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小说,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最新章节

历史古代小说《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沈砚之温舒然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暴躁咸水鸭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完结,《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小说最新章节第14章,498953字,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宝宝们快来。主要讲述了:冬月初九。离京的前一夜,静思苑的灯火比往日更显昏沉。冷雨歇了大半,只剩零星的雨丝黏在窗纸上,被檐角漏下的风一吹,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有人在暗处悄悄磨牙。殿内的炭盆燃得不算旺,暖意仅能勉强裹住周身,…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小说,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最新章节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精彩章节试读

冬月初九。离京的前一夜,静思苑的灯火比往日更显昏沉。冷雨歇了大半,只剩零星的雨丝黏在窗纸上,被檐角漏下的风一吹,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有人在暗处悄悄磨牙。殿内的炭盆燃得不算旺,暖意仅能勉强裹住周身,却驱不散沈砚之心底的寒意——白日里父皇那道“远逐江南”的圣旨,像一把冰冷的枷锁,将他困在了这场早已布好的棋局里。

沈砚之坐在窗边的梨花木桌前,桌上摊着李太医午后送来的医书和那封泛黄的推荐信。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月白色里衣,外罩薄衾,苍白的脸颊在烛火映照下泛着一丝病态的潮红,却比白日多了几分清醒。小禄子被他以“整理行囊需核对药材”为由打发到外间偏房,殿内只剩下他一人,静得能听到烛花爆裂的“噼啪”声,以及铜漏中水滴落的“嗒嗒”声,每一声都像是敲在紧绷的弦上。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青囊秘要》封面上的纹路,目光却透过窗纸的缝隙,落在院角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上。白日宫门外那名青衣少年的身影,以及那个隐秘的莲花手势,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母妃生前曾在他耳边低语:“阿砚,若有一日娘不在了,见莲花标记,便是娘的故人,可托付性命。”那时他年幼,只当是母亲的戏言,如今身陷囹圄,才知这简单的手势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死托付。

赵承煜绝不会让他安安稳稳带着秘密离开。白日里那碗“安神汤”的异香还萦绕在鼻尖,寒魄散的毒性虽被李太医的护心丹暂时压制,五脏六腑却仍像被无数根冰针反复穿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隐秘的疼。他知道,今夜是离开京城前最后的博弈场——旧部要递消息,赵承煜要下死手,而他,必须在这场无声的厮杀中活下去。

他端起桌上的热茶,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的眼神,却掩不住眼底的警惕。茶是小禄子半个时辰前泡的雨前龙井,瓷杯外壁还留着温热的触感,可他只敢浅啜一口便放下。在这皇宫里,连一杯热茶都可能藏着杀机——就像去年冬日,魏皇后赏赐的那盒“御寒膏”,里面掺了慢性毒药,若不是母妃留下的医书中有记载,他早已烂了半条手臂。

“吱呀——”殿门被极轻地推开一条缝,一股寒气随之涌入,烛火猛地晃动了一下,险些熄灭。沈砚之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紧,指节泛白,目光瞬间投向门口。只见一个身着炭黑色短打、头戴毡帽的少年,背着半篓木炭,低着头,脚步轻得像猫一样走了进来。少年身形单薄,肩膀却挺得笔直,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殿内地砖的缝隙处——那是宫人为了防滑特意打磨过的凹槽,能最大限度减少脚步声。

“殿下,杂役处奉命送炭。”少年的声音沙哑,带着刻意压低的粗粝感,像是被砂纸磨过一般,却掩不住一丝少年人的清亮。他说话时头埋得更低,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截削瘦的下巴,下巴上还有一道新鲜的擦伤,像是搬运重物时不小心磕碰的。

沈砚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按照宫中规矩,入夜后杂役不得随意进出皇子寝殿,更何况是送炭这种本可白日完成的活计。这少年的身份,已然不言而喻。他放下茶杯,指尖在桌下轻轻敲击着桌面——三短两长,正是母妃教他的暗号,意为“此地安全,可叙密事”。

