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苏锦绣萧北辰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和离后,我靠种田养小乖无弹窗无删减)

喜欢阅读种田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备受好评的《和离后,我靠种田养小乖》?本书以苏锦绣萧北辰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玫瑰九州”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最新章节第14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李阿婆颤巍巍地跟在苏锦绣身后,老泪纵横的脸上满是茫然和恐惧。边关急报,那可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东家不召集全村的男人商议对策,却拉着她一个老婆子来清点粮食,这是何道理?进了昏暗的地窖,一股**潮湿霉味裹着…

苏锦绣萧北辰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和离后,我靠种田养小乖无弹窗无删减)

《和离后,我靠种田养小乖》精彩章节试读

李阿婆颤巍巍地跟在苏锦绣身后,老泪纵横的脸上满是茫然和恐惧。

边关急报,那可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东家不召集全村的男人商议对策,却拉着她一个老婆子来清点粮食,这是何道理?

进了昏暗的地窖,一股**潮湿霉味裹着陈年干货的焦香扑面而来,像从地底深处渗出的记忆**。

油灯摇曳,映得四壁麻袋轮廓起伏如喘息的兽脊。

李阿婆眯起浑浊的眼,颤抖的手指抚过账本泛黄的纸页,那是她守了三十年的粮册。

“脆金丝菜……晒得透,三百一十六斤。”她低声念着,声音像风中枯叶,“压成饼的冬菇,两百斤……早稻米,两千石,都是今年的新米。”

苏锦绣一言不发,炭笔在草纸上沙沙划动,**那声音细密如春蚕食桑,又冷硬似铁器刮骨**。

她侧脸被灯火勾出一道锋利的剪影,平日温婉的眸子此刻燃着幽焰,仿佛能穿透这方寸地窖,直望北境千里荒原。

片刻后,三份清单写就。

苏锦绣将第一份递给小石头:“立刻去‘联村供销盟’,告诉各村村正,从今日起,所有粮铺暂停私售,余粮不得交易,一切由供销盟统一调配。谁敢囤积居奇,发国难财——别怪我苏锦绣翻脸不认人!”

小石头接过薄纸,手心沁出汗湿,重重点头,转身没入夜色。

第二份,她封入油纸,递给萧北辰。

那人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藏着刀刻般的沉静。

三个月前,他曾以“走商”身份潜回村中,带回九渊驿沿线十余处官仓空虚的情报。

苏锦绣知道,他是旧日边军斥候营参军,因直言获罪流落民间。

“你挑十个最精壮、脚程最快的后生,一人双马,沿‘九渊驿’快线直插前线。”她的声音压得极低,“摸清流民营分布,查实赈济点真假,有多少粮,能撑几天——我要真消息。”

萧北辰接过油纸,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背。

他深深看她一眼,只道:“好。”那一字落地,重若千钧。

最后一份名单上,全是“绣膳坊”里最不起眼的妇人。

她们不会雕花拼盘,却能把一锅汤熬出魂来。

苏锦绣看着名单,嘴角浮起一丝弧度——那是决绝与悲悯交织的笑。

“我要她们跟着车队走,但我们不是去送粮。”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声不高,却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是送饭。热腾腾的,能救命的饭。”

三日后,荒村土路,一辆模样古怪的大车在晨曦中缓缓驶出。

车厢早已改装成双层灶台,下层柴火噼啪作响,火星飞溅如星雨;上层架着三口黑黢黢的大铁锅,锅盖缝隙蒸腾出乳白雾气,**带着豆渣微腥、薯粉甜糯、野菜清香混杂的奇异气息,钻进每个人的鼻腔,勾得胃里一阵阵抽搐**。

随行妇人们轮班掌勺,锅中黏糊食物翻滚着,那是用豆渣、薯粉与草木灰滤净苦涩的野菜炒后慢炖而成。

出锅前撒一把苏锦绣秘制的“醒味引”,**刹那间香气冲天而起,霸道如鞭抽打空气,连冻僵的鸟雀都扑棱着翅膀惊飞**。

车头高悬竹牌,墨笔大字赫然:“一勺换一故事,不白吃。”

这支名为“活命车”的队伍刚入灾区,便如磁石吸铁般引来蜂拥人流。

流民们衣衫褴褛,眼窝深陷,像闻到血腥的狼群般围堵抢夺。

萧北辰押补给队赶到时,只见苏锦绣立于车顶,手中长柄大勺斜指苍天,声音清亮盖过哭嚎哀求:“乡亲们,排好队,人人有份!但谁要说得出家乡遭灾真相——官府如何瞒报,粮仓为何空荡——站出来说清楚,不但免排队,我苏锦绣做主,多给你半碗!”

