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2章

第八章:协方差

速写本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林澄坐立难安。她把它塞进书包最底层,却无法将那些句子从脑海里驱逐出去。

“她眼里的光,才是所有星图的起源。”

这句话如同一个病毒程序,入侵了她井然有序的思维系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崩溃。她试图重启——打开平板,调出“江述行为修正模型”的数据文件,光标在屏幕上闪烁,与她此刻混乱的思绪同频。

【系统警报:核心逻辑模块遭遇未知冲击。】

【错误:无法将目标C-JS的‘感性输出’与‘理性底层架构’进行兼容性整合。】

【异常:观测者自身情绪变量权重异常升高,干扰客观判断。】

她强迫自己进行数据分析。将速写本里的内容分类、打标签:观察记录、创作思考、哲学随想……但到了那些零碎的、尤其是关于“她”的句子时,她的手指停滞了。

标签建议:暧昧?试探?还是……仅仅是艺术家的抽象表达?

数据库里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本。她处理过无数行为数据,却从未处理过这种……指向不明、却足以让她心率和体温同时超标的信息熵。

她打开与江述相关的所有数据流,试图找到线索。从开学典礼的偷拍被抓,到画室里的契约,再到天文社活动……她调出每一次互动时,自己悄悄记录的心率、皮电反应数据图表。

一个令人心惊的发现浮现出来。

她绘制了一条时间轴,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她与江述互动时的平均心率水平。又将江述对她的一些关键行为(如递速写本、说“构图满意吗”、邀请观星等)作为事件点标记在时间轴上。

图表清晰显示:尽管存在短期波动,但她的平均心率基线,正随着与江述互动次数的增加,呈现缓慢但确定的……上升趋势。

而另一条代表她自我评估的“情绪平静度”的曲线,却在相应地下滑。

【初步结论:观测者与目标C-JS的‘情绪状态协方差’为显著正相关,且关联强度随时间增强。】

协方差。在概率论中,用于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的期望值。如果二者正相关,协方差就是正值。这意味着,她的情绪,正在与江述产生越来越深的捆绑。他的行为,能显著影响她的内心状态。

这对她的研究来说是突破性的发现,证明了高价值个体对观测者存在强大的情绪牵引力。

但对她个人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灾难。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冷静的观察者,是置身事外的科学家。可现在数据告诉她,她早已不是局外人。她被他吸引,被他影响,甚至可能……被他看穿。那个速写本就是证据,他早已洞悉了她试图用数据掩盖的一切。

“叮——”一条新消息切入她混乱的思绪。

是江述发来的。内容很简单:

“明天下午画室,老时间。另外,数据分析员,别忘了写实验报告。”

后面跟着一个极简的颜文字: :)

林澄盯着那个笑脸,感觉自己的心跳再次失控。他是在提醒她履行“合作”的义务,还是在……调侃她此刻可能出现的混乱?

她猛地合上平板,站起身在宿舍里来回踱步。理性在尖叫,警告她风险过高,变量失控,应该立即终止这项危险的研究。可另一种更强大的、陌生的力量,却拉扯着她,让她无法说出“退出”两个字。

那是一种混合着好奇、不甘,以及……某种隐秘期待的感觉。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了那份“江述行为修正模型”的报告。在空白处,她敲下了一行字,作为本章的初步结论,也是对自己的警告:

【阶段总结:观测者与目标个体的交互已产生不可忽略的‘协方差’效应。目标表现出远超预期的复杂性与洞察力,对观测者的理性框架构成持续挑战。研究进入高不确定性阶段,需重新评估风险与伦理边界。】

点击保存。文档关闭。

但内心的那份“协方差”报告,却无法轻易关闭。它正以越来越强的频率,在她的胸腔里震荡回响。

数据可以分析,模型可以修正,但当观测者本身成了实验中最不稳定的那个变量时,这场研究,该如何继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