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海天一色丽人行”创作,以李建军赵兰英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1926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李建军是踩着晨露出门的,怀里揣着兰英刚煮好的鸡蛋,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好几年的三块六毛钱,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记着昨晚跟舅舅通电话时,舅舅说的“国库券得去县城银行买,粮站也能代卖”。天刚亮透,巷口的老榆树还沾着水汽,兰英送他到巷口,反复叮嘱:“别跟人起冲突,打听清楚就行,实在不行咱再想别的办法。”
“知道了,你回去吧,中午我就回来。”李建军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刘海别到耳后,心里暖烘烘的。昨天他把面试通过的消息告诉兰英爹娘时,赵父难得笑了,还拿出藏了半年的旱烟,给李建军递了一根;赵母更是杀了只鸡,炖了一锅鸡汤,说“给建军补补,下周上班有力气”。这待遇,比过年还隆重。
他没直接去县城,而是先往镇上的粮站走——昨天听张导说,粮站最近在代卖国库券,很多农民去买粮时会顺便问,说不定能听到更实在的消息。镇上的粮站是栋青砖房,墙面上刷着“保障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的红漆标语,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队,大多是背着麻袋、攥着粮票的农民,说说笑笑的,满是烟火气。
李建军找了个角落站着,没急着上前,先把怀里的麦克风摸出来——塑料壳子被体温焐得温热,这是他的“秘密武器”。他往排队的人群里扫了一眼,看到前排有个穿灰布褂的老人,正跟旁边的人念叨:“听说粮站在卖啥国库券,十块钱一张,说是能赚钱,可我咋觉得不靠谱?”
李建军赶紧握紧麦克风,下一秒,老人的心声就清晰地传了进来:“十块钱能买半袋玉米面,够吃半个月,买那纸片子干啥?万一不能换钱,不就白扔了?还是存银行踏实,至少能取出来。”
旁边的中年男人也附和:“就是!我昨儿问粮站的老张,他说那玩意儿得存五年才能换,五年后啥样还不知道呢!我可不敢买。”他的心声更直接:“我听说二柱他爹买了两张,天天跟人说后悔,说还不如买头小猪崽,养半年还能卖钱。”
李建军心里有数了——大多农民对国库券不了解,觉得不如实物实在,这正是他的机会。他往前挪了挪,看到粮站窗口旁边贴了张黄色的海报,上面写着“国库券发行通知”,标注着“面值10元/50元,年利率8%,五年期,可到期兑换现金或实物”。他赶紧掏出笔,把“年利率8%”“五年期”记在纸上——按这个利率算,10块钱存五年能得14块,比存银行的5%利率高多了,要是能多买几张,五年后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建军?你咋在这儿?”
身后突然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李建军回头一看,是粮站的老张——昨天他来打听国库券时,就是老张跟他说的粮站代卖的消息。老张穿着件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个算盘,笑着走过来:“听说你考上电台主播了?真是出息了!”
“张叔,您还知道这事啊?”李建军赶紧迎上去,递了个鸡蛋过去,“刚考上,下周才上班,今天来打听打听国库券的事。”
老张接过鸡蛋,揣进兜里,拉着他往粮站后院走:“这儿人多,咱去后院说。”后院堆着几袋没开封的小麦,墙角有个石凳,老张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国库券啊,上面催着卖,可农民都不买,觉得是‘纸片子’,没粮食实在。粮站这月才卖出去三张,年底完不成任务,主任都快愁白头发了。”
李建军“听”到老张的心声:“其实这国库券是好东西,我听县城银行的亲戚说,以后还能流通,能当钱花,可我跟农民说,他们也不信,还说我骗他们。建军这小子是个机灵的,要是他能买,说不定还能带动其他人。”
“张叔,那国库券现在好买不?要是买得多,有没有啥优惠?”李建军赶紧问,这才是他最关心的——要是能多买,还能有优惠,那赚得就更多了。
老张挠了挠头:“优惠倒是没有,不过要是买五张以上,能帮你留着,不用排队。对了,你要是买,得赶紧,听说下个月利率要降,降到7%,到时候就不划算了。”他的心声里带着点着急:“这小子要是真买,我也能完成点任务,主任说不定还能给我发点奖金。”
李建军心里一紧——利率要降!这可是个重要消息!他赶紧追问:“张叔,您确定下个月降?”
