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3章

一、北境探报急,匈奴异动藏杀机

章和十年夏,雁门关外的草原绿得像泼了墨,风吹过草甸,掀起层层浪,看似一派平静,却藏着让人脊背发凉的杀机。赵宸翊刚从长安送来的军需清单上签下名字,周虎就攥着一张染了汗渍的探报,掀着帐帘冲进议事厅,粗重的呼吸带着关外的尘土味:“殿下!不好了!匈奴有动静——栾提阿古拉的堂弟,栾提骨都侯的旧部巴图,带着五千骑兵,在阳原县外三十里的黑风口扎营,还抓了几个边民,问雁门关的布防!”

赵宸翊猛地站起身,指尖划过案上的北境地图,阳原县的位置立刻凸显出来——这里去年遭过匈奴劫掠,百姓刚回迁不久,城防还没完全修好,是雁门关外围最薄弱的据点。“巴图这是想声东击西?”他眉头紧锁,“栾提阿古拉刚跟咱们签了和平盟约,怎么会突然让巴图出兵?”

李将军凑过来,手指点在黑风口:“侯爷,巴图一直不服栾提阿古拉,去年栾提骨都侯被杀,他就想趁机夺权,这次肯定是瞒着新单于,偷偷来的——他想打下阳原县,抢些粮食和人口,再回去煽动部落反栾提阿古拉。”

林缚捧着刚整理好的连弩库存册,声音带着急:“咱们现在有八十台五钧连弩,其中三十台是改进的火箭连弩,要是能在阳原县设伏,肯定能打巴图一个措手不及。可阳原县的守军只有五百,怕是顶不住匈奴的第一波进攻。”

赵宸翊的目光落在阳原县外的“鹰嘴峡”——那是黑风口通往阳原县的必经之路,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壁,谷底只能容两队骑兵并行,正是设伏的绝佳地点。“周虎,你带两千京营精锐,押着四十台连弩,立刻去鹰嘴峡布防,挖陷马坑、设绊马索,务必在日落前准备好;李将军,你带一千边军,去阳原县加固城防,故意示弱,引诱巴图进峡谷;我带剩下的连弩和士兵,在峡谷后方接应,形成合围。”

“俺这就去!”周虎撸起袖子,抓起头盔就往外冲,铁靴踩在石板上“噔噔”响。

李将军也躬身领命:“侯爷放心,俺一定把巴图引进鹰嘴峡!”

赵宸翊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又拿起探报——上面写着巴图的骑兵“携带三日干粮,战马未带草料”,显然是想速战速决。他心里冷笑:巴图以为阳原县好欺负,却不知道,鹰嘴峡里,早已为他准备了“死亡陷阱”。

二、阳原示弱诱敌,峡谷伏兵待发

夕阳西下时,阳原县的城门“吱呀”一声打开,几个穿着破旧甲胄的士兵,扛着半袋发霉的粟米,慢悠悠地往城外的田埂走。城墙上的旗帜歪歪扭扭,守城的士兵靠在垛口上打盹,连弓箭都斜插在箭囊里——这是李将军故意摆的“弱兵阵”。

果然,没过多久,十几个匈奴骑兵就出现在远处的土坡上,为首的是巴图的亲信骨朵。骨朵眯着眼睛,看着阳原县的守军,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就这点守军,还想挡咱们的骑兵?回去告诉巴图大人,明天一早就攻城,保证午时前拿下阳原县!”

骑兵们哄笑着跑回去报信。城墙上,李将军放下望远镜,对着身边的士兵低声说:“按计划,明天巴图一来,你们就假装抵挡不住,往鹰嘴峡方向退,记住,别退太快,也别退太慢,让他们刚好能追上。”

士兵们用力点头,眼里没有丝毫慌乱——自从赵宸翊斩了张猛,补发了军饷,又配上了新连弩,他们早就不是之前那支士气低落的队伍了。

与此同时,鹰嘴峡里,周虎正带着士兵们忙得热火朝天。峡谷两侧的山壁上,士兵们用绳索吊着,在半山腰挖了一个个隐蔽的射孔,每个射孔后都架着一台连弩;谷底挖了密密麻麻的陷马坑,坑底插着削尖的木柱,上面盖着干草和浮土,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坑与坑之间拉着细如发丝的绊马索,一端绑在山壁的石头上,另一端埋在土里。

“鲁大锤送来的脚踏连弩真好用!”一个连弩手兴奋地踩着踏板,弦“咔”地扣在弩机上,“以前拉弦得两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还能省出力气装箭!”

