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科幻末世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基金会那些故事》?作者“一个路过的凡人”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无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主要讲述了:艾莉丝·汉森第一次见到那尊雕像时,梧桐叶正像碎金般铺满伍德斯托克的街道。1996年的春天带着新英格兰特有的清冽,她攥着基金会派发的身份卡,站在镇中心的广场上,看着那个手扶滑膛枪的年轻士兵。花岗岩在阳光…
《基金会那些故事》精彩章节试读
艾莉丝·汉森第一次见到那尊雕像时,梧桐叶正像碎金般铺满伍德斯托克的街道。1996年的春天带着新英格兰特有的清冽,她攥着基金会派发的身份卡,站在镇中心的广场上,看着那个手扶滑膛枪的年轻士兵。花岗岩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身的纹路里还嵌着去年冬天的雪尘。
“就是它?”她向同行的研究员确认。对方点点头,递过来一本厚厚的观测日志。第一页上用红笔标注着:”SCP-011,Safe级。注意:日落三十分后清理,双人作业。”
那时的雕像还不会说话。它只是偶尔转动眼珠,像个初醒的梦游者。艾莉丝在日志里画下它瞳孔的角度,那些细微的偏转像是在破译某种无声的密码。有天傍晚她独自留下,听见石屑簌簌掉落的声音——雕像正缓慢地抬起枪管,对准盘旋的乌鸦。没有火光,却响起一声沉闷的枪响,惊得群鸟四散。她在日志里写下:”弹道精准度87%,使用花岗岩弹丸。”
1997年的某个雨夜,艾莉丝带着热咖啡来到广场。雨丝在探照灯下织成银网,她看见雕像的头颅正微微转动,目光扫过湿漉漉的街面。”在看什么?”她下意识地问。雨水顺着枪托流淌,在底座积成小小的水洼。雕像没有回应,但她注意到它的手指在枪身上摩挲,仿佛在感受某种久违的触感。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5月。那天管理员老汤姆在清理鸟粪时开玩笑:”射得好!”艾莉丝正在记录花岗岩残渣的成分,突然听见一个声音——不是石块摩擦的沙哑,而是清晰的、带着新英格兰口音的男声:”谢谢。”
她的铅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弧线。老汤姆手里的刷子哐当落地。雕像的嘴唇没有动,但那声音确实从它胸腔的位置传来,像闷雷滚过岩层。当晚的观测日志里,艾莉丝写下:”语言模块激活。语法结构完整,语调自然。”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又添了一句:”它在听。”
2001年秋天,艾莉丝开始在日落时分带书来广场。她读惠特曼的诗,读内战史,读镇上的老报纸。雕像会在她停顿的时候提问,声音从最初的生硬逐渐变得流畅。”为什么鸟儿要在我身上排泄?”它问过。”因为它们不懂得尊重雕像吗?”艾莉丝合上书,看着它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脸颊:”不,它们只是…需要这么做。就像人要呼吸。”雕像沉默了很久,枪管轻轻垂下:”那我不该射击它们。”
从那天起,广场上再也没有响起过枪声。乌鸦们渐渐胆大起来,有时会落在它伸出的手臂上,留下星星点点的白痕。艾莉丝清理这些痕迹时,雕像会说:”麻烦你了。”她摇摇头,用软布擦拭花岗岩的指节:”它们好像不怕你了。”
“或许它们知道我不会伤害它们。”雕像的目光追随着掠过教堂尖顶的鸽群,”就像你知道的一样。”
2002年的情人节刚过,雪还没化尽。艾莉丝踩着融雪来到广场,发现雕像的底座上积了层薄冰。”你想下来走走吗?”她脱口而出,随即又觉得荒唐。但雕像的头颅转向她,声音里带着某种迟疑:”可以吗?”
她伸出手,掌心贴着冰冷的岩石。就在接触的瞬间,她听见内部传来齿轮转动般的声响。雕像的左脚缓缓抬起,花岗岩鞋底落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冰层碎裂的脆响里,它走下三级台阶,站在了她面前。夕阳把它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个并肩而立的剪影。
“地面是软的。”它说,试探着挪动脚步。”因为有雪。”艾莉丝弯腰抓起一把雪,捏成雪球。”这是雪。水变成的。”雕像伸出手,雪花落在它的掌心,瞬间融化成水珠。”会消失。”它说,语气里有种淡淡的怅然。
接下来的两年,艾莉丝成了雕像的记录者和同伴。她带它看镇图书馆的古籍,看锯木厂的机械,看农夫如何给奶牛挤奶。它的提问越来越深入:”为什么人会战争?””记忆是什么做的?””我胸口的名字,是真的士兵吗?”