“确定!我那亲戚在银行管这事,还能骗我?”老张拍了拍胸脯,“你要是想买,最好这礼拜就去县城银行,或者在粮站订,我帮你留着。”
李建军刚想道谢,就听到后院门口传来个粗嗓门:“老张!给我称五十斤玉米面!”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进来,穿着件黑色的短褂,胳膊上刺着个“忍”字,正是王屠户——之前兰英娘给兰英介绍的相亲对象,也是二柱的远房表哥。王屠户看到李建军,眼睛一下子瞪圆了,语气不善:“哟,这不是李主播吗?不在家准备当明星,来粮站干啥?想买国库券啊?别到时候赔了,连玉米面都买不起!”
李建军心里一沉——真是怕啥来啥。他知道王屠户还没死心,之前兰英娘跟他说“兰英跟建军处对象了”,王屠户还找上门闹过,说“兰英要是不嫁我,谁也别想娶”。
老张赶紧打圆场:“王屠户,你咋说话呢?建军是来打听事的,你买你的粮,别瞎掺和。”
王屠户却没理老张,径直走到李建军面前,伸手就要推他:“我跟你说话呢!没听见?赶紧滚,别在这儿碍眼!”
李建军往后退了一步,握紧了手里的布包,心里却在想——不能跟他动手,要是闹起来,不仅买不成国库券,还得让兰英担心。他盯着王屠户的眼睛,平静地说:“我来粮站买东西,跟你没关系,你要是想买粮,就排队,别在这儿撒野。”
“撒野?”王屠户冷笑一声,伸手就要抓李建军的衣领,“你小子抢我对象,还敢跟我横?今天我不教训你,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李建军赶紧躲开,却听到王屠户的心声:“二柱跟我说了,让我把李建军打一顿,让他买不成国库券,也上不了班,这样兰英就只能嫁我了。这小子要是敢还手,我就说他先动手,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原来又是二柱搞的鬼!李建军心里又气又急,却还是忍住了——他知道王屠户是故意找茬,要是动手,就中了他的计。
“王屠户!你干啥呢!”
就在这时,粮站主任从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个搪瓷杯,看到这一幕,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光天化日之下,你想打架?是不是不想买粮了?”
王屠户看到主任,气焰一下子矮了半截——粮站主任是镇上的干部,他可惹不起。他悻悻地收回手,瞪了李建军一眼:“算你小子运气好!下次别让我再看见你!”说完,就灰溜溜地去前院排队了。
李建军松了口气,赶紧跟主任道谢:“谢谢主任,给您添麻烦了。”
主任摆了摆手,看着李建军说:“我听说你考上县电台主播了?不错,年轻人有出息。王屠户那人事多,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你是来买国库券的吧?要是想买,跟老张说,我给你留着,不用排队。”他的心声里满是欣赏:“这小伙子不错,遇事不慌,比王屠户那莽夫强多了。要是他能买国库券,也帮粮站完成点任务。”
李建军心里一暖——没想到主任还认识他,这倒是个意外之喜。他赶紧说:“谢谢主任!我想先订五张,下周发了工资就来交钱。”
“行!老张,你记一下,给李建军留五张国库券,10元面值的。”主任跟老张吩咐完,又对李建军说,“好好干,以后当了主播,多给咱农民说点实在事,比啥都强。”
“一定!谢谢主任!”李建军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不仅订到了国库券,还不用跟王屠户硬碰硬,这趟粮站没白来。
跟老张和主任道别后,李建军没再停留,赶紧往镇上的汽车站走——他得去县城跟舅舅借钱,五张国库券要五十块,他手里只有三块六,还差得远。舅舅去年卖了两头猪,手里有两百多块闲钱,之前打电话时,舅舅说“你要是真有正事,我就借给你”,现在有了粮站的保证,舅舅应该会同意。
汽车站的人比早上多了些,李建军找了个空位坐下,旁边一个大妈正跟人说:“我儿子在县城银行上班,说国库券以后能换化肥、换农药,比钱还好用呢!我准备买两张,给儿子留着。”
李建军心里一动——这又是个好消息!要是国库券能换农资,农民肯定更愿意买,以后他在《农村天地》栏目里播这个,肯定能帮到更多人。他摸了摸怀里的鸡蛋,还温着,心里满是干劲——现在订到了国库券,就差借钱了,只要借到钱,就能赚到第一桶金,以后就能给兰英一个安稳的家了。
汽车缓缓开动,李建军看着窗外掠过的玉米地,绿油油的,像一片海洋。他想起王屠户和二柱的刁难,心里却不再担心——他们越是搞破坏,他就越要做好,不仅要考上主播,还要赚到钱,让兰英爹娘放心,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李建军不是好欺负的。
