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我是千万富翁,从乞丐给的一元起最新章节,我是千万富翁,从乞丐给的一元起章节在线阅读

我是千万富翁,从乞丐给的一元起

作者:泰来否去

字数:109202字

2025-08-05 08:06:32 连载

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现言脑洞小说吗?那么,我是千万富翁,从乞丐给的一元起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泰来否去创作,以陈默乞丐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09202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我是千万富翁,从乞丐给的一元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周三下午,阳光正好。

星辉高科园区在秋日澄澈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而充满科技感。A区3号楼,流线型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金色的阳光。陈默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出示了林薇的邮件和身份证件,在安保人员严谨的核验后,领到了一张印有“访客”字样的临时通行卡。

703会议室位于七层。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落下无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洁净的、略带消毒水气味的安静。陈默找到会议室,门虚掩着。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

会议室不大,布置简洁而专业。一张椭圆形的长桌占据中央,周围摆放着十几张椅子。已经来了五六个人,大多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或简约的商务装,年纪看起来都比陈默大不少,气质沉稳内敛,彼此低声交谈着,空气中流动着一种无形的学术气场。林薇坐在靠里的位置,正和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低声说着什么。那老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睿智,不怒自威,正是陈默在资料上见过的周振华教授。

陈默的出现,让交谈声微微停顿了一下。几道带着审视和些许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林薇抬起头,看到陈默,对他微微颔首示意,指了指靠近门口的一个空位。周教授的目光也扫了过来,带着学者特有的锐利探究,在陈默脸上停留了一瞬,没有多余的表情,又转回去继续和林薇交谈。

陈默感到一丝紧张,手心微微出汗。他尽量让自己显得自然,走到林薇指定的位置坐下,将准备好的笔记本和笔放在桌上,那份签署好的保密协议也放在了手边显眼的位置。他挺直脊背,目光平视前方,努力融入这个充满智慧与权威的空间。

两点三十分整。周教授停止了交谈,清了清嗓子。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好,人齐了,我们开始吧。”周教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沉稳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天的研讨会,主题是‘极端环境下材料设计与性能挑战’,聚焦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极限工况对材料提出的苛刻要求,以及我们的应对思路和瓶颈。老规矩,开放讨论,畅所欲言,但注意保密条例。”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研讨会直接切入主题。周教授首先抛出了一个关于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在超高温、高离心载荷复合作用下,材料蠕变失效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严密,将复杂的材料行为与微观结构演变、热力学过程紧密联系,听得陈默心驰神往,也感到了巨大的知识鸿沟。他飞快地记录着关键词,大脑高速运转,试图抓住那些他能理解的点滴。

接着,几位研究员依次发言。有的汇报了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超高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上的应用前景与界面结合难题;有的探讨了深海极端压力环境下特种合金的氢脆敏感性及防护涂层研究进展;还有的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极端工况材料成分设计与性能预测的最新尝试……每一个话题都代表着材料科学最前沿的探索,充满了挑战与智慧的火花。

陈默如同闯入巨人国度的孩童,贪婪地汲取着这些顶尖智慧的结晶。他全神贯注地听着,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滑动,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和理论模型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但他努力捕捉着发言者的核心思路、面临的瓶颈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他能感觉到自己带来的那份关于“涡轮叶片冷却构想”的提纲,在脑海中与这些讨论的内容不断碰撞、交融。

林薇也做了发言,内容是关于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复杂热力循环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她的报告数据详实,分析严谨,逻辑清晰,赢得了在座几位资深研究员的点头认可。

讨论越来越深入,气氛也越发热烈。当话题再次回到高温涡轮叶片的散热难题,特别是如何更有效地降低叶片根部(榫头部位)的热应力集中、提升其使用寿命时,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争论。

“传统的对称冷却流道设计,在根部区域的散热效率始终是瓶颈,应力集中无法根本解决。”

“尝试过多种非对称雏形设计,但要么工艺实现难度太大,要么对气动性能影响显著,得不偿失。”

“材料本身的耐热极限已经接近天花板,结构优化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

就在这时,周教授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会议室角落,落在了陈默身上。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声的询问和鼓励。

陈默的心猛地一跳!机会!林薇之前说的“有所收获”的机会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狂跳的心脏和微微颤抖的手,在周教授目光的注视下,缓缓举起了手。这个举动,让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这个陌生的年轻访客身上,带着惊讶和探究。

“周教授,各位老师,”陈默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但他努力保持着平稳,“我是旁听的陈默。刚才听各位老师讨论叶片根部的热应力集中问题,深受启发。我…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或者说,是之前接触过的一种思路,想请各位老师指点。”

他停顿了一下,看到周教授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林薇也投来鼓励的目光。

陈默定了定神,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是他根据“A.Z.”构想整理的核心思路提纲。他摒弃了所有复杂的公式和术语,用尽可能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

“我在想,既然对称冷却流道在根部散热效率低,非对称设计又面临工艺和气动挑战…那是否可以将‘非对称’的思路,从流道的形状本身,转移到冷却介质(气流)的流动控制和能量分布上?”

这个切入点让在座的几位研究员都微微挑起了眉。

陈默继续阐述,思路越来越清晰,仿佛“A.Z.”的灵感在他脑海中复苏:“比如,在叶片内部设计一种特殊的导流结构,不是去改变流道的物理形状对称性,而是在关键的高温高压区域(如榫头根部)上游,主动制造一个可控的、局部的气流‘非对称加速场’?通过精确控制这个加速场的强度、位置和形态,让一股高速、低温的核心冷却气流,像一把精准的‘冷刀’,被‘甩’或者‘引导’向最需要散热的根部应力集中区?同时,通过对主流道气流形态的微调,确保整体气动性能损失最小?”