周虎拍了拍他的肩:“明天打起来,别光顾着兴奋,记住,听我号令,一起发射,箭雨要密,别给匈奴反应的时间!”

“放心吧周护卫!”连弩手们齐声应道,手里的弩箭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夜幕降临时,赵宸翊带着剩下的四十台连弩和一千士兵赶到峡谷后方。他登上山顶的瞭望台,借着月光看着谷底的布置,满意地点点头:“周虎,陷马坑的密度再增加些,绊马索多绑几道,巴图的骑兵都是精锐,不能给他们突围的机会。”

周虎立刻让人调整,直到月上中天,峡谷里的布置才算彻底完成——从入口到出口,三里长的峡谷,处处是陷阱,处处是杀机。赵宸翊看着山壁上隐蔽的连弩手,声音低沉却坚定:“明天,咱们就用这连弩阵,让巴图知道,大雍的土地,不是他想来就能来,想抢就能抢的!”

三、骑兵入峡遭伏击,箭雨如织破敌阵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巴图就带着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朝着阳原县进发。他骑着一匹黑马,手里握着栾提骨都侯留下的弯刀,心里满是得意——只要拿下阳原县,抢够粮食和人口,回去就能煽动部落反了栾提阿古拉,自己当单于。

“大人,阳原县的守军好像在跑!”骨朵指着前方,只见阳原县的城门大开,守军们扛着武器,慌慌张张地往鹰嘴峡方向退。

巴图哈哈大笑:“一群废物!追!拿下阳原县,里面的女人和粮食,随便你们抢!”

五千骑兵像潮水一样,朝着鹰嘴峡冲去。马蹄踏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喊杀声在草原上回荡。李将军带着边军,故意放慢速度,时不时回头放几箭,却连匈奴骑兵的马毛都没碰到。

“大人,前面是鹰嘴峡,要不要派人探探路?”骨朵有些犹豫——峡谷地形太险,怕有埋伏。

“探什么探!”巴图不耐烦地挥挥手,“大雍的守军都是废物,就算有埋伏,也挡不住咱们的骑兵!冲进去,追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骑兵们跟着巴图,一头扎进了鹰嘴峡。刚进峡谷,两侧的山壁就挡住了阳光,光线瞬间暗了下来。巴图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可已经来不及了——“咻咻咻”的箭雨声突然响起,密集得像夏天的暴雨。

“不好!有埋伏!”骨朵大喊,可话音刚落,一支弩箭就射穿了他的喉咙,鲜血喷溅在马背上。

峡谷两侧的射孔里,连弩手们踩着踏板,一支接一支的弩箭射向匈奴骑兵。有的箭射中战马的腿,战马疼得直立起来,把骑兵甩在地上;有的箭射中骑兵的胸膛,骑兵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地上;还有的火箭,带着火星,射中了匈奴的帐篷和马鞍,瞬间燃起大火。

“陷马坑!快停下!”巴图看到前面的骑兵掉进坑里,被尖木刺穿,吓得大喊。可骑兵们冲得太快,根本停不下来,后面的骑兵踩着前面的尸体,继续往前冲,却又被绊马索绊倒,乱作一团。

“放箭!别停!”周虎站在山顶,挥舞着旗帜,“火箭对准匈奴的战马,普通箭对准骑兵!”

连弩手们听令,箭雨更加密集。峡谷里,匈奴骑兵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火焰的噼啪声,混在一起,让人头皮发麻。巴图骑着马,左躲右闪,身上的铠甲被弩箭射穿了好几个洞,鲜血顺着甲缝往下流。

“突围!往峡谷出口冲!”巴图嘶吼着,挥舞着弯刀,砍断挡在前面的绊马索。可刚冲出去没几步,峡谷后方就传来一阵喊杀声——赵宸翊带着士兵,推着二十台连弩,挡住了出口。

“巴图,你跑不了了!”赵宸翊站在连弩阵前,声音洪亮,“放下武器投降,我还能饶你一命!”