人群骤然寂静,继而炸开喧哗。

一名瘦骨嶙峋的老农踉跄而出,噗通跪倒雪地,嘶声哭喊:“我说!我们县令瞒报旱情,把朝廷赈粮倒卖给南商!全村活活饿死三十多人啊!”

“记下!”苏锦绣眼中寒光一闪,厉声道,“姓名、籍贯、所告官吏名姓罪行,一字不落!”

随即命人盛满一碗热糊,亲手递上两个窝头。

当夜,小石头伏案疾书,誊抄五十份《灾民血状》,混入药商送往各州的药材包裹,请其代为投递。

他知道,只要有一份落入御史台之手,就够了。

此举如石投深潭,激起层层涟漪。

第五日清晨,车队歇于驿站,数十差役持令围堵。

“奉县尊之命,民间不得私设粥棚,扰乱赈务!来人,查封锅灶!”捕头横肉满脸,声色俱厉。

妇人们脸色惨白,萧北辰手按刀柄,剑拔弩张。

苏锦绣却从容下车,盛了一碗刚出锅的红薯羹,热气腾腾,甜香扑鼻。

“这位官爷辛苦,尝尝我们自家熬的羹汤,暖暖身子。”

捕头本欲挥手打翻,可那股甜香直钻鼻腔,喉头不由滚动。

他接过碗,只喝一口,便再也停不下,咕咚连饮两大碗,额角渗出细汗。

他想起家中老母已三日未进食,幼子咳得撕心裂肺……

苏锦绣轻声道:“官爷,您月俸几钱?养家够吗?这一锅红薯羹,能让三十壮汉吃三天,成本不过七十文。若您衙门肯采买百车‘救济糊’,我愿再降三成价。”

捕头怔住,嘴边还沾着残羹:“你……不是来抢饭碗的?”

“我是来帮各位官爷,把饭碗端稳的。”她笑得坦诚,“流民不闹事,差事才好交,不是吗?”

当晚,车队悄然放行。

临行前,萧北辰不动声色将桌角一张折叠地图收入袖中——那是捕头醉酒后遗忘的路线图,朱笔标注了三处被封锁的重灾区。

第七日,暴雪突至,车队被困风雪谷。

马匹冻毙,存粮将尽,人心浮动。

“锦绣姐,路封死了,我们……还是折返吧!”小石头嘴唇发紫,牙齿打颤。

苏锦绣抹去脸上冰霜,眼神坚定如铁。

她环视众人,下令:“拆一辆空车作柴!杀病牛炖汤!所有人,掏出身上所有干粮碎末,煮一锅‘百家饭’——这是我们最后一餐。”

在众人惊愕中,她亲自盛满第一碗滚烫杂烩,端至风雪之中,双膝跪地,对着苍茫天地,低语如诉:“我娘,就是饿死在正月十五。那一年,天也这么冷。”

风雪骤寂。

萧北辰上前,接过那碗汤,仰头一饮而尽。

随后,小石头、李阿婆、妇人汉子,一个个上前取食,无一人言语。

那碗混着豆渣、冻薯、碎饼的“百家饭”,成了无声的誓约。

黎明时分,风雪止歇。

远处山道上,黑压压的人影蹒跚而来——数十名披麻戴孝的灾民,被炊烟引至此地。

苏锦绣起身,睫毛凝冰,目光悲悯。

她深吸一口寒气,下达新令:“搭棚!生火!告诉乡亲们——今天这顿,我请!”

就在此刻,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御膳房内。

紫袍老太监捧着一封八百里加急密报,枯手颤抖。

附录上潦草写着:“边关流民暴动未起,盖因一妇人率餐车穿行各营,日施万餐。每施一饭,必录一状。百姓感恩,呼其车队为‘苏娘子断冤锅’。”

他缓缓抬头,望向御案上一幅尚未悬挂的匾额——那是圣上亲题四字:**“民生有味”**。

浊泪滑落,砸在纸上,晕开了“断冤锅”三字。

窗外,风雪不止。

一道快马踏雪破风而来,骑士怀中紧抱尺长木匣,匣上凤纹玉玺封印森然。

匣中密旨,尘封多年,今朝启封:

“召苏氏锦绣,七日之内,入宫觐见。”

小说《和离后,我靠种田养小乖》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