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雪豹啸苍穹小说,雪豹啸苍穹周卫国

雪豹啸苍穹

作者:南派的神

字数:113523字

2025-09-18 08:18:00 连载

简介

喜欢抗战谍战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雪豹啸苍穹》?作者“南派的神”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周卫国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雪豹啸苍穹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黑色轿车驶离上海后,一路并未停歇。司机技术娴熟,专挑相对平稳的路径,尽可能减少颠簸对周卫国伤势的影响。刘远则时刻保持着警惕,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车窗外的动静,一只手始终按在腰间藏着的驳壳枪上,以防不测。

周卫国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左肩的伤口经过巡捕房的简单处理和此刻的休息,疼痛稍减,但每一次车辆的轻微晃动还是会带来一阵刺痛,提醒着他不久前那场血腥的搏杀。他的内心并不平静,穿越以来的种种经历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闪过:西餐厅的冲突、弄堂里的死战、巡捕房的羁押、金蝉脱壳的逃脱……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之快,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这就是乱世吗?”他在心中默念,“人命如草芥,危机四伏,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但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也在胸中激荡。既然老天爷让他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周卫国,那么他就绝不能白活这一遭!小鬼子,你们给老子等着,好戏才刚刚开场! 他甚至在心里盘算着,等到了军校,得想办法弄点特效药或者更好的伤药,这年头破伤风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也太给穿越者大军丢脸了。

经过一天多的颠簸,轿车终于驶入了南京城。

此时的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尚且保留着一份表面的繁华与秩序。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两旁商铺林立,比起战云密布的上海,似乎多了几分安宁。但仔细观察,仍能感受到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报童高声叫卖着报道北方战事和上海摩擦的报纸,街头随处可见张贴的抗日标语和募捐海报,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重要路口巡逻,眼神警惕地扫视着人群。

“首都的气氛,到底还是不一样。”刘远看着窗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这里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轿车没有在市区过多停留,而是径直驶向了位于黄埔路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远远地,就能看到那座气势恢宏的军校大门。门楼高大,庄严肃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前站着持枪肃立的哨兵,眼神锐利,军姿挺拔,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无数穿着灰布军装、剃着光头、背着背包的青年学子进出穿梭,脸上洋溢着憧憬、兴奋与一丝对未来的迷茫。

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将帅摇篮”的陆军军校(此时已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但人们仍习惯称其小黄埔)!无数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从这里走出,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抗战洪流之中。

周卫国的心情也不禁有些激动。作为一名现代特种兵,他对这座传奇学府早已心向往之。如今亲身站在它的门前,即将成为它的一员,一种历史的参与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到了。”刘远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走吧,我们去报到。父亲已经托人打点过了,应该会顺利一些。不过,军校有军校的规矩,进去之后,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了。”

两人下了车,向司机道谢告别。司机沉默地点了点头,驾车悄然离去。

周卫国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略显褶皱的便装(是刘远提前准备的),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尽管脸色仍有些苍白。刘远则挺直了腰板,他那股子巡捕房探长的精干气息尚未褪去,与周围那些略显稚嫩的学子相比,显得格外沉稳。

报到处的长官显然已经接到了通知,对周继先托的关系也心领神会。在简单查验了他们的身份证明(当然是用了新的身份和名字:周卫国、刘远)和推荐信后,并没有过多刁难,只是例行公事地询问了几个问题,便办理了入学手续。

“你们被分到步兵科第二总队。”负责报到的军官面无表情地说道,“先去医务室检查身体,然后领取军装和被服,再去指定宿舍安置。明天一早,准时参加开学典礼和编队训练。记住,从这里进去,你们就不再是普通百姓,而是革命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守校规军纪!”

“是!长官!”周卫国和刘远立正,大声应答。周卫国的动作甚至比刘远更加标准自然,那股子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气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让那军官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诧异这个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的青年,军姿倒是像模像样。

离开报到处,两人先去医务室。军医检查了周卫国的伤势,皱了皱眉:“旧伤?怎么弄的?还没好利索就来军校?不要命了?”

周卫国早有准备,答道:“报告军医!来南京路上遇到土匪抢劫,搏斗时受了伤,已经处理过了。”

军医瞥了他一眼,没再多问,只是重新清洗包扎了伤口,又开了些内服外用的药:“按时吃药,伤口不要沾水,训练量力而行,实在撑不住就打报告!别硬挺着,落下病根可是一辈子的事!”

“谢谢军医!”周卫国感激道。心里吐槽:这军医还挺负责,比后世某些黑心医生强多了。

接着,他们去军需处领取了军装、军帽、胶鞋、绑腿、腰带、棉被、水壶、饭盒等一系列物品。抱着这一大堆东西,两人找到了分配给他们的宿舍。

宿舍是简陋的平房,大通铺,一个房间要住十几个人。此刻已经有不少先到的学员正在整理内务,看到周卫国和刘远进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些青年来自天南地北,口音各异,但脸上大多带着初入军校的兴奋和对陌生环境的好奇。

周卫国和刘远找了个相邻的空铺位,开始默默地整理床铺,摆放个人物品。周卫国动作麻利,叠被子更是拿出了当年在新兵连被班长操练出的水准,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床棉被叠成了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豆腐块”,看得旁边的刘远和其他学员一愣一愣的。

“兄弟,你这被子叠得可以啊!练过?”一个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的北方学员凑过来,惊讶地问道。

周卫国笑了笑,用略带苏州口音的普通话答道:“家里以前要求严,瞎练的。”他总不能说这是后世解放军的内务标准吧。

“厉害厉害!俺叫孙鑫璞,山东人!”那学员热情地伸出手。

“周卫国,苏州人。”

“刘远,上海人。”刘远也自我介绍道。

简单的交谈,算是认识了。周卫国看着孙鑫璞,心中微动。孙鑫璞……这个名字他记得,似乎是原著中周卫国的同学兼好友,后来也成了抗日将领,好像还有点…… 他努力回忆着剧情细节。

宿舍里很快热闹起来,年轻人总是容易熟络。大家互相介绍着家乡和姓名,谈论着对军校生活的期待和一点点紧张。周卫国大多时候只是微笑着倾听,偶尔插一两句话,同时默默观察着这些未来的同学们。他知道,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将会在未来残酷的战场上牺牲,也有人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甚至还有人……可能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这种上帝视角,让他感觉有些微妙,既像是开了挂,又背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尖锐的哨声就划破了宿舍区的宁静!

