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大明皇子监狱偷听讲课,求我当国师 余闲小说完结版章节在线阅读

大明皇子监狱偷听讲课,求我当国师

作者:永乐无霜

字数:514689字

2025-08-01 00:47:59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大明皇子监狱偷听讲课,求我当国师。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永乐无霜创作,以 余闲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514689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大明皇子监狱偷听讲课,求我当国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多嘴。”

朱元璋身子硬了一下,很快恢复正常。

“去查一查余闲的底细,重点看他接触过什么人,干过什么事。”

没查清楚前,他总觉得不对。

朱标领命退下,留下朱元璋一人守着大殿。

他盯着始终明亮的烛火,心里疑云不减范增。

余闲若是小人,自然有的是手段。

刑部三十六副刑具,专治畏威不畏德的宵小之徒。

如果不是,那便最好!

反正,余闲所认识混得最好的人–杨宪,已经倒台。

他就不信了,能让这么个小东西乱了大明?

麦子熟了几千次,老鼠当猫还是第一次!

次日。

朱标顶着硕大黑眼圈,去又复返。

调查书的内容让朱元璋很烦躁,任何皇帝都不会喜欢失控的下属。

更别说——操行失控!

合着余闲从前隐姓埋名,是因为职场失意,情场得意,秦淮河畔勾栏瓦舍的民间股东之一。

入京一年半,除了第一天和被捕入狱那一日,据说没有任何人在青楼以外的地方见过余闲。

“据知情人称,余闲还与某楼花魁有不正常关系,此女甚至不收余的钱……”

“荒唐!”

朱元璋把调查书拍在桌上,眉头横针纹清晰可见。

“道德败坏!还不给钱?这是官吏该有的样?”

在朱元璋看来,没有妓女不爱钱。

只有妓女不敢收钱的人。

“余闲一个乡下子弟,没有任何靠山,肯定仗着杨宪的权势,在青楼坑蒙拐骗。”

“连这等穷苦女子的性命钱都要贪,还有王法吗?”

朱元璋忽然有点后悔,自己明明手握世间栋梁,却要听一个小色鬼的预言,这是什么样的世道?

实在枉费抬举!

“父皇息怒。”

“这年轻人就是气盛哈~”

朱标这回也是帮理不帮亲:“余闲是从乡下来的,没见过太多美貌女子,好奇也是正常。”

“况且秦淮十六楼,可以吟诗,吃饭,听曲,喝酒,也是个消遣时光的去处。”

朱元璋冷哼一声,根本不信这种说辞。

“消遣时光?”

“恐怕只有姑娘嘴上的胭脂被他销毁了。”

“不是不给此人机会,是给他机会不中用啊!”

“老子早就说过,官吏要洁身自好,官员子孙也要维护家风!”

朱标苦笑几声:“父皇,余闲只是杨宪的远房亲戚,跟子孙八竿子打不着。”

“怪就怪秦淮十六楼大路朝东,只要有钱就能进。”

朱元璋皱眉道:“人家要,他就去?”

“他就是摆脱不了男女那点事,太好攻破!”

“凡事讲究一个度,余闲有么?”

“依咱看,肚兜倒是摸过不少!”

闻言。

朱标叹了口气:“其实儿臣查了才知道,秦淮河十六楼中,不乏朝中官员身影。”

“若人人沉迷于温柔乡,长此以往队伍士气也可能受影响。”

话音刚落,朱元璋被说中心中隐忧。

有关官员爱玩的风言风语,他最近听过几次。

明明已经严格规定大明官员俸禄,而且禁止收受贿赂。

那点钱只够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官员们哪来的钱去快活?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不那么淡定了。

“禁!必须禁!”

“你继续查,有哪些官员不知检点,全都记录起来。”

“谁再违反,仗责六十。”

正所谓,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他朱元璋也不是什么道德卫士,不允许男子传宗接代。

但此类支出过于高昂,官员不可能在没贪污的前提下日日流连忘返。

没贪污?他绝对不信!

朱标应了下来,“那扭转灾祸的法子怎么办?”

“给谁办,也不能给这种人办。”

今日之后,朱元璋给余闲盖棺定论了。

“老子飘零半生,就没见过人夜里耕百里地,百日还能行万里路的。”

“什么意思?”朱标疑惑道。

“意思就是,有李善长、刘伯温坐镇,就没有破不了的局。”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又心长。

“想当年,要不是这两位点拨,咱也坐不上龙椅。”

“不就是个私塾先生吗,余闲能做的,韩国公和诚意伯也能做到。”

话是这么说,但做起来就难了。

“儿臣不是信不过他们,只是大明不止有这两人。”

朱元璋摇摇头:“咱身边最厉害的文臣都参破不了,还有谁能争锋?”

朱标几番欲言又止,最后沉默下来。

如果余闲的智慧止步于私塾先生,又怎么能让朱家父子三人、韩国公、诚意伯为难。

隐隐之中,朱标总觉得有些蹊跷。

不知过了多久。

李善长、刘伯温一路紧赶慢赶,又回到宫中。

朱元璋有些惊喜于二人的效率,但表情还算镇定。

“一日不到,你们就破解了?”

二人不约而同的重重点头,脸上洋溢着难掩的喜色。

李善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虽然微臣彻夜未眠,但所幸参透玄机,所以特来复命!”

朱元璋眉毛上挑,转而看向刘伯温:“诚意伯也想到了?”

“微臣不才,刚想到暇思,便不敢再耽误。”刘伯温淡淡的说。

至此,朱元璋的心放回肚子里。

“既如此,那就从韩国公开始吧。”

李善长被钦点,底气更加旺盛,挑衅地看了旁人一眼,互望一眼后,刘伯温犹如老泰山巍然不动。

见敌不动,李善长胸有成竹的上前。

“臣以为,应对冰雪期灾祸,可用三步走!”

声音响彻大殿的同时,朱元璋的胃口被吊起来了。

就三步?这么简单吗?

不愧是朕的“萧何”!

“第一步,广积粮!”

“史书所记载的政局动荡,皆因百姓缺粮,愤起造反,如果人人吃饱饭,百姓心中就没有怒。”

“我朝有官粮,为各地灾情、粮草调度应急使用,可实际应用时,因层层上报错过救急最佳时间,例子比比皆是。

粮食运送短则几日,长则十天半月,这点时间足够把老百姓逼成饿鬼!”

想到这,李善长双眼暗淡:“官员不敢私自开仓放粮,因为不管大明律,还是自古以来,这都是违逆国法的重罪。”

“若要根治,必须建立义仓。”

“义仓?”朱元璋眉头微皱轻声道。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