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传统玄幻类型的小说,那么《地灵寻髓》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114536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地灵寻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那光芒并不刺眼,却像是一颗沉睡千年的心脏,在这一刻被唤醒了第一缕生机。
几乎是同一瞬间,置于北位的黑水瓮中,原本平静无波的水面竟自中心旋起一个微小的涡旋,轻柔地荡开一圈圈涟漪。
而南明炭匣更是诡异,匣盖的缝隙里渗出一缕缕幽蓝色的火气,飘忽不定,如同鬼魅的呼吸。
这火气并非实体,却带着一股灼人的意念,竟与封小岐腕上罗盘的指针产生了共鸣,同频脉动了三息,方才缓缓敛去。
封小岐双目紧闭,心神早已沉入脚下的大地。
他没有用眼睛去看,而是以一种更为本源的方式——“引脉”,去聆听这片山川的律动。
往日里,山中地气如同一条沉稳深邃的大河,虽有暗流,却始终遵循着亘古不变的流向。
然而此刻,他“听”到的,却是一片混乱的杂音。
地气不再是平缓的江河,而是变成了无数条被无形之手搅乱的溪流,它们不再向外舒展、滋养生灵,反而疯狂地掉转方向,朝着某个核心点倒灌而回。
这种景象,在《九司辑要》残卷中有着一个触目惊心的名字——“逆旋归心”。
这是地脉重病乃至坏死的前兆。
无数驳杂污浊的地气被强行汇聚,最终会凝结成一枚剧毒的“秽核”。
一旦秽核成型,它将彻底污染整片地脉的源头,届时别说举行“安土地”仪式,恐怕连站在这片土地上都会被浊气侵蚀心智。
而这个过程的顶点,恰恰就是月圆之夜,阴气最盛,地力最弱之时。
“不能再等了。”封小岐猛地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火,必须提前点起来。”
凌清竹闻言,没有丝毫犹豫。
她从怀中取出一块碎成三片的玉符,正是她师门信物“玉衡符牌”。
此物虽已毁,灵性未绝。
她并指如剑,在自己白皙的指尖轻轻一划,一滴殷红的血珠滚落。
她以血为引,迅速在三片残符的断口处勾勒,将它们重新连接。
血线亮起微光,三片玉符悬浮而起,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彼此间流淌着清冷而坚韧的气息,布下了一座小型的“静心三角阵”,将整个营地的气机牢牢护住,隔绝了外界的窥探与侵扰。
做完这一切,她抬眼望向南方连绵的山脊,秀眉微蹙:“我感应到了,至少有七处地脉的支眼在同时躁动。这股力量很阴邪,像是在……抽吸。有人在用‘反引术’,以地脉为管道,强行抽取镇民沉睡时的梦气与精气。墨先生在加速‘锈源’的成型。”
封小岐点了点头,眼中寒意更甚:“所以他才故作大方,要我们等到月圆之夜。那不仅是地气最混乱的时候,更是人心最虚弱的时刻。他要借天时地利,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偏偏不按他的节拍走。”
“守夜的事,交给我。”一旁默不作声的巴屠主动请缨。
他将那根沉重的木杠往肩上一扛,如同一座铁塔般立在营地的外缘。
他右臂上盘踞的锈斑依旧暗沉,并未消退,但他似乎毫不在意。
他从腰带上解下一枚不起眼的小锥,那是他用“替劫钉”的残片,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硬生生在石头上打磨出来的,锋利异常。
“我睡得少,力气多,有东西过来,我第一个知道。”
封小岐走到他身边,伸出右手贴在他的后心,低声念诵起《辑要》中记载的“养脉咒”。
一股温和的地气被他引来,缓缓注入巴屠体内,为其温养因锈斑而变得滞涩的经络。
咒语声中,封小岐忽然感觉自己掌心传来一阵奇异的灼热感,并非来自巴屠的身体,而是源于他自己怀中的那卷兽皮残卷。
他心中一动,取出残卷,只见上面“安符”二字,竟在黑暗中微微发烫,透出淡淡的毫光。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他猛然醒悟!
之前在镇中对付锈尸,他所用的符纸,无论是镇尸符还是破煞符,其根本原理都是以符上承载的微弱法力去“镇压”或“抵消”邪气,是消耗性的。
可这《辑要》残卷上所载的,似乎是更高明的法门。
这“安符”二字既然能与地气呼应,是否意味着,此处的符,并非单纯用来“镇”,而是可以借由地气来“活化”?