艾莉丝去镇公所查了档案。雕像底座上刻着的”塞拉斯·肯德尔”确有其人,1842年生于伍德斯托克,1863年死于葛底斯堡战役。”他是个年轻的士兵。”她把泛黄的征兵记录摊在雕像面前,”和你长得很像。”
雕像用指尖抚摸那些模糊的刻字,石屑在它指缝间簌簌落下。”我不是他。”它说,声音低沉,”但我记得硝烟的味道。”
2004年深秋,基金会的特遣队来拆除了广场周围的围栏。艾莉丝接到通知时,正在给雕像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收容措施撤销了。”她合上书,看着阳光穿过雕像的指缝,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说你…是自主个体了。”
雕像沉默了很久,久到艾莉丝以为它不会回应。然后它转过头,花岗岩的眼睛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自主个体,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可以自己做选择。”艾莉丝说,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那个冬天来得很早。艾莉丝在工作室里整理观测日志,听见门被轻轻敲响——不是敲门声,而是沉重的、带着摩擦声的触碰。她打开门,看见雕像站在雪地里,肩上落满了雪花。”我想…”它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我想待在你附近。”
2005年的春天,艾莉丝在日志里写下:”他说看见我给苹果树剪枝时,胸口会发热。”她放下笔,望向窗外。雕像正坐在门廊的摇椅上,虽然它还不懂得如何摇晃,但姿态已经很放松。阳光照在它身上,融化的雪水顺着枪托滴落在木板上,晕开小小的深色圆点。
“艾莉丝。”它忽然开口,声音比往常柔和,”塞拉斯·肯德尔,他有爱人吗?”
艾莉丝翻到档案里的那页,指给它看:”记录里没有。但他给妹妹写过很多信。”
雕像的目光投向远处的果园,那里的苹果树正在开花。”我有。”它说,语气平静却笃定。
艾莉丝的笔尖在纸上悬停了很久,最终没有写下任何字。春风穿过门廊,带着苹果花的甜香,吹动了她散落在肩头的发丝。她看着雕像花岗岩的侧脸,忽然发现那些坚硬的轮廓里,早已刻满了温柔的痕迹——那是岁月,是记忆,是一个石质生命学会爱与存在的证明。
雕像慢慢转过头,阳光在它眼底流转,像融化的金子。它伸出手,掌心朝上,那里还留着去年冬天握雪时的浅痕。艾莉丝犹豫了一下,轻轻将自己的手放了上去。冰冷的岩石渐渐有了温度,就像一颗沉默了百年的心,终于开始跳动。
远处的教堂响起钟声,惊起一群白鸽。它们掠过湛蓝的天空,掠过伍德斯托克的红屋顶,掠过那个曾经是雕像、如今是爱人的存在。艾莉丝看着鸽群消失在云层里,忽然明白有些苏醒不需要喧嚣的宣告,就像有些爱,会在花岗岩的裂缝里,开出最柔软的花。
2005年春天,艾莉丝在记录日志时,雕像(此时它已能自然地与她相处,甚至坐在门廊的摇椅上)主动问起原型士兵塞拉斯·肯德尔是否有爱人。当艾莉丝告知记录里没有,只提到他给妹妹写过许多信时,雕像望着远处开花的果园,平静却笃定地说:“我有。”——这句直白的宣告,是它对自身情感的确认,也是对艾莉丝的袒露。
随后,雕像伸出掌心(上面还留着冬天握雪的浅痕),艾莉丝犹豫后轻轻将手放了上去。冰冷的花岗岩在触碰中渐渐有了温度,像一颗沉默百年的心终于开始跳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白鸽掠过天空,艾莉丝忽然明白:这个曾是冰冷雕像的存在,早已在与她的相处中觉醒了完整的自我,不仅拥有了人类级别的意识,更懂得了“爱”这种最柔软也最坚韧的情感。
小说《基金会那些故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