样。”他还把铁皮桶洗干净,放在花田边的棚子里:“这个桶就放在这里,等你秋天回来挖红薯,我们直接用它装红薯。”
车子开远时,我从后视镜里看见小娃和小伙伴们还站在花田边,手里举着向日葵花盘,朝着车子的方向挥手。向日葵花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铁皮桶放在棚子里,等着秋天的时候,装满甜甜的红薯,装满我们的约定。
回到城里,我把向日葵花籽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每天浇水时,都会想起花田里的笑声,想起小娃举着花盘的模样。我知道,等到秋天,我一定会回到老家,和小娃一起挖红薯,一起烤红薯,一起把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再一次装进铁皮桶里,装进心里,让这份传承,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