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第3章

第三十三章 雪夜围炉,新味初绽

腊月的青石镇,雪片子像撒了把碎玉,簌簌落满青瓦屋檐。杨薇蹲在酱园的地窖口,裹着件月白色的狐皮坎肩,指尖拂过陶瓮上的霜花。地窖里飘着新腌的萝卜干香,混着松枝燃烧的烟火气,这是她每年最期待的“冬藏”时节——可今年,地窖里多了口新陶瓮,瓮身用红漆写着“云腿腌梅”,是顾远从云南带回来的新方子。

“阿娘!”念薇的声音从地窖台阶下传来,他抱着个粗陶盆,小脸冻得通红,“我和阿蘅去后山摘了野梅!您看,这果子多红!”

杨薇接过陶盆,指尖触到梅子上的白霜:“咱们念薇手真巧,比阿娘当年摘得还齐整。”她捏起一颗梅子,放进嘴里,酸得眯起眼,“倒比去年的甜些——许是今年冬天暖些?”

“阿爹说,”念薇踮着脚,把小脑袋凑到杨薇耳边,“云南来的张师傅说,这野梅得用雪水泡三天,再和云腿肉一起腌,能腌出‘梅香透骨’的味儿!”

“小淘气。”杨薇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尖,“张师傅人呢?怎的不进来?”

“在偏厅喝茶呢!”念薇拽着她的衣角往屋里跑,“阿娘,张师傅说要教我认药材,还要给我看他的药碾子!”

正说着,顾远掀开棉帘从偏厅出来,手里端着盏热姜茶,发梢沾着点雪:“婉儿,张师傅说今年云南的菌子收成好,托人捎了十斤干牛肝菌来,说是要配咱们的‘松鹤延年酱’。”

“真的?”杨薇眼睛一亮,“那咱们得赶紧泡发,赶在过年前进酱园。”

“已在泡了。”顾远把茶盏递给她,“张师傅还说,牛肝菌要配火腿、鸡枞,炖个‘菌王汤’,最是滋补。”

“阿娘,”念薇举着颗野梅跑回来,“张师傅给我糖吃!”

杨薇接过糖,见是云南产的“云片糕”,米香混着桂花香,甜得清润:“张师傅真客气。”

偏厅里,穿靛青粗布衫的张师傅正坐在火盆旁,手里转着个乌木药碾子。他见杨薇进来,忙起身拱手:“杨夫人,久仰大名。我在云南种菌子三十年,今儿个特来送些新鲜的,也想向您讨教讨教这酱菜的手艺。”

“张师傅快请坐。”杨薇拉过条木凳,“我正愁今年冬藏没新花样,您来得正好。”

张师傅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是半袋深褐色的菌子:“这是‘鸡枞油’,用今年头茬鸡枞熬的,配您的‘荷香醉鱼’最妙。”他又摸出个小瓷瓶,“这是‘草果粉’,腌肉时加一撮,能去膻增香。”

杨薇接过瓷瓶,打开闻了闻,辛香中带着草本的清苦:“好东西。我正想做些新式酱菜,正愁没好配料。”

“杨夫人若不嫌弃,”张师傅笑道,“我明日带几个徒弟来,帮您处理菌子。咱们云南的菌子,得用山泉水泡,再用松枝熏,味儿才正。”

“那敢情好。”杨薇笑着应下,“我让阿蘅给您腾间厢房,再让厨房备些热汤。”

雪越下越大,偏厅的炭火烧得更旺了。张师傅捧着茶盏,望着窗外飘雪:“杨夫人,我听周老板说,您办的女学教姑娘们腌酱?”

“是。”杨薇点头,“姑娘们学这个,一来能谋个营生,二来也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好!”张师傅拍着大腿,“我那小女儿也在学腌菜,可总嫌麻烦。要是能跟杨夫人学,保准她能坚持下来。”

“那回头让周小姐带她来。”杨薇笑着应下,“咱们女学的姑娘们,正缺个会教菌子腌法的先生。”

晚间,杨薇站在酱园门口,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三年前——那时她刚嫁到青石镇,地窖里只有半坛没腌完的酸菜,如今却有了云南的鸡枞油、贵州的木姜子、苏州的松子糖。她摸了摸发间的茉莉簪,那是顾远送的,此刻正贴着她的肌肤,带着他的体温。

“阿娘。”念薇举着个雪团跑过来,“我堆了个雪人!”

“小淘气。”杨薇笑着接过雪团,“咱们去偏厅,张师傅煮了菌子汤,你尝尝。”

“好!”念薇拽着她的手往屋里跑,发间的虎头帽沾着雪,“阿爹,阿娘,张师傅说要教我认菌子!”

“好啊。”顾远笑着跟在后面,“等你认全了,咱们就一起去云南采菌子,住在大山里,看云卷云舒。”

杨薇望着父子俩的背影,望着偏厅里飘出的菌子香,忽然明白——所谓“新味初绽”,从来不是守着旧坛子不放,而是让不同的风味在烟火里相遇,让陌生的故事在温暖中交融。而这,才是最珍贵的“冬藏”。

(后续情节预告:张师傅带徒弟来酱园教菌子腌法、女学学生跟着周若雪学认药材、顾远带杨薇去云南采菌子并体验山民生活、系统发布“跨地域风味”任务(如制作“云贵川风味拼盘”、录制“菌子炖汤”教学视频)、村民们自发组织“冬日菌菇宴”、杨薇母亲在青石镇开设“外婆的菌菇坊”并教授传统晾晒技艺等,故事将继续围绕“交融”与“新生”展开,填充更多温暖、治愈的生活细节。)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