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好看的历史脑洞小说——《系统逼我拯救枭雄,她却先救了我》!本书以刘戈哑女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秦家的杨老大”的文笔流畅,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更新324089字,千万不要错过!
系统逼我拯救枭雄,她却先救了我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那摞沉甸甸的、画满血色蝗虫与墨黑对策的纸卷,被亲卫接过,呈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正堂内烛火通明,曹操、荀彧、程昱、夏侯惇以及几位闻讯赶来的谋士将领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那两名从东境狂奔而回的斥候,惊魂未定地复述着所见异象:遮天蔽日的飞鸟,田间躁动的土垄,还有那令人不安的、细微却密集的窸窣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摞被缓缓展开的纸卷上。
狰狞放大、纤毫毕现的蝗虫图谱,恐怖逼真的灾殃场景,以及旁边那一条条清晰冷酷、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应对之法——捕、烧、食!
视觉的冲击与文字的冰冷,远比任何口头的“预言”更具震撼力!
堂内一片死寂,只能听到烛火噼啪的轻响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夏侯惇独眼圆瞪,倒吸一口凉气。几位文官谋士脸色发白,有人甚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荀彧和程昱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盯着那纸卷上的内容,又猛地抬头看向站在堂下、垂手而立的刘弋,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这已非“洞察”或“急智”所能形容!这近乎……妖异!未卜先知至此,连应对细节都详尽如斯?!
曹操的面容隐在烛光的阴影里,看不真切。他伸出手,指尖缓缓拂过纸上那用朱砂绘出的、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起的蝗虫,动作很慢,很轻。
许久,他抬起眼,目光越过纸卷,落在刘弋身上。那目光深沉如古井,没有任何波澜,却让刘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比面对千军万马更甚。
“此图……此策,出自何人之手?”曹操的声音平稳依旧,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刘弋心脏紧缩,按照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躬身道:“回曹公,此乃……乃小人之妹,根据古籍残篇、沿途见闻,加之……加之忧心粮秣,连日苦思,推演绘制而成。她口不能言,唯以此法呈报。”
“古籍残篇?推演绘制?”曹操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语气莫测。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入内,附在曹操耳边低语了几句。
曹操目光微微一闪,点了点头。随即,他脸上那冰冷的审视竟缓缓化开,露出一丝堪称温和的笑意:“原来如此。忧心国事,以致呕心沥血,实属难得。刘弋,你兄妹二人,皆有大功于社稷。”
他话锋一转:“今夜,吾将于府中设宴,一来为二位压惊,二来,庆贺我得此良策,可御天灾!尔等务必出席。”
设宴?庆功?
刘弋懵了。这转折太快,太突兀!刚刚还是山雨欲来的压抑,转眼就成了和风细雨的嘉奖?他下意识地觉得不对劲,但曹操金口已开,由不得他拒绝。
“小人……谢曹公恩典!”他只能躬身领命。
夜幕降临,曹府宴厅灯火通明,丝竹之声悠扬,与白天军务堂的肃杀截然不同。
宴席规格不高,却颇为精致。曹操坐于主位,荀彧、程昱、夏侯惇等心腹作陪。刘弋和少女被安排在客位,面前案几上摆满了美酒佳肴。
曹操谈笑风生,频频举杯,称赞刘弋“机敏忠勤”,又感喟其妹“虽口不能言,却心系苍生,堪称奇女子”,甚至吩咐侍从为少女特意准备了温软的羹汤。
荀彧、程昱等人也面带笑意,应和着曹操,说着些场面话。
气氛看似融洽热烈。
但刘弋却如坐针毡。他总觉得那笑容背后藏着冰冷,那赞许之下涌动着暗流。尤其是曹操偶尔投向少女的目光,那深处一闪而过的探究与忌惮,让他脊背发凉。
少女安静地坐在他身旁,小口喝着羹汤,对周围的喧闹和赞美毫无反应,仿佛置身事外。她越是平静,刘弋心中越是忐忑。
酒过三巡,曹操似乎兴致更高,他一挥手,丝竹声稍歇。
“今日得此御灾良策,我心甚慰。”曹操举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少女身上,“然,天道幽微,非人力可尽测。女公子既有此通天彻地之能,不知……可能再看远一些?”