“投降?”巴图冷笑,“我是匈奴的勇士,就算死,也不会向你们投降!兄弟们,跟他们拼了!”

匈奴骑兵们红了眼,举着弯刀,朝着赵宸翊的连弩阵冲来。可刚冲出去十几步,又是一阵箭雨射来,冲在最前面的骑兵纷纷倒下。巴图看着身边的骑兵越来越少,心里越来越慌——他没想到,大雍的弩箭竟然这么厉害,射速快,射程远,还能连发。

四、激战峡谷断退路,斩敌千余定胜局

巴图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五千骑兵迟早会被全歼。他盯着峡谷左侧的山壁——那里的坡度相对平缓,只要能爬上去,就能突围出去。“所有人,跟我往山壁上冲!”他大喊着,骑着马,朝着山壁冲去。

可没等他靠近山壁,山壁上突然滚下无数巨石,砸向匈奴骑兵。“小心!”巴图刚喊出声,一块巨石就砸中了他的战马,战马惨叫一声,倒在地上,把巴图甩了出去。

“大人!”剩下的匈奴骑兵连忙围过来,想把巴图扶起来。可就在这时,周虎带着五百精锐,从山壁上的小道冲了下来,手里握着长枪,朝着匈奴骑兵刺去。

“巴图,你的死期到了!”周虎一枪刺向巴图,巴图连忙用弯刀格挡,可他刚从地上爬起来,力气不足,弯刀被长枪挑飞,长枪直逼他的胸口。

“我跟你拼了!”巴图拔出腰间的短刀,朝着周虎扑来。周虎侧身躲开,一脚踹在巴图的膝盖上,巴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周虎趁机一枪刺穿了他的胸膛。

“大人!”匈奴骑兵们看到巴图被杀,顿时慌了神,有的扔下武器投降,有的还想抵抗,却被连弩箭射倒。

赵宸翊看着投降的匈奴骑兵,下令:“把他们绑起来,押回雁门关,交给栾提阿古拉处置,让他知道,背叛盟约的下场!”

士兵们立刻上前,把投降的匈奴骑兵绑起来。峡谷里,到处是匈奴骑兵的尸体和死马,鲜血把谷底的土染成了暗红色,燃烧的帐篷还在冒着黑烟。

李将军带着边军从阳原县赶来,看到峡谷里的惨状,忍不住感叹:“侯爷,这连弩阵真是太厉害了!五千骑兵,竟然被咱们打得只剩不到一千,还杀了巴图!”

赵宸翊走到一台连弩旁,摸着冰凉的弩臂,语气平静:“不是连弩阵厉害,是兄弟们齐心协力。要是没有周虎布置的陷阱,没有连弩手们的精准射击,没有大家的拼死抵抗,咱们也赢不了。”

他让人清点战果——斩敌一千二百余级,俘虏八百余人,缴获战马两千余匹,弯刀、弓箭等武器无数,还有巴图从部落带来的三万石粮食。而大雍这边,只牺牲了五十余名士兵,伤了一百余人,大多是被匈奴骑兵的弯刀划伤,没有重伤。

“把牺牲的士兵好好安葬,”赵宸翊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他们为了保护阳原县的百姓,为了守护北境,付出了生命,咱们不能忘了他们。”

士兵们齐声应道,眼里满是敬意——这些牺牲的战友,都是跟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的兄弟,他们会永远记住。

五、阳原百姓庆胜利,北境安稳民心定

消息传到阳原县,百姓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张婆婆带着村里的妇女,蒸了一大锅白面馒头,煮了一锅肉汤,送到峡谷里;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小风车,围着士兵们跑;年轻的村民们则主动帮忙清理战场,掩埋匈奴骑兵的尸体。

“侯爷,谢谢您!”张婆婆捧着一碗肉汤,递到赵宸翊面前,“要是没有您,巴图肯定会把咱们的村子烧了,把粮食抢了,咱们又得流浪了!”

赵宸翊接过肉汤,喝了一口,暖流顺着喉咙流进心里:“张婆婆,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这些士兵们,是他们拼死保护了咱们的家园。”

一个叫小石头的孩子,跑到周虎面前,把手里的小风车递给她:“周叔叔,这个给你!你杀了巴图,是大英雄!”