他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的空白页上快速地勾勒着极其简化的示意图——一个叶片的轮廓,内部几条代表气流的箭头,在根部上游区域形成一个旋涡状的“加速场”,然后一道集中的高速气流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精准地射向根部最热的区域。

“这样做的目的,”陈默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初生牛犊般的探索光芒,“是试图将有限的冷却能量进行‘空间再分配’,实现冷却效率在空间维度上的‘非对称最大化’,集中优势‘兵力’解决最顽固的‘热点’问题。而不是平均用力,导致根部散热不足。当然,这只是个非常初步的构想,具体的流体力学实现、结构设计、材料耐受性、以及对整体效率的影响,都需要极其复杂的建模和验证…”

陈默的声音停下了。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看着他,眼神不再是之前的惊讶或探究,而是充满了震惊和深思!周教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鹰隼,死死盯着陈默笔记本上那个简陋却思路奇诡的草图!林薇的眼中更是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这个思路…和她带回来的那份资料里的核心构想,何其相似!但陈默的表述,似乎更侧重于“能量流的动态非对称引导”,角度更加刁钻和新颖!

几位资深研究员互相交换着眼神,低声快速地讨论着几个关键词:“主动流控?”、“能量定向输运?”、“局部加速场?” … 这些概念并非全新,但将其如此具体地应用于解决涡轮叶片根部散热这个老大难问题,并提出“空间冷却效率再分配”的核心思想,其大胆和巧妙,让这些浸淫领域多年的专家都感到耳目一新!

“能量流的空间非对称再分配…聚焦核心热点…” 周教授低声重复着陈默话里的关键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强烈的兴趣和思索的光芒,“年轻人,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它跳出了传统结构优化的框框,试图从‘流’的本质上去解决问题!虽然正如你所说,实现起来困难重重,涉及多物理场强耦合的复杂问题,但这个方向…极具启发性!”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默:“你能详细说说,关于这个‘局部加速场’的设想吗?比如,你设想通过什么方式去主动制造和精确控制这个场?机械导流片?还是气动激励?”

“我…我初步设想可能是通过叶片内部预置的、特定形态的微型扰流阵列或者微型涡流发生器,结合腔室结构设计,在特定位置诱发可控的旋涡或射流…” 陈默努力回忆着“A.Z.”笔记边缘关于“涡流诱导强化换热”的零星批注,结合自己恶补的知识,谨慎地组织语言,“但这只是非常粗浅的想法,具体的形态和参数优化,需要最先进的流体仿真和实验验证…”

接下来的讨论,彻底围绕着陈默提出的这个“非对称能量流引导”思路展开了。专家们抛开了陈默的年龄和身份,将他视作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提供者,热烈地讨论着技术实现的可行性、潜在的物理机制、可能面临的挑战(如流场稳定性、结构强度、制造工艺)以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节点。陈默如同海绵吸水般,努力吸收着这些顶尖智慧碰撞出的火花,同时也在专家们的追问和质疑下,不断深化和完善着自己那原本模糊的构想。他带来的提纲,成了讨论的催化剂和引子。

研讨会结束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给每个人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边。

周教授站起身,走到陈默面前,主动伸出了手。他的手干燥而有力。

“小陈,对吧?”周教授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今天的讨论,你的思路贡献,很有价值。虽然天马行空,但科研创新,有时候就需要点打破常规的勇气。好好努力。林薇,”他转向旁边的林薇,“后续关于这个方向的初步概念论证和仿真模拟,可以由你牵头,成立个小课题组先探探路。小陈可以作为外部顾问参与进来,提供思路支持。具体事宜,你们对接。”

“是,周老师。”林薇立刻应道,看向陈默的眼神充满了复杂,有惊讶,有欣赏,还有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谢谢周教授!谢谢林研究员!我一定尽力!”陈默激动地握住周教授的手,感觉一股暖流从指尖蔓延到全身。

离开星辉高科园区时,城市的灯火已经次第亮起。晚风带着凉意吹拂在脸上,陈默却感觉浑身燥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力量。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在暮色中依旧熠熠生辉的现代化建筑群,感觉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他面前缓缓敞开。这扇门,不再是靠一枚硬币的“运气”偶然推开,而是凭借他自身的思考、提炼的智慧和那一点点在专业殿堂里鼓起勇气发出的声音,真正叩响的!

他拿出手机,想和谁分享这份激动,却发现通讯录里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人。最终,他点开了和母亲的聊天框,输入:

妈,爸今天感觉怎么样?我这边刚结束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很顺利。过两天就回去看你们。

发送。

很快,母亲的信息回了过来,带着温暖的烟火气:

你爸好多了!能靠着坐会儿了!精神头不错,还念叨你呢!你忙你的,工作要紧!回来妈给你炖排骨汤!

看着母亲的信息,陈默笑了。他收起手机,大步流星地汇入城市的灯火之中。裤兜里,那枚父亲留下的哨子温润依旧;而抽屉深处的小铁盒里,那枚沉寂了许久的一元硬币,在无人察觉的黑暗中,那磨损的表面,似乎极其极其微弱地…闪过了一丝流转的、几乎难以觉察的淡金色光晕,仿佛在回应着主人今日的蜕变与成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