少年走到炭盆边,弯腰放下炭篓,炭块碰撞发出轻微的“哗啦”声。趁着转身的瞬间,他飞快地抬起头,目光与沈砚之相接——那是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瞳孔漆黑,眼角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像是被利器划伤后留下的印记,正是白日在宫门外比暗号的青衣少年!这双眼睛里没有丝毫少年人的怯懦,只有历经风霜的沉稳与警惕,仿佛藏着一整个江湖的刀光剑影。

少年迅速从炭篓底部摸出一个油纸包,油纸包被层层包裹,外面还沾着些许炭灰和碎屑,看起来与普通杂物无异。他趁着整理炭块的动作,将油纸包塞进沈砚之放在桌下的手中——指尖相触的瞬间,沈砚之能感觉到少年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刀留下的痕迹。同时,少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低语:“莲花坞故人,送‘平安信’。”

“莲花坞”三个字入耳,沈砚之心中一震。那是母妃未入宫前在江南太湖边的别苑,四周种满了莲花,每到盛夏便清香满坞,只有最亲近的旧部才知晓这个名字。“平安信”则是母妃当年与旧部约定的密语,意为“事关生死,需亲启亲焚”。他握紧油纸包,指尖传来纸张的粗糙触感,如同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低声回应:“多谢故人冒死相告。”

少年没有多言,再次低下头,将炭篓里的木炭一块块码进炭盆,动作有条不紊。他码炭的手法很特别,每三块木炭围成一个小三角,恰好能让火势更旺却不烧得过快——这是母妃旧部特有的烧炭方法,为的是在传递消息时能多争取些时间。待炭盆添满,他背起空炭篓,转身走出殿门,关门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仿佛从未有人来过。整个过程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却像是过了半个时辰,沈砚之的后背已渗出一层冷汗,贴身的里衣被浸湿,黏在皮肤上,冰冷刺骨。

他迅速将油纸包拿到烛火下,小心翼翼地拆开层层油纸。里面是三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火漆呈暗红色,上面印着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纹——花瓣舒展,莲心饱满,正是宸妃的专属印记。当年母妃在宫中时,所有私密信件都会用这种火漆封口,火漆中掺了她亲手采摘的莲花汁,干后会散发淡淡的清香,连父皇都未曾见过这隐秘的标记。沈砚之指尖微微颤抖,拿起第一封信,用随身携带的银簪轻轻挑开火漆——银簪是母妃留给他的遗物,簪头亦是一朵莲花,此刻却成了开启秘密的钥匙。

信纸是江南特有的宣纸,带着淡淡的竹香,字迹娟秀清丽,正是母妃的贴身侍女青儿的笔迹。沈砚之认得这字迹,当年母妃教他写字时,青儿常伴左右,还曾手把手教他握笔,她笔下的“点”总带着一丝小小的弯钩,像是莲花的花苞。信中写道:“殿下安好?自宸妃娘娘仙逝,奴婢便被皇后发配至浣衣局,日以继夜浆洗衣物,双手溃烂,幸得故人相助,才得以苟活至今。今闻殿下将往江南,特冒死告知一事:江南温家主温衍之,曾与宸妃娘娘有旧交,当年娘娘游太湖时,曾救过落水的温家主性命。温家手中藏有‘九转还魂丹’的秘方,此药可解百毒,或能解殿下身上的寒魄散之毒。温家在云溪县南门外开有‘济世堂’药铺,门前种有三棵老槐树,树干离地三尺处各刻有一朵莲花,殿下可凭此信相见,温家主定会相助。另,皇后与二皇子已在您的行囊中做了手脚,具体何物奴婢不知,只知是致命陷阱,此行务必小心。奴婢已安排人手沿途接应,暗号‘莲花落,故人归’,见到此暗号,便是自己人。青儿泣上。”

沈砚之看着信中的内容,眼眶不禁一热,一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青儿是母妃最信任的侍女,当年母妃出事后,他以为青儿也已遭魏皇后毒手——毕竟魏皇后向来是斩草除根的性子,却没想到她竟在浣衣局那样的地方忍辱负重多年。浣衣局是什么地方?寒冬腊月要在冰水里浆洗衣物,盛夏酷暑要在蒸笼般的屋子里晾晒,多少宫女熬不过三年便病逝或自尽,青儿却能活下来,还在暗中为他谋划,这份情谊,比山还重。

