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3章

第二卷:心动的混沌理论

第九章:光影边界

再次踏入画室,林澄感觉自己像一个升级了传感器、却乱了核心算法的机器人。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在熟悉的椅子上坐下,将背包(内含平板和那个烫手的速写本)小心放在脚边。

“下午好。”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和往常一样,是公事公办的语调。

江述正在准备画具,闻言抬眸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的时间比平时略长了零点几秒。“嗯。”他应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话,转身开始调色。

画室再次被熟悉的静谧笼罩。但这一次,林澄无法再轻易地沉入那种令人安心的宁静。速写本里的句子,以及那个关于“协方差”的结论,像背景程序一样在她脑中持续运行,消耗着大量的心神。

她坐在那里,努力保持姿势,视线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江述的身影。她观察他如何观察她——他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家对模特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她无法用现有数据库定义的专注。那目光掠过她的发梢,描摹她的轮廓,偶尔会与她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

每一次不经意的对视,都像在她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无法控制的涟漪。【数据记录:目标视线接触引发观测者瞬时心率波动+12%。】

她试图用混沌理论来解释这种状态。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极度敏感性,无法用简单的线性方程预测。她对江述的感觉,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系统?从开学典礼那次意外的“初始条件”(偷拍被抓)开始,后续的每一次互动(画室契约、天文观测、速写本),都在将这个系统推向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

可是,混沌系统中也存在“奇异吸引子”——一个让系统行为虽然混沌,却始终被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的结构。江述,会是她的那个“奇异吸引子”吗?

“今天的光线很好。”江述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画笔在画布上涂抹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你的侧脸轮廓在逆光下,边界很清晰,但光影过渡又很柔和。”

他的语气是纯粹的艺术家式的评论,但“边界清晰,过渡柔和”这几个字,却精准地戳中了林澄此刻的内心状态——她的理性与感性正在交战,界限分明,却又相互渗透,纠缠不清。

“边界……”林澄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带着思索。

“嗯。”江述停下笔,看向她,眼神里带着探究,“就像数据和直觉,逻辑和情感,它们之间或许并非壁垒分明,而是存在一个广阔的、相互交融的灰色地带。”

林澄的心猛地一跳。他再次轻易地道破了她内心的挣扎。他是不是在她身上安装了某种更高级的情绪传感器?

“你觉得,”她忍不住反问,带着一种求证的心态,“那个灰色地带,可以被理解吗?或者说,被量化?”

江述微微偏头,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他深邃的眼底投下细碎的光斑。

“有些东西,或许生来就不是为了被量化而存在的。”他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清晰,“就像我无法用色谱编号来定义你此刻眼睛里的颜色,因为它随着光线、情绪,甚至我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在实时变化。”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她的眼睛上,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审视,却又无比坦诚。

“试图用数据去固化它,是一种浪费。”

【系统过载:目标言论与观测者核心世界观产生根本性冲突。】

【逻辑错误:无法解析‘浪费’一词在此语境下的准确权重。】

林澄怔住了。她一直视数据为理解世界的唯一可靠工具,可现在,这个她试图解析的“样本”却告诉她,她最珍视的工具,在某些领域是一种“浪费”。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如果数据无法理解江述,无法理解自己因他而产生的这些混乱反应,那她该怎么办?放任自己沉溺于这片混沌的、无法测绘的灰色地带吗?

session 结束时,林澄感觉比画了一整天图还要疲惫。那是一种精神上的耗竭。

江述照例送她到画室门口。在她踏出门的前一刻,他忽然开口,声音很轻:

“林澄,有时候,放下测量,仅仅只是感受,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林澄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低低地“嗯”了一声,几乎是逃离了那片让她方寸大乱的“光影边界”。

回宿舍的路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看着地面上那个模糊变形的轮廓,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

她和江述,一个试图用数据定义星光,一个用心感受光影。他们站在理性与感性的边界两端,而那道边界,正在她心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