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女频衍生小说——《白毅宣神谙:山河映卿卿》!由知名作家“笺纸鹤”创作,以宣神谙白毅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17968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夜色如墨,沉沉笼罩着南宫连绵的殿宇飞檐。白日朝堂上关于“百工实学”科的激烈风暴,似被这浓重的黑暗暂时吞噬,只留下无边寂静。更漏的滴答声在空旷宫殿深处格外清晰,一声,又一声,敲在人心坎上。却非殿灯火已熄…
《白毅宣神谙:山河映卿卿》精彩章节试读
夜色如墨,沉沉笼罩着南宫连绵的殿宇飞檐。白日朝堂上关于“百工实学”科的激烈风暴,似被这浓重的黑暗暂时吞噬,只留下无边寂静。更漏的滴答声在空旷宫殿深处格外清晰,一声,又一声,敲在人心坎上。
却非殿灯火已熄。白毅踏着清冷月色,步履沉稳地穿过重重宫禁。他未回寝殿,径直走向长秋宫。白日舌战群臣、乾坤独断的帝王威仪沉淀下来,化作眉宇间一丝疲惫,眼底深处是对那人的思念与依赖。
长秋宫内室,烛光温软。不同于宣室殿的肃杀,这里的气息令人心安。
宣神谙坐在临窗暖榻上。褪去皇后雍容,只着素雅浅杏寝衣,乌发松松绾起,几缕碎发拂过白皙颈侧。她侧着身,怀中抱着裹在锦被里的团子——班令仪。
小令仪睡意正浓,长睫如蝶翼覆在眼睑,粉嫩小嘴微嘟,发出细小均匀的呼吸。宣神谙垂眸,目光温柔似水,一手轻拍孩子后背,另一手小心掖紧被角,不让一丝凉风透入。烛光在她沉静的侧脸跳跃,勾勒出柔和线条,如一幅静谧仕女图。
侍立宫人欲通报,白毅摆手示意噤声。他放轻脚步,如猎豹收爪,无声行至榻边。他未言语,只静静看着眼前这温馨一幕——他的皇后,和她视若己出的养女。
宣神谙察觉到熟悉的气息,缓缓抬头。见是白毅,眼中瞬间漾开温煦笑意。她唇微动,无声唤道:“陛下。” 怕惊扰怀中孩子。
白毅目光在她笑靥上停留片刻,落回熟睡的小令仪身上。他俯身,动作极轻,用指腹蹭了蹭小娃娃吹弹可破的脸颊。那温软细腻的触感,带着生命纯粹的温度,奇异地熨帖了他心头积攒的沉郁。
“睡得真香。”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如情人耳语,在静夜里格外醇厚。他直起身,目光深深望着宣神谙,“这孩子,被你养得极好。很乖,也依赖你。朕瞧着,长秋宫上下,没有不疼她的。” 班令仪玉雪可爱,性情温顺,加上宣神谙视若珍宝,宫人皆真心喜爱。
宣神谙低头看着怀中稚嫩小脸,笑意更深,却也染上一丝怜惜。“她是极乖的,很少哭闹。”声音同样轻柔,“只是……看着她这么小,父母双亡,孤零零在宫里,纵有万千人伺候,终究是……一个人。”
她顿了顿,长睫微颤,仿佛被烛光刺了一下。再抬眼看向白毅时,温润眼眸深处泛起一层薄薄水光,带着迷蒙追忆。“不知怎的,看着她,妾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没了阿父,寄居舅父家的日子。”
白毅的心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攥住。他知晓她的过往,却极少听她主动提及那段寄人篱下的岁月。他默不作声在暖榻另一侧坐下,身体微倾向她,无声传递着倾听与陪伴。目光专注沉静,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宣神谙目光飘远,仿佛透过烛光,看到遥远的琅琊,看到那个模糊又清晰的童年。“那时,阿母整日以泪洗面。舅父虽是至亲,但王府规矩森严,处处都是眼睛。妾和阿裕……年纪虽小,却知要处处小心,事事谨慎。走路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高声,连多吃一块点心,都要先看看舅母脸色……” 声音轻淡,似讲他人故事,可那深埋岁月下的酸楚与小心翼翼,如无形丝线缠绕字句,也缠绕听者心间。
白毅静静听着。他能想象,那个十岁便失怙的小女娘,牵着幼弟,在偌大陌生王府里,如何收敛天性,察言观色。那绝非她年纪应有的沉重。他宽厚温暖的手掌,无声覆上她放在膝上的手,轻轻握紧。手心带着常年握刀剑的薄茧,粗糙却坚定有力。
宣神谙感受到手背传来的温度与力量,似被从回忆寒潭拉回。她抬眼看向白毅,对上他眼中毫不掩饰的心疼与理解,心中那点残留凉意驱散。她轻轻回握,唇角弯起释然弧度:“都过去了。只是……妾看着令仪,就不愿她也有那种感觉。愿她在长秋宫里,能像有父母疼爱的孩子一样,想笑便笑,想闹便闹,不必看人脸色。”
“她会的。”白毅声音低沉肯定,带着帝王承诺,“有你在,她便是长秋宫最无忧无虑的小翁主。朕,也是她的倚仗。”他目光扫过她眉宇间未散的忧色,“今日朝堂,让你忧心了?”