“九转还魂丹”他曾在《青囊秘要》中见过记载,书中说此药“聚天地灵气,融百种奇珍,需以雪莲、人参、首乌等三十六味名贵药材为引,经九蒸九晒方可炼成,可活死人,肉白骨”,只是配方早已失传,没想到温家竟有秘方!这无疑是给他濒死的生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用袖拭去眼泪,指尖轻轻抚摸着信纸上“双手溃烂”四个字,心中暗下决心:若有一日能重返京城,定要将青儿从浣衣局救出,让她安度余生。

他拿起第二封信。这封信的信纸是普通的麻纸,粗糙却坚韧,字迹苍劲有力,带着几分武将的豪迈,是母妃的兄长,也就是他的舅舅林岳的笔迹。林岳曾是镇守北疆的将军,战功赫赫,却在母妃出事后被魏皇后以“通敌叛国”的罪名诬陷,父亲被斩于闹市,兄长战死沙场,家族产业被查抄,残余势力不得不隐居江南。信中说:“阿砚吾侄,自你母妃仙逝,林家遭难,舅父便带着残余族人隐居在太湖边的莲花岛。岛上有三百余口人,皆是林家旧部和忠勇之士,个个能征善战。你若到了江南,若有需要,可持此信前往莲花岛——岛周围布满暗礁,需以‘莲花灯’为号,岸边自有族人接应。切记,魏氏党羽遍布江南,行事务必谨慎,不可轻易暴露身份。舅父盼你平安,更盼你能为你母妃、为林家洗刷冤屈!林岳手书。”信中还附了一张简易的地图,用朱砂标注了莲花岛的位置,以及沿途的暗哨和接头地点,地图边缘还画了一朵小小的莲花,与火漆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第三封信是一张字条,纸质粗糙,字迹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就,墨痕还有些晕染,可见写信人当时的急迫。上面只有寥寥数语:“今夜三更,赵承煜将派死士潜入殿中,欲伪造殿下‘自尽’假象,嫁祸太医院用药不当。死士共三人,皆为江湖杀手,擅长易容,其中一人左手缺食指。望殿下早做准备,臣苏墨在外接应。”

沈砚之心中一惊,猛地握紧字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苏墨?他记得这个名字,当年母妃为了自保,曾秘密培养了一批暗卫,苏墨便是暗卫统领,据说他十岁便入江湖,十五岁已成为顶尖杀手,后被母妃所救,从此誓死效忠。只是母妃出事后,这批暗卫便销声匿迹,他以为他们早已四散离去,没想到苏墨竟还在暗中保护他。今夜三更……他抬头看了一眼殿角的铜漏,铜漏中的水已接近三更刻度,水面上漂浮的木箭正缓缓指向“子”时,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时辰了!

他深知,这些密信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否则不仅他自身难保,青儿、舅舅和苏墨等人也会受到牵连。魏皇后的心腹遍布皇宫,哪怕是一片碎纸,都可能成为他们构陷忠良的证据。他将三封信凑到烛火边,看着信纸一点点化为灰烬。橘红色的火焰舔舐着纸张,字迹在火中扭曲、消失,仿佛将所有的秘密都燃烧殆尽。灰烬落在桌上,如同细碎的黑蝶,带着淡淡的莲花香——那是火漆中莲花汁燃烧后的味道,熟悉又陌生。他拿起茶杯,将剩下的半杯茶水倒在灰烬上,搅拌均匀,然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茶水带着一丝灰烬的苦涩,滑入喉咙,却让他心中更加坚定——为了母妃,为了所有帮助他的人,他必须活下去!