他掏出兜里的麦克风,轻轻按了下按钮,仿佛能听到兰英的心声:“建军肯定能借到钱,他那么努力,肯定能买到国库券……”李建军笑了,他知道,只要有兰英的支持,有自己的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汽车很快就到了县城,李建军直奔舅舅家——舅舅家在县城的老胡同里,是栋带院子的平房,门口种着棵石榴树,正是开花的时候,红得像火。李建军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舅舅的声音:“是建军吧?进来吧,你舅妈刚炖了排骨。”
原来舅舅早就等着他了——昨天打电话时,舅舅说“你要是来县城,就来家里吃饭”。李建军心里一暖,推开门走进去,院子里摆着张石桌,舅妈正往桌上端菜,看到他,笑着说:“建军来啦?快坐,排骨刚炖好,热乎着呢。”
舅舅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张报纸,看到李建军,放下报纸问:“电台的事定了?啥时候上班?”
“下周一上班,跟着老吴师傅做《农村天地》栏目。”李建军坐下,把粮站订国库券的事跟舅舅说了,还把记着利率的纸递过去,“舅舅,我想订五张,要五十块,我手里只有三块六,想跟您借点,等我发了工资就还您。”
舅舅接过纸,看了看,又递给舅妈,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小子有想法!国库券这东西,我也听人说过,是国家发的,靠谱。五十块是吧?我给你拿,不用急着还,等你赚了钱再说。”他的心声里满是欣慰:“这孩子长大了,不像以前那样毛躁了,知道为以后打算了。”
舅妈也笑着说:“就是!你舅舅昨天还跟我说,要是建军来借钱,就多给点,让他多买两张,以后能多赚点。”她的心声里满是疼惜:“建军这孩子不容易,小时候没少遭罪,现在有出息了,得帮衬着点。”
李建军心里一热,眼眶有点红——舅舅舅妈一直疼他,小时候他爹娘忙,他常住在舅舅家,舅妈总把好吃的留给他。他刚想道谢,舅舅就起身进屋,拿了五十块钱出来,递给李建军:“拿着,明天去粮站把国库券取了,别耽误了。”
“谢谢舅舅!谢谢舅妈!”李建军接过钱,紧紧攥在手里,心里满是感激——有了这五十块,他就能买到国库券,赚到第一桶金,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吃完饭,李建军没多留,赶紧往汽车站走——他得赶紧回去告诉兰英这个好消息,让她放心。走到汽车站门口,他突然看到二柱和王屠户站在不远处,正盯着他,二柱的心声传了进来:“没想到李建军真借到钱了!不行,得想办法让他买不成国库券,不然兰英就真跟他了!”
李建军心里一紧——二柱还没死心!他赶紧加快脚步,上了汽车,心里却在琢磨:二柱和王屠户肯定会搞破坏,说不定会去粮站说他的坏话,或者在他取国库券的时候找茬。他得小心应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汽车缓缓开动,李建军看着窗外掠过的县城街道,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他借到了钱,能买到国库券;紧张的是二柱和王屠户还在搞鬼,不知道还会有什么阴谋。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他有听心的能力,有粮站主任和老张的支持,还有舅舅舅妈的帮助,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买到国库券,赚到钱,给兰英一个安稳的家。
“兰英,我借到钱了!”李建军在心里默念,“下周我就去粮站取国库券,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汽车很快就到了村口,李建军刚下车,就看到兰英站在老榆树下,手里攥着个布包,见他来,赶紧跑过来:“建军!咋样?借到钱了吗?”
李建军笑着掏出五十块钱,晃了晃:“借到了!舅舅给的,下周就能去粮站取国库券!”
兰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紧紧攥着他的手,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我们回家跟爹娘说去,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李建军握着兰英的手,心里满是温暖。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是烟火气的巷子里,像是在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一条满是希望的路。他知道,属于他和兰英的八十年代,正朝着越来越红火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