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角是陆震宏的小说《首富返老还童,开局负债200块》是由作者“特种退伍兵”创作的都市种田著作,目前连载,更新了100719字。
首富返老还童,开局负债200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老王那场针对“早恋股市”的血腥镇压,如同一次精准的金融风暴,瞬间冻结了陆震宏刚刚蓬勃发展的荷尔蒙经济。
二百八十元净利润被勒令上缴(他偷偷藏了八十,这是底线),五千字检查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记过的威胁更是让他投鼠忌器。
“丘比特之箭”项目,卒。享年一周零两天。
但陆震宏并没有太多时间沮丧。资本的血液在他血管里从不冷却,只会寻找新的出口。老王封死了情感社交这条黄金赛道,那就必须立刻转向。
他的目光,如同精密雷达,再次扫描三中这片贫瘠又富饶的土壤。
刚性需求,低监管风险,轻资产,高复购率……
代写作业?风险中(容易被抓,且客户可能赖账)。
零食代购?利润低(小卖部差价薄如纸),且物流成本(自己跑腿)高。
考试情报?风险高(涉及作弊,一旦发现万劫不复)。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目光扫过教室里那些或奋笔疾书、或抓耳挠腮、或对着试卷唉声叹气的同学。期中考试的阴影,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每个高三狗的头上。
焦虑。恐惧。对分数的极致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一切可能提升分数手段的病急乱投医。
这不是需求。这是刚需中的刚需!是比荷尔蒙更原始、更猛烈的驱动力!
一个更大胆、更疯狂、更……金融化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他。
为什么不创建一个系统?一个专门服务于“分数渴望”的金融系统?
他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着模型。
传统模式:借笔记、问题目、考前划重点……这些都是零散的、非标的、效率低下的物物交换或人情债。
他要做的,是将其标准化、货币化、证券化!
创造一种一般等价物!一种只在“分数经济”领域内流通的硬通货!
它的价值锚定什么?锚定最稀缺的资源——优等生的时间、精力、以及经过验证有效的“知识产出”!
它的发行基于什么?基于需求者的“信用”和抵押物!
它的流通范围?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
它的名字……陆震宏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就叫“考试币”!
说干就干。自习课成了他的金融司令部。
他拿出最普通的作业本,撕下纸页,开始手工制作“考试币”。
设计极简:面额(1考币、5考币、10考币),发行方(“三中七班考试银行”,后面括号“陆震宏信誉担保”),防伪标志(他用了自己练习多年的、极其复杂的签名水印——其实就是用无色指甲油在票面上划拉几下,干了看不出来,但一斜就能看到反光)。
初始发行量:100考币。面额分配合理。
接下来,他需要找到初始的“储备金”和“借款人”。
储备金,即锚定物。他需要优等生的合作。他的目光锁定了学习委员林雪(就是之前张伟暗恋的那个)。她笔迹工整,重点抓得准,而且看起来……家境普通,或许对“知识变现”有兴趣。
课间,他直接找到林雪,开门见山,语速极快:“提供一个合作机会。你的笔记和课后答疑时间,可以定价。我发行一种‘考试币’,同学用这个向你购买服务。你用考币可以在我这里兑换成现金,或者兑换其他服务。汇率初期定为1考币=1元人民币。抽成10%。做不做?”
林雪被这突如其来的、充满金融术语的提议搞懵了,小脸写满震惊和困惑。但“知识变现”和“1考币=1元”这几个字眼,还是让她心跳加速了。她犹豫了一下,小声问:“……真的能换钱?”
“信誉担保。”陆震宏指了指自己(虽然他的信誉在老王的打压下已经岌岌可危),“试点期间,兑换绝对畅通。你只需要提供价值,剩下的流通和信用问题,我来解决。”
或许是陆震宏眼神里的笃定太过骇人,或许是那一元一考的汇率实在诱人,林雪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搞定“储备锚”!拥有了具备内在价值的发行基础!
接下来是借款人。他找到了之前“优洁”项目的老员工,王胖子、赵强等人。这些家伙,考试在即,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
“新项目。发行‘考试币’,可以凭这个去找林雪买笔记、问问题。也可以用这个在我这里抵押借贷,利息按日计。要不要?”陆震宏言简意赅。
王胖子眼睛瞪得像铜铃:“币?宏哥,这玩意儿能当饭吃?”