“殿下,行囊收拾好了,您要不要检查一下?明日一早就要启程,可不能落下什么要紧东西。”小禄子端着一盆热水走进殿内,水汽氤氲,他的脸颊被热气熏得通红,鼻尖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小禄子是他八岁时父皇赏赐的太监,跟着他已有七年,为人忠厚老实,只是性子有些怯懦,对宫中的阴谋诡计一无所知。当年他被赵承煜推下假山,是小禄子哭着爬遍整个御花园找到他;去年他染病昏迷,是小禄子守在床边三天三夜不合眼。沈砚之心中对他有几分信任,却也正因如此,才不能让他卷入这场危险的旋涡。

“好,你放在那里吧。”沈砚之点点头,将茶杯放在桌上,跟着小禄子走到床边。床边放着两个大行李箱,都是用上好的紫檀木打造,外面裹着厚厚的锦布,防止路途颠簸损坏里面的物品。箱子的铜锁是沈砚之亲自挑选的,锁芯复杂,寻常人难以打开。小禄子指着行李箱说:“殿下,左边这个箱子装的是您的换洗衣物和一些常用的药材,右边这个装的是李院正送来的医书和一些珍贵药材,还有您常用的那个紫檀木药箱。”

沈砚之打开第一个行李箱,里面整齐地叠放着十几套衣物,有素色的锦袍,也有耐磨的麻布衣衫——锦袍是为了在官场上撑场面,麻布衣衫则是为了方便日后微服出行。他随手翻了翻,又检查了放在衣物下面的药材——当归、黄芪、党参,都是些滋补身体的常用药,用棉纸仔细包裹着,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他合上箱子,铜锁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他打开第二个行李箱。里面果然放着李太医送来的医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整齐地码放在一起,还有一些用锦盒盛放的珍贵药材,如人参、鹿茸、雪莲等——那支雪莲是李太医珍藏多年的西域贡品,据说能活气血、解百毒。那个紫檀木药箱放在最底层,药箱上的铜锁还是他亲自锁上的,锁身完好,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他心中稍稍安定,拿起药箱,打开铜锁。药箱内分隔成十几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药材和医疗器械,银针、瓷碗、药臼一应俱全。他仔细检查着每一样东西,当他拿起一味名为“当归”的药材时,手指突然触到药材下面有硬物。他心中一动,将当归倒在桌上——当归是切成薄片的,边缘整齐,显然是精心炮制过的。他用指尖拨开药片,仔细翻看药渣。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根细小的银针上——那根银针大约三寸长,比寻常针灸用的银针更细,针尖发黑,显然是喂了剧毒,针尾处刻着一个小小的“魏”字,字迹虽小,却清晰可见,像是用特制的小刀刻上去的!

沈砚之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这根银针显然是魏皇后的人放在药箱里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在他服用药材时,趁他不备用这根毒针刺杀他?还是想在他抵达江南后,用这根银针栽赃陷害他,说他私藏毒物意图不轨?无论哪种可能,都足以致命!魏皇后心思之歹毒,手段之狠辣,让他不寒而栗。他想起青儿信中说的“行囊中做了手脚”,原来指的就是这个!

“小禄子,你收拾行囊时,有没有看到什么陌生人进出殿内?或者有没有人让你帮忙拿过这个药箱?”沈砚之强压下心中的惊怒,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他知道小禄子胆小,若是让他知道药箱里藏着毒针,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小禄子挠了挠头,仔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啊,殿下。奴婢从午后就开始收拾行囊,一直守在殿外,除了李院正派人送来医书和药箱,就只有刚才送炭的小吏进来过一次。李院正派来的人放下东西就走了,连殿门都没进;送炭的小吏也只是进来添了炭就离开了,都没碰过这个药箱。”

沈砚之心中了然。看来魏皇后的人是在李太医送药箱之前就动了手脚——毕竟李太医是太医院院正,药箱从太医院送到静思苑,要经过多个关卡,魏皇后要收买其中一人,简直易如反掌。或者,是买通了杂役处的人,趁送炭时偷偷放入药箱?无论哪种方式,都足以见得魏皇后的势力早已渗透到皇宫的各个角落。幸好他发现得及时,否则明日在路途中,只要他打开药箱取药,这根毒针就会成为取他性命的凶器。他将毒针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入怀中的锦袋里——锦袋是母妃绣的,里面还装着那枚莲花银簪,这根毒针既是魏皇后的罪证,或许日后还能派上用场。

