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年代文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小知青要回城,开局先抢金手指!》?作者“冬风吹雪”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时夏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小知青要回城,开局先抢金手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9章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她看到有人影闪动,交易在悄无声息中进行。
她壮着胆子走过去,看到一个看起来机灵的小伙子靠在墙边,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时夏压低声音:“有……牙刷牙膏吗?还有毛巾……或者布头也行。”
小伙子打量着她,目光在她头上的纱布和多日未洗的头发上扫过,眼里闪过一丝嫌弃。
他犹豫一会,或许是可怜她。
“瑕疵牙刷,毛有点歪,一毛五。半管用剩的牙膏,算你一毛。一条有点抽丝的毛巾,两毛。还有一块印染花了点的棉布,大概能做件褂子,一块五。都要不要票,但就这个价。”
这些价格都比供销社凭票购买贵了不少,好在不要票。
原主那条毛巾,简直不能称之为毛巾,就是一块勉强能擦水的破布条,还是从京城带来的,早就硬得硌人,颜色都洗不出来了。
还有内衣裤,内衣就是几块布勉强缝在一起,根本兜不住什么,松松垮垮,肩带都快断了。内裤更是惨不忍睹,补丁摞补丁,透气性差不说,关键部位都快磨透了。
时夏咬牙:“我都要了!”
她付了钱,小伙子的东西迅速塞进她的挎包。
完成交易,她不敢多留,立刻离开。
她又在黑市入口附近看到一个挎着篮子卖包子和馒头的老大娘,包子馒头看起来比国营饭店的粗糙,但个头实在,馒头五分一个,素包子七分一个,都不要票。
想到自己那惨不忍睹的厨艺,她一咬牙,又花了一块二毛,买了十个馒头和十个素包子。
东西越来越多,挎包变得鼓鼓囊囊,十分显眼。
她赶紧往和李师傅约好的地方走,同时警惕地观察四周。
趁着一个没人的角落,她心念一动,迅速将馒头、包子和那块蓝布转移进了空间,只把轻便的肥皂、牙刷、牙膏和毛巾留在挎包里做样子。
做完这一切,她松了口气,快步走到拖拉机停靠点,安静地等着。
李师傅回来后,看到她似乎买了点东西,也没多问,招呼她上车。
回去的路上,拖拉机依旧颠簸,时夏的心情却轻松了许多。
她琢磨着,那块蓝布,可以做两身贴身的衣物。
不需要多好看,结实、合身、干净就行。
这么一想,未来似乎也没那么绝望,总算有点能握在手里的盼头。
到了大队部,时夏再次真诚地向李师傅道谢,然后抱着变得轻便不少的挎包,快步走回知青点。
院子里依旧静悄悄的,离下工还有一段时间。
时夏回到自己那屋,关上门。
她找出原主那个破旧搪瓷杯,凝神意念,试着将空间里的灵泉水引出来。
一股细流凭空出现,注入杯中,很快接了半杯。
她惊喜地发现,用意念收取和取出物品非常顺畅,而且放进去的东西都自动归类到储藏室里,井井有条,十分智能。
她又试着取出一个馒头。
馒头入手,竟然还带着一点温乎气。
难道这空间还有保温保鲜的功能?
时夏心中一动,这可是个大发现!如果有这个功能,那以后攒点吃的就不怕坏掉了。
她有心试验,可惜手头没有其他容易变质的东西,只好暂且按捺住好奇。
她就着清甜的灵泉水,快速啃完了一个馒头,胃里有了实实在在的食物,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吃完东西,她翻出原主的针线篓子,里面有寥寥几根粗细不一的针,一团乱麻似的杂色线,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小剪刀。
她比划着那块蓝布,回想原主缝补衣服和被子的那些零碎记忆,开始笨拙地裁剪、穿针、引线。
她没做过针线活,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下,针脚也歪歪扭扭、疏密不一。
但凭着一点现代人的理解和原主的肌肉记忆,她埋头苦干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勉强缝好一件最简单的吊带背心和一条平角内裤。
样子极其粗糙,边角甚至有点辣眼睛,但用料扎实柔软,绝对比原主那些破烂要强上百倍!
看着自己的“杰作”,时夏颇有成就感。
她拿起新肥皂和原主的多功能搪瓷盆——洗脸、洗脚、洗衣服都是它,走到院子里的水井边。
她费力地打了水,仔细地用肥皂搓洗起新内衣。
肥皂沫带来的清新气息让她心情都变好了。
洗好后,她看着湿漉漉的内衣裤,犯了难。
按照这时候的普遍观念和知青点的实际情况,女性的内衣裤这种极其私密的物品,是绝对不可能堂而皇之地晾在院子里的公共晾衣绳上的,那会引来风言风语甚至批判。
通常,她们都是洗完后,偷偷晾在屋里炕头或者搭在椅子背上阴干,即使干得慢、容易有味儿也没办法。
时夏叹了口气,只好把洗好的内衣裤拧得半干,拿回屋里,搭在了自己炕沿那根拉着的晾衣绳上。
这根绳也是原主拉的,用来晾毛巾和袜子。
想到原主…时夏一阵心疼,那姑娘真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上…
冥冥中她感觉到,原主时夏,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现在活着的是她,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