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重生兵王:马踏小说无弹窗阅读的网站推荐

重生兵王:马踏

作者:马里亚纳向下

字数:383603字

2025-09-07 08:10:29 连载

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都市日常小说,那么《重生兵王:马踏》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马里亚纳向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陆小北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重生兵王:马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夜风像被擦亮过的银线,穿过操场的看台,吹得金属旗杆发出轻轻的颤音,像远处有人压低了声音吹军号。陆小北跑完最后一圈,脚步落得又稳又轻,把节奏压在一个刚好不累的频率上。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淌,滴在胸前的校徽上,凉丝丝的,不一会儿又被体温烘干了。

他没有立刻回教室,而是爬上看台的最上排,背抵着冰凉的栏杆,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手掌大小的硬皮本。月光不够亮,他就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低,用那一片温柔的白光当小台灯。

硬皮本的首页,陆小北已经画好了四个方框,像四块即将拼成完整地图的拼图:

阶段一:把家与校园的安全边界守得稳稳的;

阶段二:补全知识体系,固定训练节奏;

阶段三:在“公开课堂”里建立学术型可信人设;

阶段四:争取进入少年军校,靠近真正的训练场。

每个阶段下面,他都写了具体的“小任务”。比如“阶段一”下面,是“再查一遍路由器白名单”“帮爸爸妈妈更新手机系统和安全设置”“给家庭抽屉的空腔再加一层掩护”“做班级小手册第二版”。

“阶段二”下面,则是“早晨四公里慢跑改成2公里稳态跑+间歇冲刺”“每周三晚上总结一页数学奥赛题方法”“周末英语分级阅读升级难度”“把日语五十音记到肌肉里”。

“阶段三”的第一条,他特意写成了——“用逻辑说服人,不用恐惧刺激人”。后面还加了括号注释:选公开来源,引用要有出处,结论要留有余地。

“阶段四”的条目最短,却最坚定:

不急,求稳;

不锋芒毕露,求被信任;

不全知全能,知该说的那部分;

无辜者不伤。

写到最后一句,陆小北停了几秒钟,像是在心里把这几个字默默念了一遍,又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人复述。前世的画面突然涌上来——黑暗潮湿的角落、被墙壁吸收的嘶喊、枪口亮起前的可怕静默。

这些不是一个七岁孩子该见到的,但陆小北已经见过了。见过,就再也不会把眼睛闭起来。

“无辜者不伤。”他又在纸边的空白处写了一遍,字更小,却更用力,像在心里种下一颗钉子。接着,他在纸角画了一架简笔画的歼-20,用箭头标出“速度”“隐身”“编队”,在机腹下工工整整写了四个字:“胜利之矢”。

冷风掠过,陆小北把外套拉链拉到领口,起身走下看台。他在跑道外圈慢慢走了两圈,让心跳从运动时的快速慢慢降下来。他不是在“燃烧”自己,而是在调整一个能跑完全程的节奏。

回到教室时,大部分灯已经关了,只有自习角落还亮着几盏。信息科陈老师刚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抱着一摞文件,看到他,笑着点点头:“今天又跑步了?”

“跑一圈,晚上睡得香。”陆小北也笑。

陈老师像是想起什么,压低声音说:“下周的公开课,学校准备在礼堂直播,你不用紧张,按你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好。”陆小北点点头,想了想又说,“老师,我可能会多讲‘为什么’,少讲‘怎么办’。”

陈老师愣了一下,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你负责讲‘为什么’,我们来补‘怎么办’。”

陆小北轻轻“嗯”了一声。这不是在推脱责任,而是在分工。课堂是他讲道理的地方,制度是成年人搭建的地方,彼此不越线,才能走得更长久。

回到家,客厅的灯还亮着。爸爸正蹲在地上修一台旧收音机,螺丝被整整齐齐地摆在白纸上。妈妈在厨房收拾碗筷,玻璃门上映出一团温暖的光。

“跑完步回来了?”爸爸抬头,手里还拿着小号螺丝刀。

“嗯。爸,这个接地线得换了。”陆小北拿起那根泛白的线,轻轻一弯,“氧化太严重了,容易断。”

爸爸笑着骂了一句:“你这小子,眼睛比我还尖!”