“小禄子,你先下去休息吧,明日还要赶路,辛苦了。”沈砚之对小禄子说。他拍了拍小禄子的肩膀,目光温和——这个少年太监跟着他受苦了,等日后安定下来,定要给她寻个好归宿。

“可是殿下,现在已经二更天了,您也该休息了。”小禄子担忧地看着沈砚之苍白的脸色,“您身子不好,可不能熬夜。明日还要坐马车走那么远的路,要是累垮了可怎么办?”

“我再坐一会儿,看看医书,你先去吧。”沈砚之挥挥手,目光落在桌上的医书上,却没有看进去一个字。他知道,今夜注定无眠。

小禄子无奈,只得端着空盆离开。殿内再次恢复平静,沈砚之走到炭盆边,将炭盆里的炭火拨得更旺了些。跳跃的火光映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将他眼底的警惕与决绝映照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苏墨既然发来密信,就一定会赶来相助,但他不能完全依赖苏墨——在这皇宫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暗格,暗格是母妃当年让人打造的,藏在床腿内侧,外面用木板伪装,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打开暗格,里面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母妃生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匕首鞘是用鲨鱼皮制成,防水耐磨,刀柄上镶嵌着一颗小小的蓝宝石,刀刃锋利无比,吹毛断发。他将匕首藏在袖中,刀柄贴着手臂,冰凉的触感让他更加清醒。前世他就是因为太过依赖他人,才落得个“病逝”江南的下场,这一世,他要亲手握住自己的命运。

他又走到窗边,将窗户虚掩着一条缝——既不能让外面的人轻易进来,又能在危急时刻迅速观察外面的动静。窗缝外,是静思苑的庭院,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将地面照得一片惨白,老槐树上的枯枝在风中摇曳,影子投在地上,像是张牙舞爪的鬼魅。他想起母妃还在时,曾在这棵老槐树下教他下棋,说“下棋如做人,要懂得藏拙,更要懂得反击”,如今想来,母妃当年早已料到今日的局面,才会教他这些生存之道。

做完这一切,他回到桌边,拿起一本医书,假装认真地看了起来,眼角的余光却时刻留意着殿门和屋顶的动静。殿门是实木打造的,门闩是粗壮的楠木,寻常人很难从外面撞开;屋顶的瓦片是特制的琉璃瓦,虽然坚固,却也容易被轻功高强的人掀开。赵承煜派来的死士擅长易容,说不定此刻已经伪装成了宫中的杂役,潜伏在附近。

时间一点点过去,殿外的打更声传来:“咚——咚——咚——”三更天到了!

几乎就在同时,殿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是瓦片被轻轻挪动的声音。沈砚之握着匕首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目光警惕地投向殿顶。只见屋顶的瓦片被轻轻掀开,一个黑影从屋顶上跳了下来,落在地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黑影身着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剑身映着烛火,泛着森冷的光芒。他左手自然下垂,食指处果然缺了一截——与苏墨字条上的描述分毫不差!

“七殿下,得罪了!”黑影开口,声音沙哑,如同破锣一般,手中的长剑直指沈砚之的胸口,剑尖带着一股凌厉的寒气,几乎要刺破空气。

沈砚之早有准备,侧身躲过一剑,同时从袖中抽出匕首,刺向黑影的腹部。黑影没想到沈砚之竟会武功,一时不备,被匕首划伤了手臂,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滴在地上,发出“嘀嗒”的声响。“你……你竟然会武功?”黑影惊讶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在所有人眼中,沈砚之都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常年药不离口,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身手敏捷?

