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文学
经典必看小说推荐
哪里能找到大宋那些事小说的全部章节?

大宋那些事

作者:小可爱老师

字数:197891字

2025-08-12 08:10:30 连载

简介

精选一篇历史古代小说《大宋那些事》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赵匡胤,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小可爱老师,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大宋那些事目前已写197891字,小说状态连载,喜欢历史古代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大宋那些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引子:

宋州(今河南商丘),古称睢阳,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达,却也四战之地。归德军节度使的旌旗在城头猎猎作响,却掩不住这座城池在五代乱世中的沧桑与寂寥。赵匡胤带着枢密使郭威的“托孤之命”与柴荣的“蛰伏期许”,踏入了这座远离邺都权力风暴眼的城池。卸下禁军副都部署的耀眼光环,他如同一条被放入深潭的蛟龙,收敛了锋芒,却积蓄着更磅礴的力量。宋州三年,是潜龙在渊的蛰伏,是猛虎归山的磨砺,更是“陈桥”那道划破历史长夜的第一缕曙光,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酝酿。

归德军节度使府衙,远不如邺都枢密行辕气派威严,甚至带着几分陈旧与冷清。赵匡胤脱下华贵的禁军甲胄,换上了略显朴素的节度使常服。他不再是那个冲锋陷阵、搅动风云的少年参赞,而是一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大人,这是归德军名册、府库账册、田亩图册……” 幕僚恭敬地呈上一摞厚厚的文书。

赵匡胤随手翻开名册,眉头微皱。归德军号称一镇劲旅,但账册上兵员缺额近三成!府库空虚,器械陈旧,粮秣仅够维持数月。更棘手的是,军中将领多是本地豪强子弟或前朝旧吏,暮气沉沉,派系林立,对他这个空降的年轻节度使,表面恭敬,实则阳奉阴违。

“这就是我的‘龙潜之地’?” 赵匡胤心中苦笑,却并无半分气馁。柴荣那句“韬光养晦!勤练兵马!静待时机!”如同烙印刻在他心头。他深知,宋州虽偏,却是柴荣为他选定的根基之地!是积蓄力量、打造班底的绝佳场所!

第一步:立威!

赵匡胤上任伊始,便以雷霆手段整顿军纪。

他亲临校场点兵。面对稀稀拉拉、军容不整的队伍,他二话不说,当场杖责了三个带头迟到、衣甲不整的队正(低级军官)!打得皮开肉绽,哀嚎遍野!

“军令如山!违者,严惩不贷!”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寒冰,“从今日起!卯时点卯!迟到者,鞭十!衣甲不整者,鞭五!操练懈怠者,罚俸!屡教不改者,逐出军营!”

“诺!” 台下士兵噤若寒蝉,看向这位年轻节度使的眼神,第一次带上了真正的敬畏。

第二步:选才!

赵匡胤深知,要掌控归德军,必须有自己的心腹。他效仿柴荣在邺都的做法,在军中设立“武选营”,公开选拔勇力、骑射、谋略出众者。

“不论出身!只论本事!能者上!庸者下!”

告示一出,军中震动!许多被埋没的寒门子弟和不得志的低级军官看到了希望!赵匡胤亲自坐镇选拔,慧眼识珠,提拔了一批如石守信、高怀德(后皆为北宋开国名将)等年轻骁勇、忠心耿耿的基层军官,充实到自己的亲卫营和核心部队中。

第三步:练兵!

赵匡胤将太原奇袭和黑虎岭血战的经验,结合枢密院操典,制定了一套远超归德军原有水平的严苛训练大纲。

他身先士卒!每日天不亮便出现在校场,与士兵一同负重奔袭、操练阵型、搏杀格斗!他手中的浑铁棍,依旧是士兵们敬畏的图腾!他亲自示范,一招一式,凶狠凌厉,毫无花哨!士兵们累得瘫倒在地,他却依旧挺立如松!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成了归德军新的口号!