“起床!集合!快!五分钟内操场集合!”教育班长粗暴的吼叫声在走廊里回荡。

整个宿舍瞬间鸡飞狗跳!新学员们手忙脚乱地穿衣服、打绑腿、戴军帽,乱成一团。周卫国虽然肩膀有伤,动作稍慢,但心理准备充分,依旧是最先整理好军容风纪的几个人之一。他还顺手帮了一下忙中出错的刘远,快速帮他系好了绑腿。

“谢了,卫国!”刘远低声道。

“快走吧!”周卫国拉着他,随着人流冲向大操场。

操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新学员,一个个睡眼惺忪,衣冠不整,队伍歪歪扭扭。各级军官和教育班长们脸色铁青,如同鹰隼般扫视着这群菜鸟。

开学典礼简单而肃穆。教育总长张治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强调了“抗日救国”、“亲爱精诚”、“为国捐躯”的校训和精神。台下,数千名青年学子听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周卫国站在队伍中,同样心潮澎湃。但他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这些口号和精神固然重要,但未来的战争,光靠热血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严格的训练、先进的战术、精良的装备和钢铁的纪律。 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充分利用在军校的时间,不仅要学好这个时代的军事技能,更要找机会,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些超越时代的特种作战和现代化军事理念。

典礼结束后,真正的考验开始了——编队训练。

枯燥、艰苦、甚至可以说是折磨人的队列训练开始了。站军姿、稍息立正、停止间转法、齐步走、正步走……教育班长们的要求极其严苛,动作稍有不到位,轻则厉声呵斥,重则罚跑罚站。南京九月的“秋老虎”依旧毒辣,阳光炙烤着操场,学员们很快便汗流浃背,很多人支撑不住,晕倒在地。

周卫国咬着牙坚持着。他的伤势让他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踢腿都伴随着疼痛,汗水浸湿了包扎的纱布,刺痛着伤口。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硬生生扛了下来。他的动作标准得如同教科书,连最挑剔的教育班长也挑不出什么毛病,看向他的目光中甚至带上了一丝惊讶和赞赏。

刘远也表现得不错,他身体素质本就好,又有社会经验,懂得忍耐和服从,虽然动作不如周卫国那么完美标准,但也算中规中矩。

休息间隙,周卫国靠坐在树荫下,拧开水壶大口喝水。孙鑫璞一屁股坐到他旁边,喘着粗气道:“俺的娘诶,这训练可真要命!卫国,你小子行啊,身上有伤还这么猛?”

周卫国笑了笑:“撑得住。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打鬼子?”

“说的是!”孙鑫璞重重一拍大腿,“等老子练好了本事,非亲手宰几个小鬼子不可!”

周围几个学员也纷纷附和,年轻人的血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周卫国看着他们,心中感慨。这就是民族的希望啊。 但他也知道,光有血性是不够的。他状似无意地开始闲聊:“光会队列走正步可杀不了鬼子。还得会打枪,会拼刺刀,会战术配合,还得懂地形,会侦察,会偷袭……”

他说的都是些基本的军事常识,但在这个时代,对于这群新兵蛋子来说,却显得有些“超前”和“专业”,立刻吸引了周围学员的注意。

“卫国,你懂这些?你以前当过兵?”一个学员好奇地问。

“没有,”周卫国摇摇头,早有准备地说,“就是平时喜欢看些兵书战策,瞎琢磨的。咱们以后课堂上肯定都会学到的。”

他巧妙地引导着话题,既展示了自己的“见识”,又不显得过于突兀。潜移默化,从小处着手,这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学员们个个累得如同散了架一般,吃完饭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周卫国却强打着精神,在昏暗的灯光下,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观察到的情况,反思训练中的不足,甚至开始勾画一些简单的战术草图和解说要点。卷,必须卷起来! 他深知时间紧迫,历史留给中国军队的准备时间不多了。

刘远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道:“卫国,还不睡?注意身体。”

“马上就好,大哥。”周卫国头也不抬地答道,“有些想法,不记下来就忘了。”

刘远摇了摇头,对这个弟弟的表现越发感到惊奇和欣慰。他感觉周卫国自从经历了上海那场生死劫难后,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变得沉稳、睿智、坚韧,身上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仿佛天生就是个军人。

夜深了,宿舍里鼾声四起。

周卫国合上笔记本,吹熄油灯,躺倒在硬邦邦的板铺上。左肩的伤口依旧隐隐作痛,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

但他却毫无睡意,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只是第一步。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一场场惨烈无比的战役正在前方等待着。他必须尽快成长起来,变得更强,才能应对那血与火的考验,才能守护想要守护的一切。

“萧雅……”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心中涌起一股温柔的思念和坚定的决心。

“等着我。我一定会保护好你。一定!”

带着这份信念,他缓缓闭上了眼睛。

金陵的夜风中,似乎已经带来了远方战场隐约的硝烟味。

砺刃黄埔,风雷将至。周卫国的军旅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