话题自然转至朝政。宣神谙摇头,眼中流露关切:“妾在后宫,只闻风声。闻喜侯遣人递了消息,说陛下力排众议,终将‘百工实学’科定下。过程想必艰难。”
“嗯。”白毅应声,眉宇掠过一丝冷冽,“郑公,哭天抢地,如丧考妣。王公迂腐,只知抱残守缺。伏公眼中倒有激赏。纪遵……还是一针见血。”他简略提点关键人物反应,语气平淡,却足令宣神谙想见当时剑拔弩张。“不过,此事已定。霍翀、何勇、崔祐他们,最终也明利害,站在了朕这边。桑公处,朕已当面交付,他应下了。”
“桑公深明大义。”宣神谙由衷道。她沉吟片刻,眼中闪烁思虑光芒,如暗夜星辰。“陛下,此番选才,意义重大,关乎国策推行,更关乎新旧交替的朝堂风气。妾在想,待陛下与桑公他们初定人选后,妾或许……可在宫中办一个小范围的诗会雅集?”
“哦?”白毅挑眉,露出兴趣。他知自己的皇后,绝非只知赏花吟月的闺阁娘子。她提诗会,必有深意。
宣神谙娓娓道来,声音柔和条理清晰:“妾想,只邀几位新晋有潜力的寒门文官夫人,再请几位根基深厚、素有才名的世家贵女作陪。比如……白鹿书院的桑娘子,她今日来兰台书局,妾观其谈吐见识,清雅通透,非寻常闺秀可比,邀她来,气氛也更融洽。”她巧妙抛出桑舜华。“名为诗会,实则是借此机会,让寒门夫人接触上层礼仪规矩,不至日后因出身局促,受人轻视。也让世家贵女亲眼看看寒门新贵夫人的品性才情,消解些固有偏见。夫人们若能和睦相处,多少也能缓和朝堂上新旧势力间的紧绷之气。毕竟,陛下朝堂提拔寒门、抑制世家,暗流涌动,总需地方疏导调和。”
白毅静静听着,看烛光下妻子沉静而充满智慧的脸庞。她总是如此,在他大刀阔斧改革时,于细微处、于他视线未及处,悄然铺路,弥合裂痕。她的政治智慧如润物春雨,滋养着初生的帝国根基。这份心意,这份并肩同行的默契,比任何华辞更令他心动。
“好。”他毫不犹豫点头,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与信任,“神谙思虑周全。此事放手去做,所需只管吩咐。桑家那娘子……”他想起桑舜华沉静如荷的模样,“确是不错人选。有她在,世家那边也更放心。”他顿了顿,“你想得对。朝堂之争,有时根在内帷。夫人们若能融洽,许多事便好办。”
得他肯定支持,宣神谙心中熨帖,眉宇笑意舒展。她低头看怀中依旧香甜的班令仪,小女娃咂巴了下小嘴,那可爱模样让她心头柔软。她又想起了宣昶当年看自己的模样。
“陛下,”她轻声开口,带着悠远怀念,“您曾问过妾的阿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白毅微怔。他确曾问过,是早先闲谈偶然提及。未料她记着,更未料她会在今夜提起。他坐近些,目光专注,充满倾听诚意:“嗯,朕一直很想知道。宣公……在神谙心中,定是极好的人。”
宣神谙目光悠远温柔,似穿越时空回到琅琊那书墨飘香的小院。“阿父他……”声音带着梦幻般的暖意,“特别温柔。是骨子里透出的和煦,像春风,让人不自觉地想亲近。”她脑中浮现阿父清癯儒雅、温润含笑的面容。
“他是琅琊名儒,却无架子。早年在前朝做过官,看不惯污浊,便辞官回乡。他说,与其朝堂虚与委蛇,不如回乡开办学堂,教真正想读书明理的孩子。”她语气充满敬佩,“后来,他就在家乡办起书院。再后来……就有了妾。”
说起童年,宣神谙脸上焕发明亮光彩,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妾小时候,是阿父的小尾巴。他去讲学、会友,只要方便,必定带着妾。小小人儿坐在阿父身边,听他与名士高谈阔论,讲经史子集,也谈田间农事、商旅见闻……阿父从不觉得带女儿有失体统,反常说:‘我家神谙听得懂呢!’”
