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引人入胜的宗教小说,墨子公开课,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刘亚玲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完结,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170574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墨子公开课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大爱无声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墨子·兼爱上》)
【大意】看待父亲、兄弟和国君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如果一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那么他才能真正地善待别人。
古希腊有句谚语:“恩情,不一定会用世俗的形式呈现在你我面前,它有时会变换不同的容颜来帮助你。不要用决裂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关系,因为有时是你错解了它;不要让遗憾发生,用感恩的心情看待世界,可防止一切不幸发生。”
有一位老人,因为衰老逐渐丧失了工作能力。她的儿子就想遗弃她,于是狠心地背着她往深山里走。途中,这个儿子一路上都听到他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心想:一定是她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识路下山,因此在沿路做上记号。他不以为然地继续往深山里面走,又走了好远,他放下背上的老母亲,毫无感情、狠心地对她说:“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这时候,他母亲慈祥地说:“上山的时候,沿途都有折断树枝的记号,你只要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安然回家了。”这位老母亲并不在意儿子的大逆不道,反而沿途帮他做了记号,使其在返家的路途中不会迷路,这种伟大的母爱,终于唤醒了儿子的良知。他赶紧向母亲赔罪,又将她背回家,从此对母亲百依百顺,尽人子孝养之道。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只要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孩慢慢地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为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浇水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尽管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一位成功人士。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小男孩是幸运的,他爸爸养育了他,又造就了他。与其说小男孩种树,不如说父亲在培植小男孩这棵“树”。小男孩自卑的心和阴冷的想法,犹如正在枯萎的小树苗。正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爱的心泉的滋润,才使“小树”得以重生,得以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而小男孩,也给了这份爱丰厚的回报。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只要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植物学家,或者当上总统,但是,李白告诉我们“天生我材必有用”。接受别人的爱时,也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不管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成为别人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是多么的“命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