让符箓本身与地脉同频共振,从被动的消耗品,变成一个能够主动引导和转化地气的“阵眼”!
想通此节,封小岐再不迟疑。
他绕着营地中央石台上的五方净物,咬破指尖,以血为引,开始在地面上绘制一道更为繁复的符文——“五气归元符”。
此符旨在调和五行,使五方净物形成一个稳固的循环气场。
他的指尖划过地面,血线本应迅速干涸,但奇异的是,那些血迹竟久久不散,反而像是活了过来。
符线尚未完全闭合,空气中便凭空凝结出丝丝缕缕淡青色的雾痕,它们跟随着封小岐的指尖游走,仿佛是沉睡的大地被他的举动所吸引,主动伸出了触角,在与他一同完成这幅作品。
子时刚至,北风骤起,卷起地上的枯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那尊盛着黑水的陶瓮突然剧烈震动起来,一股浓重的腥臭气味从中弥漫开来。
水面之上,一个模糊的轮廓缓缓浮现,最终凝聚成一张扭曲痛苦的人脸,五官挤作一团,无声地张大嘴巴,仿佛在发出最凄厉的嘶吼。
“来了!”凌清竹反应极快,捏出一张静心符,口中轻叱一声,符纸自燃。
然而,那青色的符火刚一亮起,便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拍下,瞬间熄灭,连一丝火星都未剩下。
“他隔断了此地的元气!”凌清竹脸色一白。
封小岐却异常冷静。
他一步上前,左手并指,以“引脉”之力,将刚才温养巴屠后残余在体内的那股温和地气,精准地导入凌清竹手中另一张符纸之内。
同时,他右手迅速探出,用沉重的青铜罗盘轻轻压住符纸一角。
罗盘上的地气与他导入的暖流瞬间完成了交汇。
“再燃!”
这一次,符火轰然重燃!
火苗不再是青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纯净耀眼的乳白色。
火焰冲天而起,却没有丝毫灼热之感,反而化作一道柔和的光幕,如同一口倒扣的白玉钟,将五方净物连同中央的石台稳稳罩住。
水瓮中那张人脸在白光的照耀下,发出无声的尖啸,痛苦地扭曲着,最终缓缓沉入水底,消失不见。
几乎在同一时刻,营地外围的巴屠发出一声雷霆般的怒吼。
他双臂肌肉坟起,手中的木杠带着撕裂空气的厉啸,狠狠砸向身前一片空无一物的黑暗之中。
“砰!”
一声闷响,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硬生生打碎。
一缕若有若无的黑气在空中应声溃散,几片烧得焦黑的灰烬从黑气消散的地方飘落下来,那形状,分明就是符纸的残片。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
墨先生不仅知道他们提前动了火种,甚至已经开始了反扑。
这一次试探,既狠且准。
天色将明未明,东方的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
封小岐做出了新的部署,他将五方净物分交三人保管。
南明炭属火,交给了身具师门灵力的凌清竹。
西白石质坚,属金,托付给了肉身强横、心志坚毅的巴屠。
而他自己,则带着北黑水瓮和象征中央的黄土陶罐,以及剩下的东青木。
做完这一切,他取出那把古旧的地维尺和几根桃木桩,带着两人来到营地后山一处偏僻所在。
这里地势天然凹陷,形成一个如同巨碗般的盆地,四周皆是坚硬的岩石环抱,草木稀疏,唯有中央一小片土地显得异常平坦。
这里,正是《辑要》中所记载的,举行“安土地”仪式的最佳阵基——“地脐”。
封小岐站在盆地中心,将罗盘平举于胸前。
他摒除杂念,将自身气机与罗盘相连,再通过罗盘,与脚下这片“地脐”对话。
指针不再疯狂转动,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而凝重的姿态,缓缓下沉。
最终,在清脆的“咔”一声轻响中,指针的尖端竟没入了罗盘的铜面,深入了足有半寸!
大地,已经开始回应他。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从脚底传来的、那股既亲切又带着一丝悲鸣的脉动,低声自语,像是在对同伴说,又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敌人宣告:“火已点,路已开。谁要来,就来吧。”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手中的青铜罗盘表面,那光滑的盘面上,一道细如发丝的青铜纹路,正从指针沉下的那个小孔开始,悄无声息地朝着盘面边缘蔓延开去,仿佛某种古老的地图,正在自行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