“不能当饭吃,但可能能让你爸妈以后给你饭吃。”陆震宏冷冷道,“要不要?不要我找别人。林雪的笔记,独家授权。”
“要要要!”赵强抢先喊道,“宏哥!我先借10考币!抵押……抵押我这个月的饭票!”他掏出几张食堂饭票。
陆震宏快速评估:“饭票估值打七折,借你7考币,日息5%,利滚利,考试后第二天归还本息。逾期抵押物没收,并追加滞纳金。签借款协议。”他变戏法似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条款极其严苛的手写协议。
赵强一咬牙,按了手印。
初始货币,就这样投放到了市场!
循环开始了!
有人用现金找陆震宏兑换考币(他严格控制兑换量,维持汇率稳定),然后拿着考币去找林雪购买笔记服务。林雪收到考币,一部分留存(她开始相信这玩意儿能流通),一部分找陆震宏兑换成现金。
有人用物品抵押借贷考币,去购买“知识服务”。
考币,竟然真的在七班这个小范围内慢慢流通起来了!
起初只是小打小闹,但随着考试日期临近,焦虑情绪蔓延,对考币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尤其是陆震宏暗中散播消息:“林雪笔记重点覆盖率疑似高达80%”、“拥有考币等于拥有加分秘籍”……
恐慌性需求被引爆了!
考币的价值被推高!黑市汇率悄然形成,已经有人愿意用1.2元,甚至1.5元现金兑换1考币!
陆震宏作为唯一的发行方和做市商,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货币需求远远大于他的初始发行量!而且,林雪的时间是有限的,供给端无法快速扩容!
通缩!严重的通缩!
怎么办?加息?回收流动性?还是……增发货币?
增发意味着稀释币值,可能引发信用崩溃。不加息,市场会渴死,而且高利贷会压垮借款人(比如赵强,他已经快还不起了)。
陆震宏当机立断:加息!同时开放限量现金兑换窗口,维持汇率稳定,但提高借贷门槛!
他在教室黑板角落开辟了“考试银行每日公告栏”。
【公告:即日起,抵押借贷日息上调至8%。现金兑换考币额度每日限5枚,先到先得。】
消息一出,班里一片哀嚎!
“8%?!宏哥你抢钱啊!”
“才5枚?根本抢不到!”
“考币要暴涨了!快囤啊!”
恐慌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抢购潮出现!那每天5枚的兑换额度,几乎是在公告贴出的瞬间就被秒杀!
陆震宏发现自己低估了这群高三狗在考试前的疯狂。他们对于分数的渴望,已经超越了理性!
更可怕的是,由于考币的稀缺性和林雪服务的“刚需性”,考币开始出现“功能异化”——它不再仅仅是购买服务的凭证,本身就成了被囤积、炒作的资产!
有人开始用考币互相交易,用考币打赌,甚至有人想用考币向陆震宏购买“期末考试预测卷”(他严词拒绝,这是高压线)。
整个七班,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金融狂热。课间讨论的不再是题目,而是考币的汇率和借贷利率。
“你还有考币吗?我用地铁月票抵押!”
“听说二班有人想用一双新球鞋换10考币!”
“宏哥!再放点水吧!顶不住了啊!”
陆震宏坐在风暴眼,面无表情地记录着每一笔交易,计算着风险敞口,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汇率。
他就像一个手搓核弹的孩子,既兴奋于这庞大能量的诞生,又恐惧于它随时可能失控爆炸。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提供知识服务”的设想。
他好像……一不小心,真的搞出了一个怪物般的、基于考试焦虑的……班级内部金融市场。
而这一切,都被后排一个一直沉默寡言、戴着眼镜的男生,用手机悄悄记录了下来。他是新来的转校生,据说父亲是银监会的……
陆震宏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全神贯注地应对着第一场挤兑风波——三个同学同时要求用考币兑换现金,而他的现金储备快要见底了。
“挤兑?”他冷笑一声,对着那三个焦急的同学,说出了那句未来将载入三中史册的名言:
“慌什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考试还没开始,我的信誉就不会崩塌!”
“排队!一个个来!”
“再制造恐慌情绪,全部列入信用黑名单,永久禁止参与本系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