周虎接过风车,笨拙地转了转,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谢谢你啊小石头,叔叔会好好保管的。”

清理完战场后,赵宸翊让人把缴获的粮食分给阳原县的百姓,每户都分到了五十斤粟米。百姓们捧着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侯爷在,咱们再也不怕匈奴了!”“以后咱们要好好种地,给士兵们送粮食!”

赵宸翊看着百姓们的笑容,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北境的安稳,不仅要靠士兵和武器,还要靠百姓的支持。只有军民同心,才能真正守住这片土地。

当天下午,赵宸翊让人把巴图的尸体和俘虏的匈奴骑兵,一起送到栾提阿古拉的王庭。栾提阿古拉看到巴图的尸体,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巴图敢瞒着自己偷偷出兵,更没想到巴图会败得这么惨。

“告诉赵宸翊,”栾提阿古拉对使者说,“我会严惩巴图的旧部,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以后,匈奴会遵守盟约,再也不会侵犯大雍的边境。”

使者回来后,把栾提阿古拉的话告诉了赵宸翊。赵宸翊点了点头:“只要栾提阿古拉遵守盟约,咱们就跟他和平相处。要是他敢违约,咱们的连弩阵,随时等着他。”

六、总结战法固边防,暗流仍在待新局

几天后,赵宸翊在雁门关召开军事会议,总结这次伏击战的经验。“这次能打赢巴图,主要有三个原因,”赵宸翊坐在主位上,看着台下的将领们,“第一,情报准确,咱们提前知道了巴图的动向,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第二,地形选得好,鹰嘴峡适合设伏,能发挥连弩的优势;第三,战术配合到位,连弩阵、陷阱、援军,形成了合围,让匈奴没有突围的机会。”

他顿了顿,又说:“但咱们也有不足,比如连弩的弹药储备不够,要是巴图的骑兵再多些,咱们的箭可能就不够用了;还有,山壁上的防御不够完善,要是巴图提前派人探路,可能会发现咱们的埋伏。”

“侯爷,俺有个想法!”鲁大锤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新的连弩模型,“俺想在连弩上加个‘箭盒’,能装二十支箭,不用频繁装箭,射速还能再快些;另外,俺还想造一种‘石弩’,能把巨石射出去,跟连弩配合,杀伤力更大!”

赵宸翊接过模型,仔细看了看,高兴地说:“好主意!你尽快把新连弩和石弩造出来,咱们在雁门关的城墙上多装些,让匈奴再也不敢靠近。”

李将军也站起身:“侯爷,俺想在阳原县、大同这些边境据点,都布置一些连弩和陷阱,再派探子定期巡逻,这样就算匈奴再来,咱们也能提前知道。”

“就按你们说的办!”赵宸翊点头,“林缚,你回长安后,跟工部协调,多造些连弩和弹药,送到北境;宋平,你整理这次伏击战的战法,写成册子,发给各地的军队,让他们学习。”

众人领命,纷纷去准备。雁门关的城墙上,士兵们正在安装新的连弩和石弩;阳原县的百姓们,在士兵的指导下,挖着陷阱;草原上,探子们骑着马,警惕地巡逻着——北境的边防,越来越坚固了。

可赵宸翊知道,暗流仍在。二皇子虽然被禁足府中,但他的亲信还在暗中活动;栾提阿古拉虽然遵守盟约,但匈奴内部的主战派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挑起战乱。

这天晚上,赵宸翊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草原。月光洒在草原上,像一层银霜,安静得让人觉得不真实。周虎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件披风:“殿下,天凉了,别冻着。”

“周虎,你说,咱们能永远守住北境吗?”赵宸翊轻声问道。

周虎看着他,语气坚定:“能!只要咱们有连弩阵,有精锐的士兵,有百姓的支持,就算匈奴再来十万骑兵,咱们也能打退他们!”

赵宸翊点了点头,披上披风。夜风拂过城墙,带着草原的气息。他知道,守护北境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他不害怕——他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士气高昂的士兵,有支持他的百姓,还有手中的连弩和心中的信念。

“只要咱们不放弃,”赵宸翊轻声说,“北境就会永远安稳,百姓就能永远过上好日子。”

月光下,雁门关的城墙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身后的土地和百姓。城墙上的连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巨龙的鳞片,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而赵宸翊,就像这条巨龙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守护着这片他用热血和信念捍卫的土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