来了!真正的杀招来了!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少女身上。
曹操的声音依旧温和,甚至带着一丝好奇:“譬如,这蝗灾之后,兖州运势如何?吾……运势又如何?”
这个问题,恶毒至极!
若她答不出,或答得不准,之前种种“神异”立刻沦为笑谈,甚至可能被治个妖言惑众之罪。 若她答出,且事后应验,那这等窥测天机、尤其是窥测主公命运的能力,本身就是最大的原罪!曹操岂容这样一个不可控的存在居于身侧?
荀彧端着酒杯的手顿住了。程昱眯起了眼睛。夏侯惇的独眼中精光闪烁。
刘弋的手在案下猛地攥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冷汗瞬间湿透了里衣。他求助般地看向少女。
少女缓缓放下汤匙,抬起头,迎向曹操那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
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惶恐,也无自得。她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曹操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女公子这是……不能言,还是不愿言?”
压力骤增!
少女沉默了片刻,然后,她伸出手指,蘸了杯中清水,在自己的案几上,缓缓写下四个字:
【天命在曹。】
看到这四个字,曹操的眼神骤然一凝!
少女的手并未停下,继续写道:
【然,天机浩渺,妄窥者咎。】 【吾所能见,唯灾异之兆,民生之艰。】 【愿尽微力,助公开太平,余者,不敢亦不能言。】
字迹清冽,如冰似雪。
她先是肯定了“天命在曹”(没有哪个君主不爱听这个),随即立刻划下界限——我只看得见灾害和民生艰难这种“不好的预兆”,并且愿意为此出力。至于更深远的运势,尤其是您个人的运势,我不敢看,也不能说,看了会遭天谴。
这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堵住了曹操的进一步逼问,更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自保和表态:我的能力仅限于此,且只用于辅佐您平定乱世,绝无窥视天机、干涉天命之心。
堂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曹操看着案几上那渐渐蒸发消失的水迹,目光幽深,久久不语。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程昱微微颔首。
良久,曹操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洪亮,打破了凝固的气氛:“好!好一个‘天命在曹’!好一个‘唯见灾异民生’!女公子真乃赤诚之人!来,满饮此杯!”
他举杯一饮而尽,似乎极为畅快。
宴席重新热闹起来,丝竹再响,仿佛刚才那致命的试探从未发生。
但刘弋后背的寒意却丝毫未退。他看到曹操畅饮时,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未能尽释的疑虑和一丝……更深的忌惮。
宴席终散。
刘弋搀扶着少女(她似乎真的耗尽了心力,步履愈发虚软)回到那处僻静小院。
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刘弋才感觉自己几乎虚脱,靠在门板上大口喘息。
“刚才……太险了……”他声音发颤。
少女靠在榻上,闭着眼,脸色白得透明,轻轻点了点头。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着,显露出她并非真的毫无波澜。
【曹操,非可欺之主。】她用手指,在榻边艰难地划下字迹,【此番应对,暂安其心,然疑根已种。】
刘弋的心沉了下去:“那……那我们以后……”
【‘功’不可再显,‘能’不可再露。】少女的字迹带着一种疲惫的决绝,【蛰伏。待时。】
她顿了顿,最后写下两个字,笔迹虚浮却沉重:
【或……走。】
走?离开曹操?在这乱世,他们能去哪里?
刘弋看着榻上仿佛一碰即碎的少女,又想起曹操那深不见底的眼神,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危机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知道,鄄城,已非久留之地。
而系统的界面,在他脑海中无声闪烁,那【立身之危】的任务依旧高悬,倒计时冰冷地跳动着。
真正的危险,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