他还大力整饬军械,修缮城防,开垦荒地,鼓励商贸。短短一年,归德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兵员足额,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粮秣充足!虽远在宋州,却隐隐成为中原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从未停止。

“赵节度使……练兵太狠了!这是要把兄弟们往死里练啊!”

“哼!一个毛头小子!仗着枢密大人(指柴荣)宠信,在这里作威作福!”

“听说他在邺都得罪了王枢密使(王峻)?被发配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了!”

“嘘!小声点!小心被他听见!他那根铁棍子可不是吃素的!”

军中一些旧将和地方豪强,对赵匡胤的改革心怀不满,暗中串联,散布流言,甚至故意在后勤粮饷上制造麻烦。

赵匡胤心知肚明。他一面以铁腕弹压(抓住几个典型,以贪墨军饷、懈怠军务为由,或革职查办,或驱逐出军),一面又施以怀柔(对配合的将领和地方士绅给予优待,甚至联姻拉拢)。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渐渐将归德军牢牢掌控在手中。

宋州节度使府后院,一处僻静的书房。

窗外风雪交加,屋内炭火熊熊。赵匡胤与一位布衣文士对坐。此人正是当年在邺都枢密行辕点醒他的掌书记——赵普!赵匡胤深知此人智谋深远,特意将他从邺都请来,担任归德军节度判官(首席幕僚)。

“则平(赵普字),你看这天下大势,将如何演变?” 赵匡胤亲自为赵普斟上一杯热酒。

赵普捻须沉吟,目光深邃:“将军坐镇宋州,励精图治,归德军气象一新,可喜可贺。然……将军可知,潜龙在渊,终非久居之地?”

“哦?则平有何高见?” 赵匡胤眼神一凝。

“当今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 赵普缓缓道,“契丹虎视于北,南唐、后蜀、南汉割据于南,中原之地,后汉虽强,然根基未稳。陛下(柴荣)雄才大略,锐意进取,然内有王峻等权臣掣肘,外有强敌环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锤:“将军乃天授雄才,勇略盖世,更兼深得军心!岂能久困于宋州一隅?龙潜于渊,非为蛰伏,实为待时!待风云际会,则飞龙在天,势不可挡!”

“飞龙在天?” 赵匡胤心头剧震!赵普此言,已近乎赤裸裸的暗示!

“然则,时机何在?” 赵匡胤强压心中波澜,沉声问道。

“时机……” 赵普眼中精光一闪,“其一,在于陛下!陛下乃明主,然其根基尚浅,急需臂膀!将军需静待陛下召唤!其二,在于外患!契丹、北汉(刘崇在太原称帝,国号北汉)乃心腹大患!陛下欲廓清寰宇,必先北伐!此将军建功立业、重返中枢之良机!”

“其三……” 赵普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细不可闻,“在于……变局!王峻专权跋扈,已失人望!其与陛下,嫌隙日深!若其……自取灭亡!则邺都权力格局必然重塑!将军……当早作绸缪!”

赵匡胤霍然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漫天风雪,久久不语。赵普的话,如同惊雷,在他心中炸响!潜龙在渊,飞龙在天……这已不仅仅是出将入相,而是……九五之尊!

“则平……” 赵匡胤转过身,目光如电,“此言……慎之!”

“属下明白!” 赵普深深一揖,“此乃属下肺腑之言,亦是……天命所归!将军当早定大志,广纳贤才,深结军心!待时而动!则……天下可定!”

风雪夜,炭火旁。一场决定未来华夏命运的密谈,在无声无息中,为那条蛰伏的潜龙,指明了腾飞的方向。

时光荏苒,赵匡胤在宋州韬光养晦,已近三年。

三年间,他不仅将归德军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师,更在宋州广施仁政,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深得民心。他身边聚集了赵普、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后从邺都调来)等一批文武干才,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紧密班底。他低调行事,每逢年节,必向邺都进献厚礼,书信柴荣,言辞恭谨,绝口不提军功,只言地方治理,深得柴荣信任。

而邺都方面,正如赵普所料,风云突变!

