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龙同朝,朱棣说大明没我得散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情义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朱棣江承轩,《五龙同朝,朱棣说大明没我得散》这本历史 小说目前连载,写了155192字!《五龙同朝,朱棣说大明没我得散朱棣江承轩后续全文去哪实时追?》就在下方,点即看!
五龙同朝,朱棣说大明没我得散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其实,朝廷策略是对的。
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把燕军围歼于北平。
但朱棣早看穿了这一点。
采取内线作战的思路。
让朱高炽、江承轩、郭资留守北平。
他率军迅速出击,拿下北平以北的居庸关等地。
彻底扫平北平外围,消除后顾之忧。
才好从容应对朝廷的问罪之师。
就是要趁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没到。
尽快拿下这些外围州县。
与此同时。
江承轩的印钞机全速运转,疯狂刊印大明宝钞。
这种经济战,短期看不出效果。
但江承轩心里有数。
最多半年,通货膨胀就会在南方爆发。
带给朱允炆致命一击。
另外,还要做大量南军俘虏的思想工作。
趁着朱棣扫平外围的间隙。
江承轩把他整理的一套制度革新思路,摆在了朱棣面前。
朱棣看着纸上的几条核心,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废除卫所制度,均分土地,明晰产权,优待军人及家属。”
“先生,这几条,怕是要违背祖制吧?”
“王爷。”
“如今燕军都和朝廷开战了,万事以胜利为先。”
“祖制如何,还不是王爷说了算?”
江承轩直言不讳。
朱棣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对啊!
自己这是在造反!
为了赢,祖制算什么?
违背了又如何?
以后如果真的得了天下,他还可以痛骂朱允炆不遵祖训。
只是现在天下还没到手,能不能赢都两说。
但凡自己有利的,管它什么祖制,照单全收!
“废除卫所制度……”
朱棣重新看向条文,目光一凝。
“先生方才说这制度不利于士兵作战,还请先生给我解惑。”
“好。”
江承轩点点头,认真解释了起来。
“大明从京师到郡县,皆设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卫、所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
“都司又受五军都督府节制。”
“卫下辖千户所、百户所,层层嵌套。”
“太、祖高皇帝设立此制,是吸取了屯田经验,寓兵于农、守屯结合。”
“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确实高明。”
朱棣同样点头。
他自然清楚这套制度的初衷。
“但是,王爷有没有想过。”
江承轩话锋一转,道:“如果卫所官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该如何处置?”
朱棣眉头紧锁,没有回答。
“洪武初年就有逃兵。”
“到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的士兵就有近五万人。”
江承轩继续分析道:“朝廷虽有根补勾补之法,抓回逃兵,或由其家中丁壮补充。”
“奈何此举扰民又扰官,还有军官借机贪污,迫害百姓。”
“搞得乡里鸡犬不宁。”
“可即便如此,逃兵还是有增无减。”
“本王也听过这些事。”
朱棣沉声道。
“所以,要明晰产权。”
江承轩加重语气强调道:“告诉所有军户,他们手中的军田具体是三亩、五亩还是十亩。”
“就算自己不能耕种,也能让亲属代耕。”
“耕种所得,只需交给王爷一成五。”
“剩下的八成五全归军户自己!”
这相当于给军户减了大半赋税。
从前军屯的产出,大多要上交朝廷和卫所。
军户只能拿到极少一部分。
如今只需交一成五,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诱惑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军屯之田,严禁交易和买卖。”
江承轩补充道:“王爷如果缺粮,直接按市价向军户购买即可。”
“如果军户家中没有亲属代耕,可以安排他人帮忙,事后支付工钱。”
“这样既不违民心,又能保证粮食供应。”
“本王还是不解。”
“这样一来,这些军户就会心甘情愿为我鞍前马后?”
朱棣眼中浮现一抹疑惑。
江承轩淡淡一笑,道:“他们不是为王爷卖命。”
“是为自己的土地、田产、财富卖命!”
“太、祖爷的卫所制度,只给军户留少量粮食。”
“但现在,他们只需交一成五,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王爷赢了,他们的土地能保住,还能继续享受这份收益。”
“如果王爷败了,建文帝会给他们保留这些土地吗?”
“恐怕只会收归朝廷,甚至还要治他们附逆之罪吧?”
江承轩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朱棣恍然大悟的明白了。
不得不佩服江承轩的思路。
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是开创性的阳谋。
从制度根源上拉拢人心,跟姚广孝的阴谋诡计完全是两个极端。
姚广孝擅长布局算计。
反观江承轩,擅长从规章层面解决根本问题。
“而且,还要提高士兵待遇。”
“士兵战死,其家属可享受三年免税。”
“作战勇猛、斩杀敌人者,赏赐勋章。”
“佩戴勋章者可等同于秀才待遇,享受相应特权。”
“受伤士兵,由王府负责医治,发放抚恤金……”
除了燕军本身,江承轩还考虑到了南军俘虏。
“对俘虏也要推行这套产权明晰的制度,让他们成为靖难的受益人。”
“只要归顺就能分到土地,享受同等待遇。”
“这样一来,俘虏也会心甘情愿为我们效力。”
听江承轩说这些,让朱棣心中产生了一股奇怪的错觉。
好像天下已经变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姚广孝从未给过他这种感觉。
而江承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方案,都透着他必定能夺取天下的自信。
他们讨论的,早就不是如何造反。
而是君临天下后如何治理。
有时候,朱棣忍不住恍惚,觉得他已经是皇帝了。
正在与心腹大臣商议治国之道。
“此法确实可行。”
朱棣缓和过来,道:“但就怕被朱允炆抓住把柄,说本王不尊祖训。”
江承轩哈哈一笑:“王爷,何为不尊祖训?”
“我们只是改良卫所制度,并非废除。”
“祖制本就是个筐,只要对我们有利,尽可以往里装。”
“我们这是遵祖制而改良,朱允炆就算想指责,也找不到过硬的理由。”
听到这里,朱棣也笑了:“先生说得有理!”
随后,他站起身,对着江承轩郑重行了一礼。
“我要率军对外征战。”
“北平的防守,后勤调度,制度推行,全部仰仗先生了!”
“王爷放心!”
江承轩起身回礼。
朱棣把北平的后勤、制度推行等一堆事务,全部丢给江承轩。
他自己带着卫队,直奔真定而去。
因为,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已在那里扎营。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