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4章

方孝孺瘫坐在地上,望着朱允炆低垂的头颅,喉间不断发出嗬嗬的悲愤声响,却再没力气怒骂。

朱棣居高临下,眼神里没有杀意,只有一种近乎俯瞰蝼蚁的漠然。

姚广孝先前在北平说的话还在耳边。

“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杀之则寒士子心”。

历史上那场诛十族的惨剧,他记得分明。

那不仅是血流成河的杀戮,更是君臣互信的裂痕,为大明种下了恶果。

此后二百多年里,大明的士大夫视皇帝为雇主,遇事不是同仇敌忾,而是想换个老板,没了气节。

这般隐患,他绝不会重蹈覆辙。

“把方大人送回府中,好生照看,不许苛待。”朱棣语气平淡得像在处置一件寻常物事。

方孝孺喘着粗气,“燕贼,我宁死也不受你辱……”

朱棣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你想死?可我偏不让你死。你既想做忠臣,便好好活着,看看我如何让大明远超汉唐,看看你誓死捍卫的正统,究竟比我这个逆贼差在哪里,差了多少。”

朱棣不杀他,但也不会用这种书呆子,直接给他晾起来。

至于让他草拟登基诏书,写燕贼篡逆四个字,朱棣更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

朱棣不再看方孝孺那副气得发紫的脸,转身走向朱允炆,伸手轻轻拉起他冰凉的手腕。

少年的身体还在发抖,像只受惊的幼鸟。

“允炆,陪四叔去看看你爹。”

朱棣的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朱允炆张了张嘴,终究没敢拒绝,只是被朱棣拉着往前走时,脚步虚浮得像踩在棉花上。

一路上,文武百官见了这一幕,纷纷垂首行礼,无人敢多言。

大局已定。

东陵位于南京城外的钟山南麓,是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

此时暮色四合,陵区内松柏苍翠,晚风掠过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亡魂在低声叹息。

无神论者朱棣从随从手中接过香烛,恭恭敬敬插在朱标灵前。

烛火跳动间,灵位上“大明懿文太子之位”的字样显得格外肃穆。

他对着灵位深深躬身。

“大哥,四弟来看你了。”

“当年父皇立你为太子,你仁厚宽和,有明君典范,可惜天不假年。允炆虽是你的儿子,可他……终究扛不起大明的一京十三省。”

“我靖难入京,不是为了抢这皇位,是为了不让咱朱家的天下毁在奸佞手里,不让百姓再遭战乱之苦。”

“天命不在你这一脉,或许是历史的遗憾,但我向你保证,我会给大明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不会让你和父皇的心血白费。”

朱允炆站在一旁,听着朱棣的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

他想反驳,想说自己也能守住江山,可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已经输给了朱棣,输得一败涂地,哪还有何资格说话。

朱棣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的意味。

“允炆,今后你就留在东陵,陪着你父亲。这里远离朝堂纷争,没有刀光剑影,是最安全的地方。安心住着,四叔不会亏待你。”

朱允炆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四叔,你真的不会杀我?”

朱棣伸手拭去他脸上的泪痕,“傻孩子,你是大哥的儿子,是我朱家的血脉,我杀你做什么?”

朱允炆可以不死,但齐泰、黄子澄之流,必须死。

次日清晨,南京城的钟声传遍大街小巷。

南京各处的公告栏前挤满了百姓,有人高声宣读着朝廷诏令。

“齐泰、黄子澄等奸佞,蛊惑太孙、挑唆宗亲、滥杀藩王,致天下大乱,百姓流离。今奉天靖难功成,已将其拿下,即日伏法,以正国法!”

人群中刚炸开一阵议论。

报童们清脆的叫卖声又响了起来。

“《大明早报》,燕王明堂对话方孝孺,太孙亲口认燕王为正统!五文钱一份,快来看啊!”

百姓们争相购买,很快被抢空。

报纸上,详细刊登了朱棣和方孝孺的对话。

方孝孺如何怒骂朱棣,朱棣如何从容应对,太孙如何承认四叔更合适当皇帝。

“乖乖,方大人当面骂燕王,换了旁人早砍他脑袋了,燕王竟然没杀他?” 一个人咋舌道。

旁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眼神发亮,“这你就不懂了吧,燕王敬重读书人啊。当年唐太宗对魏征不也这样吗,就算被骂得狗血淋头,也知道人家是忠臣。燕王有这气度,才是真仁义之主!”

“可不是嘛,连太孙都说燕王雄才大略,比他更合适当皇帝,还有人敢说燕王是逆贼!”

“唉,太孙也太软了,一点也不男人。”

议论声里,满是对朱棣的称赞和对朱允炆的失望。

朱棣听着马三宝送来的民情汇总,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想起了两句话。

什么是宣传?

宣传就是,让百姓觉得我们好,对手不好。

什么是政治?

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上去,把对手的人搞下来。

他现在做的,就是这两件事。

舆论上,他让百姓觉得自己是仁义之主,朱允炆是无能之辈。

朝堂上,他杀逆党、安亲信,一步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只是,眼下还有最后一块绊脚石。

晋王朱棡。

朱棡实力甚至在朱棣之下,可自朱棣起兵靖难来,太原那边一点消息也没有,出奇的安静。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棣找来谷王朱橞。

“你即刻去河南会合武定侯郭英,一起去太原,接晋王殿下进京。记住,态度要恭敬,就说先帝国丧在即,盼他来南京主持大局。”

朱棣原本打算让魏国公徐辉祖去的。

徐辉祖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又是他的小舅子,可此人又臭又硬,不是跟自己一条心,很不配合工作。

而郭英,为人圆滑,懂得审时度势。

朱棣又吩咐部将丘福道:“你回北平,把王妃、世子、道衍大师,还有高煦、高燧都接来,顺便把被软禁的诸王也一起带来”

接着,朱棣又让礼部尚书任亨泰筹备,为朱元璋举办一场盛大的国丧,规格按照天子最高礼制来办。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