“我就是走得近一点看。”陆小北放低声音,“很多问题,走得近一点就能看清楚。”

说完这句话,陆小北在心里又把今天的“计划地图”过了一遍:只有走得近一点,才能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到底在哪里。

洗漱完,陆小北回到房间,把书桌上的白板擦得干干净净,重新画出“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四个圆圈,还在四个圆的连接处画了小齿轮。每个齿轮都对应着一个小动作:

个人:明早跑步前加十个深蹲,晚上睡前十分钟用费曼学习法复述知识点;

家庭:明天检查妈妈手机的双因素认证有没有开启;

学校:做小手册第二版,把“为什么”写得更明白;

社区:给门卫室送一张“陌生人搭讪应对流程”的简单版。

他从抽屉里拿出小陀螺,用指尖轻轻一拨。陀螺发出嗡嗡的低响,像心里那根弦被风吹得轻轻颤动。陀螺稳稳地转着,陆小北坐下来,翻开那本《现代军事与国家安全》。前一天晚上他在“联合制胜”章节写了批注,今天他翻到“科技制胜”这一章。

陆小北不像在背书,倒像是在用“生活里的比喻”把这些文字变成日常能用到的东西。比如看到“信息对抗”这一节,他就在旁边写:“家庭网络就像小城门;APP权限像钥匙;陌生链接像陌生人递来的零食;千万不要吃陌生人递来的零食。”这就是他打算在课堂上讲的“为什么”。

写着写着,陆小北突然停笔,在白板的角落写下四个字母和一个数字:“SOP-1”。他要给自己定一个标准操作流程,就像军人备战一样。SOP-1的标题是“课堂发言标准”:

引用公开来源,列出出处;

逻辑分三段,例子要清楚;

结论留有余地,不下绝对的断言;

避开具体的地点、姓名、详细信息;

发言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语气要平和,避免制造恐慌。

写完,他又在旁边加了一句:“当外面的关注变多时,主动降温,把光引到制度和知识上。”

第二天早上,晨光照在小区的银杏树上,叶子边缘镀了一层薄薄的金。门卫张大爷正在擦栏杆,陆小北走过去递了杯温水:“大爷,喝口水。”

“哎,好孩子!”张大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最近学校里讲的那个‘防骗’课,讲得真好!”

“是老师讲得好。”陆小北轻轻摆了摆手。

他没有多停留,回家、洗澡、吃饭、上学,像齿轮一样把每个动作都卡在该有的位置。路上经过那家面包店,他在玻璃窗里看了一眼自己的影子——背挺得直直的,脚步频率很稳。接着,他借着这面“镜子”,悄悄把视线往旁边偏了偏,看了看对面街上停着的一辆白色面包车。

他不是第一次见到这辆车了,它停在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多。驾驶座上的人拿着手机,看起来像是在刷视频,却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抬头看一眼。这不是普通的警觉,而是一种“职业习惯”。

陆小北没有多看,脚步没有停,眼神依然落在路边刚冒芽的小草上。他在心里给这条“线索”做了个淡淡的标记:“观察,不互动。”他知道,下一段的风会吹得更猛;但现在,他只需要把自己站得稳稳的。

历史课上,黑板上还留着昨天的粉笔字:“抗战与战后秩序”。阳光斜斜地照进来,粉笔灰在光束里轻轻漂浮。陆小北坐在第三排,翻开本子,把昨晚写好的SOP-1默默地记在心里。

老师从讲台上抬起头,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陆小北身上——显然,她还记得那天在操场上的演讲。

“同学们,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问。

陆小北没有急着举手。不是谦虚,而是他想先看看其他同学的发言角度,再决定自己从哪个方向切入。两个同学先后说了课本上的观点,还有一个同学引用了纪录片里的旁白。轮到陆小北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连窗外旗绳拍打旗杆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陆小北站起来,语速不紧不慢:“我想从‘失败叙事的再叙述’说起。”

他没有用任何难懂的词汇,而是把“教科书改写”“媒体框架”这些词换成了大家都能听懂的比喻:“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输了的人会不会说‘我不算’?”底下传来轻轻的笑声,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他接着说:“如果一个国家总用‘我不算’来对待历史,会发生什么呢?

“它会用新的故事去掩盖旧的错误;当经济变慢、社会变得焦虑,它可能会把矛盾指向外面,指向一个‘看得见的敌人’。这时候,军费增长、修改法案这些事情就会发生。”

“有证据吗?”老师接话,像是在和他接力。

陆小北点点头:“公开新闻里的右翼集会照片、年度军费数据、法案修改的时间线,这些都能找到。我在这里不贴具体的图表,但我想说一个‘时间窗口’:十到二十年。

“人口老龄化、财政压力、地区安全竞争,如果这些因素碰到一起,会让某些势力觉得‘现在就是机会’。”

“那我们要做什么?”老师又问,语气里没有催促,反而像是在给他递台阶。

陆小北眼睛亮了亮,声音里带着少年特有的坚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为什么’告诉更多人,让大家都能看清楚,然后一起守住我们的家,守住我们的国!”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钟,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微笑着点头,眼里满是赞赏。阳光正好,照在陆小北的脸上,把他眼里的光衬得更亮了。

这一刻,陆小北知道,他的愿望,已经像种子一样,在心里发了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