她说着,自己忍不住轻笑,眼中却蒙上水雾。“他待妾,如珠如宝。妾想学什么,他都教;妾问什么,他都耐心答。妾那时懵懂,却也觉得阿父是世上最有学问、最了不起的人。”声音低下去,带着浓浓眷恋,“那时……阿母笑容也多。阿母是老乾安王之女,金枝玉叶,却看中阿父才情,甘愿下嫁。阿母舞姿轻盈,如仙子……阿父善吹箫,便是因阿母擅舞。他吹箫,阿母便随箫声起舞……那时,真是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暖阁里只余烛火轻响和宣神谙低柔叙述。白毅安静听着,仿佛也看到那书香琴瑟和鸣的温馨小院,看到被阿父宠溺、无忧无虑的小小女孩。他更能感受那段时光在她心中的珍贵。
宣神谙声音哽咽,强自压抑,“可惜……阿父去得太早了。他才刚过而立……一场急病……就……”
那个“就”字后,是戛然而止的悲痛与虚空。宣神谙的泪无声滑落,滴在锦被上,洇开深色湿痕。怀中班令仪似被惊扰,不安扭动。宣神谙立时收敛心神,强压悲恸,更轻柔拍抚孩子,直至她重入梦乡。
白毅的心随她叙述,如被紧紧揪住,酸涩疼痛。他见她强忍泪水的脆弱,更见她为不惊扰孩子瞬间恢复的坚强。他伸手,这一次,用指腹极轻柔地拭去她颊边残泪。动作小心,充满怜惜。
“后来……阿父不在了,槐里小院的天……便没了。”宣神谙声音恢复平静,却带着看透世事的苍凉,“阿母……再未起舞。笑容没了,眼中的光熄了。整个人变得……优柔寡断,终日愁眉。家里重担,一下子……似落在了妾肩上。”她顿了顿,语气是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那时妾才十岁,阿裕四岁……妾看着阿母以泪洗面,看着懵懂弟弟,心中只一念:阿父不在了,我得替他……照顾好阿母,照顾好幼弟。不能让他们再受委屈。”
寥寥数语,道尽十年寄人篱下的沉重与少女过早背负的责任。平静的陈述,比哭诉更令白毅震撼心疼。他妻子温婉沉静的外表下,竟藏如此坚韧灵魂与深重过往。
他沉默片刻,握她的手更紧,似要将力量传递给她。未说空洞安慰,只低沉郑重道:“都过去了。神谙,你做得很好。宣公若泉下有知,定为你骄傲。” 他知,这份肯定,重逾一切。
宣神谙抬眸看他,对上他深邃眼中毫无保留的理解、心疼,心中那根紧绷多年的弦,似被温柔抚平。她朝他露出一个带泪痕却无比释然依赖的笑容,如雨后初绽白莲,纯净脆弱,亦柔韧。
白毅看着她的笑容,心头悸动。他忽然倾身向前,在她光洁额头印下一个极轻柔、无限珍惜的吻。不含情欲,只有纯粹疼惜与抚慰。无声诉说:你受的苦,我懂;你的坚强,我见;那日后,你的脆弱,便是我守。
这突如其来的温柔让宣神谙微怔,暖流瞬间涌遍四肢,脸颊悄然飞红。她垂眸,长睫如受惊蝶翼轻颤。
白毅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与试探:“神谙,我们成婚……也有数月了。”他顿了顿,斟酌词句,目光温柔落在她平坦小腹上,“你……可愿要个孩子?我们的孩子。”
宣神谙心跳猛漏一拍。她抬头,迎上他灼灼目光。那目光有期待,有紧张,更有深沉的柔情。她未立刻回答,只轻轻反问,带着女儿家娇羞探寻:“陛下呢?陛下……可想要?” 她想知他心意,是责任,还是源于爱与期待。
白毅唇角缓缓勾起温柔弧度,笑容冲淡了眉宇间所有疲惫与威仪,只余年轻丈夫面对心爱妻子的赤诚。他未直接答“想”,而以近乎憧憬的语气道:“朕在想,若能有个同你一般温婉聪慧、沉静可爱的小神谙,整日围在朕身边,糯糯唤着‘父皇’……该是何等人间至乐?”他伸手,极轻刮了下她鼻尖,眼神宠溺,“朕定如宣公当年宠你般宠她,让她做世上最无忧无虑的小公主。”