“哼,你以为我真的是任人宰割的病秧子吗?”沈砚之冷笑一声,再次挥匕首刺向黑影。他虽然身体虚弱,内力不足,但前世曾跟着苏墨学过一些基本的防身术——苏墨说“对付杀手,不必讲究招式,只需快、准、狠”,这些年他从未放弃过练习,哪怕是在病榻上,也会偷偷活动手脚。此刻对付一个轻敌的死士,倒也绰绰有余。他的招式简洁凌厉,招招直指黑影的要害,完全不像一个久病之人。

黑影恼羞成怒,挥舞着长剑,疯狂地向沈砚之进攻。长剑划破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殿内的桌椅被打得东倒西歪,茶杯、砚台摔落在地,碎裂声此起彼伏。烛火被风吹灭,殿内陷入一片黑暗,只剩下兵器碰撞的“叮叮当当”声和两人的呼吸声。沈砚之凭借着对殿内环境的熟悉,一次次躲过黑影的攻击,同时寻找着反击的机会。他知道,苏墨应该快到了,只要再坚持一会儿。

就在这时,殿门被一脚踹开,一道身影冲了进来,手中握着一把大刀,对着黑影砍了过去。“殿下莫慌,苏墨来也!”来人正是送密信的青衣少年,也就是暗卫统领苏墨。他的声音不再刻意沙哑,清亮有力,带着几分凛然的正气,大刀划破黑暗,带着一股劲风,直逼黑影面门。

苏墨的武功极高,刀法凌厉迅猛,如同狂风暴雨一般。黑影在他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手中的长剑渐渐难以招架。没几个回合,苏墨便一刀砍中了黑影的肩膀,黑影惨叫一声,手中的长剑脱手而出,转身想从窗户逃走。苏墨怎会给他机会,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大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刀刃贴着皮肤,冰冷刺骨。“说!是谁派你来的?”苏墨厉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黑影咬紧牙关,想要将藏在口中的毒药吞下,却被苏墨识破。苏墨伸手捏住他的下巴,用力一掰,“咔嗒”一声,黑影的下巴脱臼,毒药从口中掉了出来,落在地上,瞬间化为一滩黑水,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快说!否则我让你生不如死!”苏墨加重了手中的力道,大刀在黑影的脖子上划出一道血痕,鲜血顺着刀刃流了下来。

黑影脸色惨白,终于崩溃,断断续续地说:“是……是二皇子殿下派我来的,他让我……让我伪造七殿下自尽的假象,嫁祸给太医院……说……说这样既能除掉殿下,又能打击李太医……还能……还能让陛下立他为太子……”话还没说完,他便头一歪,晕了过去。

苏墨探了探他的鼻息,对沈砚之说:“殿下,他只是晕过去了,臣已点了他的穴位,三个时辰内醒不过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若是被宫中侍卫发现,恐怕会惹来麻烦。”

沈砚之看着地上的黑影,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把他拖到后院的柴房里,暂时关押起来。柴房里有个废弃的地窖,你用铁链把他锁起来,明日我们出发后,你派人将他秘密带到江南,等日后再审问,或许能从他口中问出更多关于赵承煜和魏皇后的阴谋。”他知道,这个死士是赵承煜的人,口中定有不少秘密,留着他或许能派上用场。

“是。”苏墨扛起黑影,转身向后院走去。黑影身材高大,苏墨扛起他却毫不费力,可见其力气之大。他的脚步依旧轻盈,即使扛着一个人,也没有发出多余的声响。

沈砚之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望着外面的月色。今夜的月色格外清冷,洒在地上,如同一层薄薄的寒霜。危机总算解除了,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赵承煜绝不会善罢甘休,明日的离京之路,必定还有更多的阴谋和杀机在等着他。那些被派来“护卫”他的黑衣人手,恐怕个个都心怀鬼胎——他们既是赵承煜的眼线,也是随时可能动手的杀手。

不一会儿,苏墨回来了。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对沈砚之说:“殿下,都安排好了。臣已让人通知了沿途的接应人手,明日出发后,他们会在暗中保护殿下。只是……赵承煜派来的护卫都是他的心腹,一共有六人,个个都是武功高强的死士,其中为首的那个叫‘黑虎’,据说曾是江湖上有名的杀手,手段残忍,殿下要多加小心。”