枢密使王峻,自恃拥立之功,日益骄横跋扈。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甚至屡屡干预柴荣决策,企图独揽大权。柴荣隐忍多时,终于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初,以“专权乱政、图谋不轨”之罪,将王峻贬黜出京,不久“暴毙”于途中(实为柴荣密令处死)。王峻一党被连根拔起!柴荣彻底掌控了邺都军政大权!

消息传到宋州,赵匡胤与赵普相视一笑。蛰伏的潜龙,终于等到了云开雾散的时刻!

然而,更大的风暴接踵而至!

显德元年二月!

北汉皇帝刘崇(刘知远之弟,占据太原),趁柴荣新立、王峻刚除、朝局未稳之机,勾结契丹,以“为兄报仇、讨伐篡逆”为名,亲率三万北汉精锐,并借得契丹猛将杨衮(虚构人物)所率一万铁骑,合计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入侵!

北汉契丹联军势如破竹!连克后汉边境数镇!兵锋直指泽州(今山西晋城)!一旦泽州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邺都!

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邺都!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柴荣力排众议(有大臣主张迁都避战),决意御驾亲征!与北汉契丹联军决一死战!地点,就选在泽州以北的险要之地——高平!

大战在即!柴荣急需能征惯战的猛将!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蛰伏宋州的猛虎——赵匡胤!

“陛下!赵匡胤虽勇,然久在宋州,恐疏战阵!且归德军远在河南,调兵需时!不如就近调遣……” 有大臣劝阻。

“住口!” 柴荣厉声打断,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赵匡胤!朕之虎将!太原奇袭,黑虎岭血战,其勇其谋,冠绝三军!此国难当头,非他不可!”

他猛地提起朱笔,在一道空白诏书上奋笔疾书!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八百里加急!速送宋州!命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即刻点齐本部精锐骑兵!星夜兼程!赶赴高平前线!随朕……破敌!”

宋州,节度使府。

赵匡胤正在校场观看骑兵操演。三年磨砺,归德军骑兵已脱胎换骨!人马皆披轻甲(赵匡胤改良),刀锋雪亮,弓弩齐备!冲锋起来,蹄声如雷,气势如虹!

“好!好一支铁骑!” 赵匡胤抚掌大笑,豪情满怀。

就在这时!

“报——!”

一骑快马如同旋风般冲入校场!马上骑士浑身浴血(途中遇小股流寇),高举着一封插着三根染血羽毛的紧急军报!

“陛下急诏!北汉勾结契丹入侵!兵锋已至泽州!陛下御驾亲征!命节度使大人即刻率本部精骑!驰援高平!”

轰!

整个校场瞬间沸腾!

赵匡胤一把夺过诏书!目光扫过那熟悉的字迹和那鲜红的玉玺!一股沉寂了三年的热血,如同火山般轰然爆发!直冲头顶!

他猛地转身!面对校场上数千双瞬间燃起战火的眼眸!

“归德军的儿郎们!”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炸雷,响彻云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北汉宵小!契丹胡虏!犯我疆土!杀我同胞!”

“陛下!正在高平!等着我们!”

“破军!”

“在!”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领齐声怒吼!声震寰宇!

“随我出征!” 赵匡胤拔出佩刀,直指北方!

“杀!杀!杀!”

震天的怒吼如同海啸!三千归德军精锐骑兵(赵匡胤精心挑选训练)瞬间翻身上马!刀出鞘!弓上弦!杀气冲天!

赵匡胤翻身上马,一袭玄甲,猩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最后回望了一眼宋州城,眼中再无半分蛰伏的隐忍,只剩下睥睨天下的锋芒!

潜龙出渊!猛虎归山!

高平!我来了!

历史的巨轮,在铁蹄的轰鸣声中,碾过风雪,驶向那个注定被鲜血染红的战场!而更远处,陈桥驿的黎明,已在命运的转角处,悄然点亮了第一缕微光!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