这回答瞬间击中宣神谙内心最柔软处。她仿佛看到未来那小小的、酷似自己的女娘,被父皇捧在手心,拥有她曾失去的完整父爱。那温暖期待,让她眼眶又热。
她忍不住也笑,带着促狭与甜蜜烦恼,顺话道:“若生的不是女娘,是个皮小子呢?或……就算生了女儿,可孩子脾气便如抽签,万一是个混世小魔王,整日上房揭瓦、搅得宫里鸡飞狗跳呢?”她说着,想象那画面,眉眼弯弯,带着对未来生活的鲜活憧憬与一丝甜蜜“抱怨”。
白毅被她娇俏模样逗笑,低沉笑声在暖阁轻荡。他伸臂,将她连同怀中班令仪一起,轻轻、珍惜地揽入宽厚怀中。下巴轻抵她散发馨香的发顶,带着笑意与无尽纵容,在她耳边低语:
“那又如何?是皮小子,朕便教他骑马射箭,教他治国安邦,让他将来做个顶天立地男儿,守护母后与姊妹。”
“是混世小魔王……也无妨。朕江山够大,容她恣意生长。有朕与你看顾,再皮的猴子,也翻不出天去。”他收紧手臂,拥得更紧,语气郑重温柔,“只要是我们孩子,无论男女,无论性情,皆是上天所赐珍宝。朕会与你一同护他(她)周全,看他(她)长大,让他(她)拥有……我们曾拥有,及未曾拥有的,所有快乐安稳。”
温热气息拂过她耳廓,带着更深承诺,低沉清晰:“神谙,你失去的那个有箫声、有舞姿、有阿父宠溺、有阿母笑容的‘家’……朕知,那是你心底最深念想。朕向你承诺,会尽己所能,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家。”他手指无意识轻点她手臂,“非槐里小院,而是属于我们的家。有孩儿承欢膝下,有外姑(岳母)(若她愿)颐养天年,有阿裕常来走动,有长秋宫安稳笑声……还有,”他顿了顿,声音带上一丝少年郎的得意温柔,“朕的箫,也吹得不差。虽不敢及宣公当年神韵,但为你……为我们的家,吹一曲月下清音,尚可。”他侧头,凝视她近在咫尺、因惊讶微睁的眼眸,一字一句,清晰坚定:“我们,也能做这世间的圆满夫妻。如岳丈岳母当年,琴瑟和鸣,白首不离。”
这朴实无华却重逾千斤的承诺,如最暖泉水,瞬间包裹宣神谙整颗心。她靠在他坚实温暖怀抱,感受沉稳心跳,听他描绘未来图景——有他们,有孩子,有责任,更有平凡珍贵的幸福。白日忧虑、童年阴影、朝堂风云……似都被这温暖怀抱与真挚话语驱散。
“陛下……”宣神谙声音带着浓重鼻音与难以置信感动,她抬头,泪眼朦胧望他近在咫尺的俊朗面容,烛光在他深邃眸中跳跃,映照出毫不作伪的深情坚定。她哽咽,千言万语堵喉,终化作一声无限依赖满足的轻叹:“好……我们要做这世间……最圆满的夫妻。”
怀中班令仪似也感受安宁温暖,睡梦中无意识往宣神谙怀里钻了钻,发出小猫般满足呓语:“阿母……”
这模糊呼唤让宣神谙与白毅同时低头看怀中小人儿,相视一笑。笑容里,充满对养女的爱怜,亦充满对血脉相连未来的无限憧憬。
白毅低头,这一次,吻落在宣神谙柔软温润的唇上。不再是额际怜惜轻触,而是带着灼热、压抑已久的深情渴望。这是丈夫对妻子最直接的爱意,男人对深爱女人的灵魂印记。
宣神谙闭眼,长睫如蝶翼颤抖,温顺热烈回应。言语已多余。静谧长秋宫深处,烛火摇曳,映照紧紧相拥的璧人。他们分享过往云淡风轻,共享此刻缱绻情深,更在无声中,许下关于未来并肩同行的坚定承诺。窗外更深露重,殿内春意盎然。
烛火轻跳,爆出明亮灯花,缓缓黯淡。暖阁最后一丝光线温柔熄灭,只余满室旖旎黑暗,与彼此交融的安稳呼吸。
小说《白毅宣神谙:山河映卿卿》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