沈砚之点点头:“我知道。明日出发时,你就装作是杂役处派来的随从,跟在我身边伺候,这样既能就近保护我,也不会引起赵承煜护卫的怀疑。你对外就说叫‘阿墨’,是小禄子的远房表弟,因家中遭难来投奔。”他早已想好说辞,小禄子憨厚,定会帮他圆谎。

“臣遵旨。”苏墨躬身应道,语气恭敬却不失亲近。在他心中,沈砚之不仅是主子,更是宸妃娘娘唯一的希望,他定会拼尽全力保护沈砚之的安全。当年宸妃娘娘救他于危难之中,这份恩情他此生难忘,如今保护她的儿子,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对了,苏墨,”沈砚之想起一事,问道,“你可知晓当年我母妃落水的具体情况?青儿在信中说,母妃是被赵承煜推下水的,可还有其他证据?”母妃的死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也是他复仇的根源,他必须查明真相,还母妃一个清白。

苏墨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愧疚:“当年臣奉命在外执行任务,追查一批魏皇后私通北狄的密信,等臣回来时,宸妃娘娘已经仙逝了。不过臣后来查到,当年负责打捞宸妃娘娘尸体的太监,姓王,是个老太监,在宫中待了四十多年,为人忠厚。他在捞起娘娘的尸体后,便神秘失踪了,连他最疼爱的小孙子也不见了踪影。臣怀疑,这个王太监知道些什么,他可能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被魏皇后的人灭口或者藏起来了。这些年臣派人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他的下落,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见了踪影。”

“失踪了?”沈砚之皱起眉头,心中更加疑惑。一个普通的老太监,在捞起母妃的尸体后突然失踪,这绝不是巧合。看来母妃的死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魏皇后私通北狄?这件事若是真的,那便是灭国的大罪,魏皇后和赵承煜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等我们到了江南,一定要继续追查这个王太监的下落,或许他就是揭开真相的关键。”

“是,殿下。”苏墨应道。他知道,追查宸妃娘娘的死因,是沈砚之的执念,也是他的责任。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离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沈砚之看着殿内狼藉的景象,对苏墨说:“我们收拾一下,别让小禄子和其他人起疑心。”若是让小禄子看到这满地的碎瓷片和翻倒的桌椅,定会追问不休,到时候很难解释。

两人开始收拾殿内的桌椅,将打翻的物品归位。苏墨力气大,负责将倾倒的梨花木桌和椅子扶起来,沈砚之则负责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和散落的医书。碎瓷片很锋利,沈砚之的手指不小心被划破,鲜血滴在地上,与刚才黑影留下的血迹混在一起。他不在意地用布条包扎好,继续收拾。不一会儿,殿内便恢复了原样,仿佛昨夜的打斗从未发生过,只有地上那几滴未干的血迹,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惊险。

“殿下,该出发了。”小禄子走进殿内,看到沈砚之和苏墨,有些惊讶地问,“这位是?”

沈砚之早已想好说辞,笑着说:“这是杂役处派来的随从,叫阿墨,是小禄子你的远房表弟,因家中遭难来投奔,正好跟着我们去江南,一路上帮着照看行囊。”

苏墨适时地低下头,恭敬地说:“小人阿墨,见过殿下,见过表哥。”他特意模仿着乡下人的口音,显得憨厚老实。

小禄子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阿墨表弟!快起来快起来,一路辛苦你了。”他本就憨厚,加上沈砚之在一旁帮腔,根本没有怀疑。

沈砚之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一眼静思苑。这座他住了十五年的宫殿,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有母妃教他写字的温馨,有父皇偶尔来看他的短暂欢愉,也有魏皇后和赵承煜的冷眼与算计。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但他知道,他一定会回来的,带着足够的力量,为母妃复仇,为林家洗刷冤屈,还大胤一个清明的朝堂。

他转身,跟着小禄子和苏墨走出殿门。殿外的风依旧寒冷,却吹不散他心中的坚定。前路漫漫,杀机四伏,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江南有温家的解毒之法,有舅舅的旧部相助,还有苏墨这样的忠勇之士相伴。他的命运,将在江南重新改写。而明日的离京之路,便是这场复仇大戏的序幕,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

小说《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